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20 10:02: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整体把握思想感情,赏析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比较,品味语言(比喻、短句等)。

  3、初步总结散文鉴赏的常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初步总结散文鉴赏的常规方法。

  教学难点:举例品味语言。

  设计一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散文鉴赏教学设计,针对中等水平学生,目的是进行散文鉴赏常规方法的示范与总结。需要2课时。

  第一课时

  【准备与预习】

  1、准确朗读课文,积累美词。

  2、想一想,本文与《荷塘月色》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整合与建构】

  一、读课文,理结构。

  学生个体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根据描写角度的变化,梳理课文结构,在课本上做出勾画。要求学生朗读、听读、理解、勾画同步。

  二、读课文,悟情思。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课本上勾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以及表达这种感情的比喻句。

  2、讨论:课文写的空中楼阁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吗?通过讨论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悉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应用与拓展】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句、段,特别注意比喻句。

  2、借助图书馆或网络,了解托物言志手法和比喻的表达作用。

  第二课时

  【整合与建构】

  3、读课文,品语言。

  1、讨论:本文与《荷塘月色》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结合板书,具体说说本文是怎样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由此可以归纳出托物言志手法有什么特点?还读过哪些托物言志的散文?

  3、学生四人一组,结合课后练习二,举例赏析课文语言(特点、手法、效果等),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优美生动、形式独特(组合式,很少单独使用;喻体独立成句)的比喻。品味比喻句一般从本体、生动性、传情三方面人手。本体、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距离越远,给读者提供的想象、联想的空间越大,带给读者的审美愉悦就越强烈。

  形式活泼(整散结合)、节奏明快的短句。这是由本文的感情基调决定的。《我的空中楼阁》“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是一个轻盈、欢快,充满热情的少女;《荷塘月色》“背着手踱着”,是一位沉静、舒缓,有点忧郁的中年男人。

  4、学法归纳。

  1、散文鉴赏的一般流程:理结构——悟情思——品语言。

  2、基本原则:由文入情,因情品文。“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

  板书:

  山脊上的小屋痣帆雁生气、情调

  树丛中的'小屋鸟蝶轻灵、自由

  人含蓄、有风度

  花丛中的小屋国家独立、自由

  破晓、入暮时的小屋花蕊绽开、收拢生动、浪漫

  白天的小屋起点、终点快乐、幸福

  夜晚的小屋空中楼阁飘渺、朦胧

  (物) (托物言志) (志:自由生活、独立人格)

  【应用与拓展】

  书面赏析《张家界》(练习册42页),不少于300字。

  设计二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研究性学习鉴赏设计,目的是引导高一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性学习尝试,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散文鉴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要高一些。

  【准备与指导】

  1、学生自愿分成文学、美术、电脑三个小组。

  2、教师分别对三个小组的骨干成员进行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培训。

  【实施与反思】

  一、文学小组研究下列三个问题,形成书面研究材料。学生如认为有必要,也可以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

  1、《我的空中楼阁》和《陋室铭》在立意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我的空中楼阁》和《荷塘月色》在语言运用(比喻)上各有什么特点?

  3、比较《我的空中楼阁》和《荷塘月色》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朗读来表现。

  二、美术小组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的语言描写转化成一幅幅画面。

  三、电脑小组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的语言描写制作成一幅幅动画。

  【展示与评价】

  1、用一课时交流,或制作展版来展示。

  2、以学生评价为主,突出学生的参与,突出学生对课文的把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脉,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比喻、拟人、对偶等表达技巧。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运用,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学会扩展阅读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美文的赏析学会审美,发现美,陶冶学生情操。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情志

  教学难点:

  理清文脉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讨论式结合,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有足够的钱,你会把你心目中理想的房子建在哪?为什么?

