读《红楼梦》有感(15篇)

时间:2022-04-24 10:20: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读《红楼梦》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1

  阅读了《红楼梦》这本名著后给我的启发很大,这本名著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那悲凉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是那里面为人刻薄,心狠手辣的王熙凤。王熙凤是贾母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她长着一双凤丹三角眼,两弯柳叶吊俏眉,她十分精明能干,深的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掌握着荣府大全,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她总是高高在上,她用她的口才和威势谄上欺下,用她的权利窃取财富,但她的`泼辣狠毒也是她处处树立敌人。但不能否认王熙凤的聪明才智,在拥有这庞大家族的荣府中,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处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但她的聪明能干并没用用在好的地方,而是害了许多人。所以这个一世强人的王熙凤结局却十分凄惨,身陷牢狱之中,遭到丈夫的抛弃,得不到女儿消息,气火攻心,终于这个美丽而勇敢的女强人在寒冷的牢狱中随着一滴滴鲜红的血液结束了她辉煌而又悲惨的一生。昔日那风光的王熙凤死后却连一个棺材都没有,只是用一张破草席卷起来扔到了乱坟场,就连这破草席也是她生前为了讨贾母欢心而接待的刘姥姥拿来的,虽然不是真心接待,但终究是帮了刘姥姥,所以刘姥姥非常感激她,最后还收养了她的女儿巧姐,这应该是她最后唯一肯帮助她的人了。而这个最后唯一帮助她的人是因为王熙凤对她有恩,如果王熙凤不处处与人为敌,处处害人,那么她应该也就不会有这样凄惨的下场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当今社会中,对于像王熙凤一样手握重权的人,应该正直做人,友善待人。不做贪污,犯法的事,不要成为当代的“王熙凤”,因为你所犯得错事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你的下场会比王熙凤还要严重。

  而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做到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我们要努力学习,正直做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红楼梦》有感2

  一袭道袍,飘飘曳曳,宛如天外之人,高洁而不沾染一死凡尘,她就像那年盛开在她庵外的红梅,美丽而孤傲,妙玉的美丽是上天造就的,但她的孤傲却是命运使然的,自幼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之后孤身一人流落至此,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落得如斯之地步!她就像那一枚明珠却被误投于深海之中,贾府的放荡风气与藏圬纳垢,让她不得不因为保护自己而对别人冷目三分,甚而让别人觉得她“可厌”!无非就是因为她的无权无势与身份低微,读红楼梦有感350字。

  也许如果没有让她遇到玉贾宝,也许她没有爱上他,甚而为他走火入魔,也许她便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一生,即使一辈子面对清灯古佛,独自老去,她也不会觉得有一丝一毫的空虚,但她见到了他,这个第一个待她平等之人,第一个值得她为之倾心之人,第一个知她甚深之人,在妙玉心中,他是特别之人。

  从受到宝玉称赞时的故作正经到一时真情流露时的面红耳赤,她难道真的是一个心如死灰的道姑吗?不,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十八岁的少女,仅仅是被封建礼教荼毒了思想,她有勇气爱上世俗所不容之人,却没有勇气去冲破那层束缚,她清楚的知道,一但自己不循规蹈矩地做尼姑,她便会与宝玉见面机会也没有,凭借了贾府的势力,岂能容忍此等伤风败俗的事情出现!她只能小心地收拾起所有的心绪,戴上副不可侵犯的圣洁面具。但她真的能如此度过余生?