  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暂且称它为小屋吧。这间小屋可能是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一间“陋室”,也可能在陶渊明笔下的清幽的世外桃源,可能在郑愁予那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也可能在徐志摩心中柔美的康桥边。总之,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作家简介

  李乐薇,祖籍江苏南京,台湾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1、体裁:托物言志散文 (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字词音。

  答:有。1-8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9-18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四、细节探究

  (一)第一部分

  1、语言分析(修辞美、音乐美、绘画美)——诗化的语言。

  2、第一部分写山、树与小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山和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它们彼此相互依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二)第二部分

  1、语言分析(修辞美、音乐美、绘画美)——诗化的语言。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答: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引导学生找出表现作者在小屋生活情状的语句,反复品读。

  文章第九段用比照方式写自己的小花园和“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和无形的围墙,着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说明小屋的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这个天地里是多么自由舒畅。接着描写的破晓和人暮,静观的过程给了他美的想象和享受,作者还写到外出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归来小屋是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小屋的无比喜爱之情。

  (三)观察角度、写景顺序

  1、作者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那么作者调用了哪些观察角度? 答:空间角度: 近看:树点缀了小屋,给小屋设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 远观:小屋在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 仰视:“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俯瞰:“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时间角度:把小屋放在变化着的光线下写。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早晨:光线强了 (小屋如)花蕊慢慢绽开

  傍晚:光线减弱了 花瓣慢慢收拢

  深夜:(山上)灯光疏落 小屋在如烟似雾的灯光中(山下)万家灯火 月色朦胧、星光点点之下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写出了小屋在各种视角下的各个方面,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笔法灵活,变化多端。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只有心灵自由,襟怀开阔,胸无尘滓,而且爱屋情笃,才能如此放纵笔墨,视点任意东西南北。

  2、写景顺序:定景换点,定点换景。

  (四)虚实结合、缘情造境、情景交融

  1、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小屋吗?(学生畅谈)

  答:没有。第一部分写景,是实写。第二部分写景抒情,是缘情造境,是虚写。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写景线索(实写)、抒情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虚写)。

  五、托物言志(文章主旨)

  1、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答:小屋及周围环境是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而幸福;而尘世则充满了喧嚣、名

  利,让人感到压抑、疲惫。

  2、作者把小屋写在山上有何意图?

  答:小屋脱离尘世,环境宁静自由独立,表现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3、文中的“小屋”是不是指的是“空中楼阁”,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答:是。一是“我的小屋立在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凌空而起,仿佛在空中,这是实写;

  二是“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是虚写,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4、“空中楼阁”在本文中含义?它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

  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安宁的独立的生活环境,它寄托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5、文章主旨(最后两个自然段点明文章主旨)————见书上。3点。

  六、本文小结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还有对比的手法,并且通过 诗化的语言,对小屋不同角度不同时刻来进行描绘,把自然景物之美与作者对小屋的独特感受融为一体,托物言志,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情怀,寄托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七、阅读拓展:中国文人的山水田园情结。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刘勰《文心雕龙》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焉动,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玉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一组古典诗歌中反映出的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理想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和《我的空中楼阁》反映出的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之处?

  古人:远离世俗官场的美好自然中。

  所以说,对自然美的喜爱,对精神自由、心灵安宁的向往是古今文人共同的追求,山水田园是他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八、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完成练习册。

  3、反复朗读课文,背诵3段你认为最有文采的文字。

  4、预习《前赤壁赋》。

  重难点:品味语言

  (一)语言的修辞美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比喻:续喻)

  此文章的开篇之笔。作者先把山比做眉黛,古人也说过“眉如青山,眼若秋水”,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由此生发开去,带出另一个新鲜的比喻“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眉黛”之喻给“痣”之喻铺垫,“痣”之喻又强化“眉黛”之喻,这种独特新颖的比喻,不仅点染出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珑清新,自然柔和,而且还令人由之而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姣好面容,从而对所绘之景产生一种具体、亲切之感。写出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试想,如果开篇之笔写作“一座青翠的小山上坐落着一幢小屋”则效果如何呢?