  虽然红楼梦中有暗示,妙玉会这里获得幸福,但我觉得高鄂的续书不无道理,在续书中,妙玉被强盗掠走,生死不知,乍看,很悲惨,但我觉得,让她在贾府中受心痛煎熬一辈子是更残忍之事,也许此后的.她有了一些转机也未可知。

  正如妙玉在给宝玉的帖子中写到:“槛外人妙玉遥祝芳辰”,槛外人”三个字大有深意,妙玉无疑是聪慧的,她用三个字向宝玉表明心迹,体现她不愿让自己涉足于这纷扰的尘世间,保护自己也保护自己所爱之人,人人都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千古悲歌,从来没有人注意到妙玉对贾宝玉苦苦思恋,黛玉无疑是幸福的,她毕竟还有一段美好的憧憬与爱情,但妙玉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有结局,读后感《读红楼梦有感350字》。

读《红楼梦》有感3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在一抹斜阳中,风静静吹散了地面上的落花,你款款微笑,浅浅低吟着。是你,林黛玉,你的葬花、痴恋让我深深震撼。

  红楼,恰似一场梦。黛玉却用短短的一支笔在这一页纸上写出了一个人生,其上有花朵,映射出黛玉的凄美爱情,其上有泪花,哭出黛玉的悲惨人生。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大概是从合读《西厢记》时开始萌芽的。他们的爱情在这喧嚣、富贵的贾府里显得多么纯洁、令人向往,但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子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xie一顾,使她在当时社会中显得如此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众人皆讲你性格太傲,看不起一切。可我认为你对男子的厌恶,不畏众人言语,你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都是你独特的标志。你就如一朵洁傲独放的木兰,始终执着自己的那份清纯,仍如碧玉那般盈澈。所以你对宝玉的爱太过于细腻、深切,但你的身世和处境却让你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意。

  世俗皆知你是贾母的外孙女,即使你带着富贵的光环,但也改变不了你寄人篱下的'事实。这也注定了你多愁善感的性格,孤苦无依的命运。还记《葬花词》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两人爱情因葬花升温,也因葬花破碎。黛玉错疑宝玉,悲痛欲绝,以一词《葬花吟》发泄内心的压抑。与其说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造成了她的悲剧,不如说是黑暗愚昧的封建扼杀了她与宝玉的爱情。

  封建社会的黑暗,造就黛玉一生的悲怆。在命运面前,黛玉选择了最不可挽回的方式,为生命演绎最悲怆的美丽。在安排面前黛玉以一种抗拒的姿态,在她身心俱疾的大观园里,不可挽回的陨落。你的病逝,宝玉的无奈,只剩一只名叫八哥的鹦鹉静静地凝望着。

  但是细细想来,对于黛玉而言,死亡也许是一种解脱,也许爱情在短暂的瞬间是美丽的,浪漫的。但一切就如落花绚烂一时,终罢成了封建社会的陪葬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终究是一场让人怀念与向往的梦:犹记朵朵桃花落地时,那最悲怆的美丽……

读《红楼梦》有感4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只是一首红楼,读罢口齿沁芳;竟是一曲红楼,看毕其乐无穷。歌尽了帘外海棠,锦屏鸳鸯,也画绝了穷困潦倒,岁月沧桑。铺开人世的画卷,可我却回味无穷,乐在其中。

  初读红楼,只是七岁的小不点儿,才读几回,便觉有趣:“青埂峰在哪儿呢?我若去了,会不会捡到补天石?三生石畔真的有绛珠仙草……”之纠结于宝黛钗三人的微妙关系,甚至还着急于黛玉的“柔弱”、“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但大体还是看不懂的,满纸的“贾这贾那,”眼花缭乱的名字,听不懂的弦外之音……却让我隐隐觉得好玩,比什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在一起”有趣多了。

  一本红楼,几缕芬芳,乐在其中,乐在“稀奇古怪”的词句中。

  又饮红楼,便是十岁的少先队员,是从妈妈在听“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评书中的只言片语中起了兴致,诸如“甄士隐”实为“真事隐”,“霍启”实为“祸起”等等。还有绛珠草和神瑛侍者便是黛玉与宝玉……一瞬间,我觉得这书其乐无穷又其妙无穷。我反复再度,可她就像解不开的九连环,非得黛玉的柔荑来“点石成金”,可我没有黛玉的机敏,自是不懂,可总是快乐的,毕竟只有解那解不开的`九连环才其乐无穷。

  一曲红楼,几多玄妙,乐在其中,乐在“环环相扣的情节”中。

  再品红楼,已是十三岁的清雅少年,那日,我正热情洋溢地大声朗诵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妈妈却笑我:“这写尽红尘的诗,你竟读得慷慨激昂,服了你了。”我大惑,何为“写尽红尘?”带着问题,我再次被这红楼灌得酩酊大醉。可是“酒入欢肠千杯不醉”我继续“畅饮”,闭关修。终于,在脂砚斋老先生的帮助下稍有起色:“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空。”世间不过是一场空,起起落落,谁盛谁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初心未改,是否问心无愧。于是我带着浑身“酒气”,出关云游,手上一坛坛酒罐子,装满了快乐。

  一梦红楼,几许兴亡,乐在其中,乐在“起落无常的红尘”中。

  红楼一梦梦难终,字含冷香乐满舟。我载舟飘去,载满欢乐,乐在其中,在红楼难以言喻的玄妙中。

  我载舟,继续远游,在一卷红楼中,乐而忘归。

读《红楼梦》有感5

  相,交互也。处,交往也。相处,天下之难事也。

  相处之道,若水。

  水至柔。

  人常言“柔情似水”。《红楼梦》亦云:“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相处,需水般柔情,去体贴,去关心。柔,是黛玉为宝玉被打而哭肿的.双眼,是宝钗为黛玉炖好的燕窝,是晴雯为宝玉补的雀金裘。相处之道,像水般浸润每一寸土地,抚摸每一丝肌理,滋养每一方心田。

  水至刚。

  自古就有“滴水穿石”之典。水何其弱,石何其刚,而水可以穿石,可见水之刚也。水之刚,乃柔中带刚。似王熙凤妩媚动人,操办家事却干净利落。相处,不可过分纵容,遇着不爽利的人、事,则需快刀斩乱麻,不可藕断丝连。

  水至韧。李白有诗言“抽刀断水水更流。”宝刀可削铁如泥,却无法阻挡涓涓细流,可见水之韧。亦如《红楼梦》中丫鬟香菱,原本也只略识得几个字,后每日苦读,熟读李杜、王孟之诗,竟也写出“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的新巧之句,也终入得海棠诗社,与探春、宝玉吟诗作对。相处,则因坚忍不拔而觅得新的天地。水至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水晶莹透明,不浸染万物,却可清刷万物之尘埃。似宝玉,家族世代为官,人人追名逐利,而他看破官场污浊,绝不入仕,心自如积水空明。披上袈裟,只留下雪地一拜,便消失于世间。心清净,相处则不会被污浊所染。至柔、至刚、至韧、至洁,此乃相处之道乎?非也。“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非其不争,而是举世莫能与之争。似杨绛“我跟谁都不争,我跟谁争都不屑”,终成一代大师;有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赢得万人敬仰。“我们曾如此期盼被外界认可,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道于我心,意在我行。相处之道,乃是提升自我啊!

读《红楼梦》有感6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用优美细腻的文字描绘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读过一遍我就记住了宝玉和黛玉的名字。

  贾宝玉在他父亲的眼里是叛逆,不喜欢读书的"坏孩子",他尤其是厌恶八股文,从内心鄙视和抵触所谓的功名利禄,所以父亲认为他是不求上进的孩子。我却不这么认为,他和朋友开设海棠社吟诗作对,一步一步地壮大诗社,到后来他们一起重建桃花社,我发现宝玉是一个爱学习、有上进心的人,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我也喜欢林黛玉这个角色。她很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必须全面发展,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我们都是中国好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未来的栋梁之才,要有青松一般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应该做一个乐观、坚强的孩子,将来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

  读完《红楼梦》我感到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在好的环境中,都争当那个近朱者赤中的“朱”!用自己的积极的思想去影响别人。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部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我非常佩服曹雪芹,他的写作方法值得我学习,从今以后,我要博览群书,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力求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读《红楼梦》有感7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小说。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命,也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具有十分深的意味。读这本书要细细读,慢慢品。