  只点明了小屋的位置。而对小屋玲珑小巧、风韵独存的特点不能突显。

  2、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排比、博喻、暗喻)

  把“山”喻为“一望无际的水面”,喻为“辽阔无边的天空”,都仅仅增强了所绘之物的形象性,还未能引起动感,“撩”起人的流动的浮想。而将“小屋”喻为“飘过”的“一片风帆”,“掠过”的“一只飞雁”,则不仅从“点”“面”上表现出了其形态特征,而尤为精妙的是,它还使这本为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令读者由此延伸出无穷的遐思来。

  这种比喻称之为博喻。其特点就是对本体极力铺排渲染,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表现本体的特点。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3、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比喻:明喻)

  并不着眼于比喻物和被比喻物的相似,而是着眼于两个被比喻物之间的关系;倘孤立地看,可能较难看出两个比喻本体和喻体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但如果从花与树、面庞与姿态的关系着眼,我们就会觉得这两个比喻的帖切合理了。

  4、“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明喻)

  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比喻的运用,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作者在作比设喻时,相当注重选用动态的形象作为喻体以描绘本体,使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从而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5、“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拟人)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拟人)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拟人)

  “含蓄”和“风度”本来是写人的,这里用来写小屋,把小屋写得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质,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着作者人格中的尊严。将景物人格化,赋予景物以人的动作、神态和精神,从而展示作者的志向和情趣。

  6、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暗喻)

  用优美潇洒的笔调和新奇的比喻,描摹了破晓或入暮时她对光线变化的细微观察和独特感受。早晨来到,山中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安谧”,随着晨曦的扩散,视野的扩大,“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作家捕捉到这个异常新鲜的感觉,将本体“山”与喻体“花蕊”这两样原本不相干的事物新奇地其“联”在了一起,“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便将光线微茫时的那种情韵,表现得非常充分。夜晚降临,他又喻之为“花瓣微微收拢”。

  花蕊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群山这静态之物因光线的变化而带给人的动态感,将“小屋”和“山”都给写活了,令人产生浪漫的遐想。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表达式;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作者情感世界。

  3、能力培养目标:掌握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备相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

  新授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的点拨法,将学生导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味,捕捉情感信息,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例体会散文“情”与“景”、“形”与“神”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媒体设计]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背诵

  一、鉴赏要点

  (一)变换观察点,多角度描写景物

  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多角度描写,讲究情景交融。

  多角度描写景物,需要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观察,需要不断变换观察点(也叫立足点)。描写对象不变,观察点方位不断变换,于是就有了不同角度下的景物特点,从而描写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本文在对小屋的描写时,作者就运用了这种写法。远望,小屋点缀着山,“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近看,树点缀着小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看到小屋的整体,大小,与树的动静搭配。站在山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大的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鲜明的局部,一些线条、一排屋瓦、一片蓝、一片白,小屋在树的遮掩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

  仰视,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俯视,“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从小屋的里面向外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总之,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写出小屋的千姿百态,写出小屋的神韵。作者能够远近俯仰地放纵笔墨,正是心灵自由,襟怀开阔的内在美的自然外露。

  (二)笔调清新,语言优美

  全文多用短句,且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

  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其他同样的`句子,略)

  适当地运用了文言词句,使本文语言显得隽逸潇洒。

  例:“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

  独创性的词汇如“领土”、“领空”、“空中走廊”的使用让人感到清新的气息。

  系列化的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蕴

  例:“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树与人有了共同点,赋予树以人的活力与精神,也正是作者自身活力与精神的形象化写照,写出作者的心胸与情趣。

  (三)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本文写作的意旨,是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意旨不明写,却寄寓贯穿在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之中。写外在的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而外在的景物则是带着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的景物。虽然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就是“托物言志”写法。

  作业:1、完成3+X中的本课内容,明天交。

  2、完成质监,明天交。

  3、背诵苏轼《江城子》、李煜《浪涛沙》,周三课上检查。

  4、预习《灯》,并完成《3+X》中的预习部分,周三课上提问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分析

  1.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生活情况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如:写自己小花园时说 “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侧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是说小屋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这种环境里生活是何等心情舒畅,自由自在。描写破晓和入暮美景时,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过程中有难以言传的享受,作者还点到,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

  明确:山、树、屋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前两者是自然景观,后者则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表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明确: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②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明确:小屋脱离尘世,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

  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

  (5)疑点讨论

  小屋究竟是真是虚?

  此处自由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二、总结、扩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自拟。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选我》教学设计03-31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11-11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2-28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08-03

我的烦恼教学设计06-09

教学设计《我的信念》03-19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04-17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10-26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