  《红楼梦》写的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角恋爱。我们能够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也能看到四大家著有兴旺到衰亡的命运。作者在这本书里,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各种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

读《红楼梦》有感8

  说到红楼梦,大家都很熟悉了,它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并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这本书主要记叙了贾、史、林、薜四大家族的兴衰。林黛玉和薛宝钗可以并称红楼梦中的“绝代双骄”,她们一个是主人公贾宝玉的两姨表妹,一个是贾宝玉的姑舅表妹,一个与贾宝玉有“金玉良缘”,一个与贾宝玉有“木石前盟”。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王熙凤,贾府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由她在管。她从小当男孩养,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可见她的教育不在于诗书文章,在于管家理事。我记得这样一句话是描述王熙凤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真可谓八面玲珑。

  服侍贾宝玉的女子花袭人也是一个我较为喜欢的人物。她处事细致,把宝玉照顾得特别周到,对宝玉是百分之百的忠心,像个大姐姐一样处处护着他。

  大家应该还记得,书中还有个叫史湘云的人物,她正直、善良,善解人意又乐观,使得许多人都很喜欢她。在贾府,湘云的人际关系特别好,她和宝钗一样宽容、有涵养,和黛玉一样灵秀,而且她特别爱笑,这一点倒和我有些相像。

  我不喜欢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她是一个佛教徒,她想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但她把家庭治理得并不怎么样,对贾母有欺骗之过,把宝玉喜欢的丫鬟晴雯赶出门后,撒谎说她变坏了。而且,王夫人总怕漂亮的女孩会夺走她的儿子。金钏儿是王夫人的心腹丫环,王夫人刚一发现宝玉和金钏儿说了几句话,就觉得是大事,把金钏儿赶了出去,致使金钏儿含辱投井而死,后来又用同样方法让晴雯抱屈夭亡,逼死了许多无辜丫鬟。王夫人这位母亲做得太差。

  总之,红楼梦的人物可谓千姿百态,往深一层含义说,反映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清晰的看出社会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处理这些问题,才不至于像贾府一样,到最后“荣华富贵一场梦”。

读《红楼梦》有感9

  最能形容黛玉的,我想,就是诗了。诗,是对一个女子灵魂最高度的评价。一部红楼,诗文贯穿其中,成了全书的灵魂,而黛玉便成了藏在诗文中的玄机。黛玉把自己的一生谱成了一首“感时花溅泪”的诗。曹公笔下的人物是充满着诗性美的,我一直觉得,是诗歌让林黛玉这个形象立体起来。诚然,黛玉如诗。

  颦儿的才情带有诗意美,具有一种独特的婉转风流。黛玉自己的诗,有两种表现。一种风流缠绵,哀婉动人。一种才思无限,引人入胜。在黛玉的每一首诗里,我都能深深感到林黛玉那令人敬佩的才华,是让人那样百感交集,悲欣交加。她的诗韵致是洋溢的,我看到了她最活泼、最可爱的一面。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潇湘妃子,而不仅仅是怨天尤人的颦儿。这样的一诗性女子在表现她的内心的那种莫名的感受时,她的一言一行又是给人怎样的韵致呢?

  黛玉的诗每次出场都会让人惊艳,其中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葬花吟》了,从小我就听闻“黛玉葬花”这一经典情节,但那时我对黛玉的身世一无所知。而现在,我已长成和她一般大,而她却没变,我想,女诗人是永远不会变老的吧!就是那天,我目睹了黛玉气怔,立在宝玉门外,几番思量,滚下泪来。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边的花阴之下,戚戚悲悲的呜咽起来。我才明白她的苦衷,我才明白“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阁”。

  随后,我随黛玉去了花冢,我亲眼看着她把花收入锦囊,葬入土中。“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剖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眼里目睹了花的命运,心中悟透了自己的归宿,她葬花就是在葬自己!“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的泪不是为了博取同情,更不是自怨自艾,而是真情的诉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是她对残酷现实的控诉,对命运给自己安排的漂泊之无奈,黛玉小就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属于她的那份温暖,从小寄人篱下,饱尝无家漂泊的艰辛。柔弱的女子生活在悲情的诗中才是不朽的源泉。每次读到《葬花吟》,我的泪就会止不住的流。她为花写诗,我为她写诗。

  自结诗社以来,黛玉的诗风流别致,拔得头筹,大放异彩,不愧为令人敬佩的“咏絮才”。如果说其他人的诗歌是一块精美绝伦的美玉,那么林黛玉的那三首诗《咏菊》、《问菊》和《菊梦》就是以这块美玉为底的绝世无双的浮雕。“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黛玉借菊来抒发自己不被世人理解的情怀。她将陶潜引入诗句,既歌颂了菊花的高风亮节,也暗示了自己高洁的品格。整首诗深婉、秀美。只有聪慧灵秀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篇。此外,与《葬花吟》相呼应的《桃花行》,不仅是桃花诗里的精品,更是超越了古人。“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颦儿用强烈的对比写法描述自己的痛苦,既为桃花的命运而悲伤,更为未来的命运而担忧。恨却无力回天,爱却不能援手,唯有两行深情的.眼泪。这首诗经过多次换韵,抒发的情感也随着文字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这是一个由花人相映过渡到花人交融,达到景为情设、情为景触的艺术效果,最后一气呵成达至以花自喻薄命的立意,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黛玉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虽然是一首诗,却也是一段青春,也是一种人生,既是凄美的吟咏,也是真诚感情的流淌和激荡。

  黛玉是一位真正的女诗人,她的多愁善感,在我眼中成了女诗人的独特禀赋。她的故事,葬花、夺魁、焚稿……都在我脑海里一遍遍的回放,好似就在我的眼前,生活在我的身边,那么真实,比我的邻居还要真实,还要亲切。

  恰是这样美丽而才华横溢的一位诗人,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了全部的生命,这无疑是让人敬佩而又心痛的!然而,无关乎其它,我确早已沉沦在她那些沁润心灵的诗句当中了!

读《红楼梦》有感10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性格孤傲、叛逆的林黛玉,叛逆的贾宝玉,恪守封建妇德、城府颇深、善于拉拢人心的薛宝钗,精明能干、谄上欺下、狡诈贪婪的王熙凤,满口仁义道德、宽柔待下、其实公然徇情枉法的贾政,虚伪残酷的王夫人等一系列人物鲜明的形象,融入到贾家的衰败描述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必然衰亡的主题。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读《红楼梦》有感11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创造出了《红楼梦》,书中提到的那时还是封建社会,还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主要写的是贾府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书中让我最感慨的地方,就是开头和结尾了。开头,贾家是多么的有权有势有钱,但是大部分男人却在外面惹事生非、仗势欺人,花天酒地。就像贾赦,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人都那么老了,还要娶鸳鸯。贾府的胡作非为和花天酒地是造成后来贾府败落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结局很悲惨也是一定的了。

  妈妈让我把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这四人每个人的名字中的.一个字连起来读,我想,总不可能是春春春春嘛,那就是名字的前一个字连在一起读了,于是我又读了一遍,“元迎探惜?”嗯,不就是“原应叹息”吗?这就是四姐妹的命运吗?唉!《红楼梦》里还有谐音暗语呀!贾元春在宫中生病死了,迎春被丈夫打死了,探春远嫁他乡了,惜春出家了,她们都不能由自己来掌控自己的命运,她们的结局真是值得我们悲叹啊!

  《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值得好好思考的地方。我要好好品读。

读《红楼梦》有感12

  在《红楼梦》第十三章——《秋爽斋结海棠诗社》中,我明白了大观园中各姐妹平日里都喜欢写诗作乐,看见一些新奇的东西就忍不住吟诗。可是从林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这三首诗中,我又能够明白林黛玉并不只是一个喜欢哭泣的女孩,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孩。这使我有点佩服她聪明过人。

  在本书第十六章——《慧紫鹃试探宝玉情》中我明白了聪明的紫鹃想让黛玉和宝玉的这门婚事早办成,就发挥了她的聪明才智,用一句假话去试探宝玉。宝玉却将假话信以为真,就很悲痛。看来,我预料的`没错——宝玉对黛玉的情是真心的,没有半点假意。

  宝玉这种纯真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看了后,我十分激动,不知不觉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忘怀。

读《红楼梦》有感13

  是在一个角落里发现它的,在阴暗的角落,透着厚厚的灰尘,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书题,厚厚的一本,抽出,便欣赏起来,曲折的故事情节,优美的文笔,把我带入了清朝,带入了大观园……

  惊——黛玉之清秀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坐在窗前,微风阵阵,冒着被老妈发现的危险,我仍是翻开了《红楼梦》。黛玉的身世本就扑朔迷离,再加上貌若天仙的清秀之美,更让我对她的身世表示怀疑。虽然没见到,但仍是能想象出那一副病态美,若西施般的清秀之美。

  奇——宝玉之叛逆

  宝玉,本就是来历不明的人物,身家性命全系在“通灵宝玉”上,如此便可证明,后文宝玉的玉丢失之后,贾府渐渐衰败,黛玉葬花,宝玉被和尚带走的缘由了。而这么一个不平凡的人表现出来的性格,也令人惊奇。宝玉骨子里透的,是对封建统治社会的叛逆,他厌恶官场人心险恶,不满于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而他与黛玉的爱情也是由于他的叛逆。但这种叛逆,也是造成宝、黛二人最后结局的关键……

  “铃……”门铃响了,我赶紧把书放进抽屉里,安分的作业。恩?不对,好像……走出房间一看,是对面那户人家。哎,虚惊一场!于是,又不忙不迭地坐好,拿出《红楼》。

  叹——人世之悲凉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是那么凄婉哀怨,荣、宁两府的盛衰历史也令人扼腕叹息。不知何时,风已斑驳了眼前的字迹。无泪、无怨。黛玉的结局,是她的归宿。她可能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也可能绝望悲哀,却仍无怨无悔。但不论怎样,她最终是落到了这副田地,“一把浊泪怜自身”,“为君消得人憔悴”。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到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地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写书必有本,而作者曹雪芹若是一样失去了至爱,当血泪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时,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红楼》讲述的,不只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它告诉我们更多的,是这个社会的人性世态与令作者曹先生寒心的一些社会现象。

  我不自觉的叹出一口气,而这时,妈妈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身后,书被收走。啊,我的《红楼》!

  赞——先生之文笔

  带着书被收走的阴霾,我仍是固执的回想,字里行间,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感,完全陶醉在曹先生优美的文笔中。如流水涓涓,如骤雨倾盆。先生的文字,让我仿佛身临其境。随着宝玉、黛玉一同尝遍人世酸甜。随着先生一起,看荣、宁两府由盛到衰,明知其中的奥秘,却笑答:“天机不可泄露”。而其次,便是先生的机智。人名、地名被先生取得优雅而内含天机。“潇湘馆”,“消香馆”;“贾府”,“假府”……这近千个人名中,无不包含着人物的故事、性格。而这些,便足以让读者拍案叫绝。

  捧读先生的作品,不禁让我浮想联翩:多想像先生一样,腹藏百书,也创作一部巨著。这便是我现在跋涉一座座山要追寻的那个海。

  可以说,是先生许了我这一个“红楼梦”。

  我又把它放回阴暗的角落,因为我已有梦。希望下一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一样,对着书,轻轻地说道:“许我一个‘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14

  刚开始翻阅前,我认为《红楼梦》这本书会全是文言文和生僻字,没有多少的可读性,但是当我认真的捧起来阅读的时候,我发现原来《红楼梦》是一本十分精彩、内容很丰富的书,并不像我一开始以为的那样枯燥无味。

  《红楼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一些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及场景描写。例如:尤三姐自刎;王熙凤的性格和音容笑貌;林黛玉的满腹诗书才气,书里讲了许许多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对了,还有宝玉与四美钓鱼,还有那大观园里的`各种休闲的法子和欢乐的笑声,我都有点儿向往他们那时的生活了。

  当我把整本书都看完后,再从头来回顾自己的笔记,不由得为自己感到些自豪!从这一百二十回的故事里,我抄录了不少自己很喜欢的诗词,还背下了一首“葬花吟”,因为有不少文言文和生僻字不认识,所以常常需要翻看字典查找释义,当时还觉得颇有些麻烦,但架不住书里这些华丽的辞藻和动人的故事,于是边读边做笔记,现在回顾起来,禁不住要为自己暑假里坚持了阅读,读到了这本好书鼓掌!

  我合上这本名著时就想着,以后要继续多多阅读名著,即使古文有些难懂,但是能够让我在感受许多精彩故事的同时,提高了我的文言文水平,而且大量的阅读还可以丰富我的文学知识噢。

读《红楼梦》有感15

  淡淡的月光下,一股凄厉的风飘过,幽灵在贾府徘徊,似乎永无宁日。

  初读《红楼梦》,总觉得它如一泻千里的月光,淡淡地洒在大自然中,轻轻地、幽幽地,细细品味之后,就渐渐能欣赏出这美妙的月景了。

  林黛玉,正如淡淡月光下的小湖一般幽静、明澈。她娇弱清丽,总是忧郁哀婉、孤标傲世,同时她又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由于父母早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贾府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就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她得到了贾宝玉的倾心爱恋,不过,这也促使她的悲惨命运了酿成。由于在当时的社会中贾宝玉的`祖母、母亲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宝玉的前途,于是就促成宝玉和宝钗成亲。这一切黛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到了最后,痴情的黛玉无奈在忧伤中死去。月光还是淡淡的,小湖还是平静又柔软,只是笼罩着无比幽怨的气息。

  贾宝玉,像月光静泻下的丛林。总想用自己的躯体来接住直泻而下的月光,但却留下了昏暗的黑影。他追求随心所欲的率性生活,虽然幼稚,却有很执着的清高脱俗。正因为如此,他倾心怜爱才情洋溢、孤标傲世的林黛玉。他们思想情趣相通,相互引为知己,但在家长们的周密安排和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宝玉与宝钗成了亲。终于,宝玉也在悲与恨中选择了离家出走……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这是何等的悲痛!当时的社会竟然是如此的残酷!月光还是淡淡的,丛林还是勇敢地接住月光,是那么的坚决,那么的执着……

  王熙凤,自然似月光尽情地洒在山川里,那样的直率,潇洒。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并精通权术,也因此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她是一个爽朗大度的人,以其谈笑风生赢得老少尊卑的喜悦;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但就是这么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也有其艰难窘迫之时,她不仅曾遭到罩衣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因辛劳力拙而死去。可悲,似淡月朗照山川!

  我站在月光下,漫步于贾府之中,思绪也随月光一同静泻:为什么是拆离而不是成全呢?为什么是屈服而不是抗争呢?为什么是残忍而不是博爱呢?……太多的为什么了,才会酿成如此悲剧,让你心无宁日啊!正是这不完美的情节和结构的安排,才凸现出它鲜明的个性、飞扬的灵彩,使它成为不朽的杰作。

  月光还是轻轻地,静静地,淡淡的……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09-08

读红楼梦有感11-03

读《红楼梦》有感10-13

读红楼梦有感02-16

【荐】读《红楼梦》有感08-01

【热】读《红楼梦》有感08-01

读《红楼梦》有感【推荐】07-30

【热门】读《红楼梦》有感07-31

最新读红楼梦有感09-28

读红楼梦有感推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