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30 09:57: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卡片、金鱼图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

  一、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

  b.7个十是( )。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 69○96 50○50+7

  说出比较的方法。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书课题)。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生1:我猜大约有70根。

  生2:我猜大约有36根。

  生3:我猜大约有100根。

  生4:我猜大约有40根。

  生5:我猜大约有21根。

  ……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l0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发表意见。)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第二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

  三、多种情景,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师:对,说的很好。那l0根与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师: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非常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师: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lo<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接下来我们去水族馆参观一下好吗?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黑金鱼10条,花金鱼15条,红金鱼60条),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问的大小关系。

  生: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接下来我们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2)、(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订正。

  2、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我们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师的2人多得多。

  生: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红铅笔有2枝比黄铅笔5枝少一些。

  小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一”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问的大小。教学反思:新课伊始,采用“猜猜看”的游戏活动切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展开。

  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采用“猜猜看”的游戏活动切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展开。

  第二、多种情景,活用知识。

  课中的“猜小棒”“参观水族馆”“到花店走一走”等丰富的情景,都为学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空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可以用关系符号或语言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以至于拓展到两种事物间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

  第三、学科交融,关注情感。

  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文学功底并不丰厚,有用词不当之处,老师应较委婉的给以纠正,关注学生情感的渲染,在学科交融间,淡化数学课的枯燥性、抽象性,给数学课增添文学色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第四、尊重学生,提高能力。

  课堂始终处在学生的立场上,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此外,还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充分合作的空间,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培养与提高。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在对比、分析方面做得不好,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文学功底并不丰厚,有用词不当之处,学生对回答问题不够主动,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观察贴图找寻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贴两组红黄小花)

  问:谁能知道接下来贴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红色)

  问:为什么你会猜是红色呢?(叫多人回答)

  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三组)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小花,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问:谁能上来将小花重复的部分圈起来?(提醒从前往后,圈出红黄)

  小结:小花的排列的规律是,将红黄作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2、动手找寻规律。

  师:谁能用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种规律?(两位同学来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黄红黄红)

  问:你能发现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黄红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3、提升观察(三个为一组)

  师:将小花按照红黄黄、红黄黄依次排列下去,让学生找寻规律。

  问:你能说出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红黄黄为一组,一组一组往下排)

  问:这与前面摆的'两组小花的规律有何不同?(前面为两个一组,这个是三个一组)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两个为一组,还可以三个为一组,当然也可以4个、5个、甚至更多个为一组。

  二、应用新知

  问: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吗?

  三、总结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后能用你们敏锐的小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规律,谢谢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

  信息窗3---参观水族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书73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综合练习,深化、巩固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我们在计算准确性上和计算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们通过我学会了吗这幅情境图来检测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吧!

  2、自主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

  学生找到的信息可能有:关于小鹿、小鸟、仙鹤、小猴等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一共有几只小鹿?左边的小鹿比右边的少多少只?一共有几只小猴?等

  3、汇报交流

  学生说明算理,我是怎样想的。

  4、单元回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在这个单元里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说——

  知识:我学会了竖式计算,会加减混合运算了

  过程:我是通过情景图提出问题的,我会用小棒,计数器解决计算问题

  情感:我知道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计算,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态度:计算时,我们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二、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计算

  53+24= 66+33= 56—24=

  85—37= 19+26= 86—59=

  实践活动

  ——小小信息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加减法及有关人民币的认识。

  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经历搜集数学信息的活动过程,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以开展活动的方便为原则,让学生根据家庭居住情况及兴趣爱好自愿结成4——6组,选出组长。

  2、个小组决定好活动地点,活动阶段准备好橡皮,铅笔等所需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留心观察,可以发现生活中经常需要数数、进行数的加减计算等。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数学?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如:我今年七岁了,我们班有41个同学。

  如:到商店买东西要用到钱的加减运算,我买铅笔盒花了9元,买削笔器13元。

  如:我看电视时……

  (如果学生有困难出示74页插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在那里发现了数学吧!

  看来生活中真有不少数学学问,同学们想不想想数学家一样到生活中去发现搜集数学信息呢?

  2、拟定计划

  教师:如果我们分组进行收集活动,请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你准备到哪些地方收集信息?

  (2)想收集什么信息?怎样收集?

  (3)为了不使你收集到的信息遗忘,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记录时要注意什么?

  (4)你认为收集信息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时间、安全等)

  学生可能想到:

  (1)我们到商店超市询问书包、文具盒、小足球的价格

  (2)我们到公园搜集游玩的人数

  (3)我们打算到书店找一找恐龙有多少种

  (4)也可以到停车场查一查各种车有多少

  (5)我们认为大家要分分工,以免及乱了

  (6)有一个同学专门记录,其他同学搜集信息

  ……

  教师:我们的活动安排在周末,所以大家要注意安全。

  二、活动交流阶段:

  1、小组交流:把搜集到的数学信息小组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信息,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以“文具商店里的数学问题”为例,要让学生说出以下内容:

  各种文具的价格:

  文具店有各种书包,有的书包每个28元,有的每个20元,有的每个56元……

  小足球的价格也不同,美格的价钱有35元、15元、……

  其他的数学信息如“铅笔每支2角,彩笔每盒18元”等。

  可以求出的数学信息:

  买一个最贵的.书包比买另外两种书包的价格还要多:28+20=48元,56﹥48

  买45元一个小足球的 价钱正好等于买35元、15元的 小足球各一个。

  3、总结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把调查活动和计划的相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活动有什么体会?

  4、课堂总结:

  计划的制定,收集过程,解决的问题,发现的问题等。要说明的是:从信息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做解答,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其空间位置的向对性

  2、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活动中知道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懂得要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练一练

  1、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认识前和后

  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看法,全班汇报,用前和后介绍比赛情况

  2、独立思考,积极提问。如:小兔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交流、汇报: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蜗牛

  4、积极参加赛车比赛

  踊跃报名参加

  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转,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5、看图,独自完成填一填,不会早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全班说

  2、看图回答,小红的前面还有3个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兔子跑得快,由于骄傲自满,反而落在乌龟的后面,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后来,兔子、乌龟又进行了第二次赛跑,谁能说说会有什么结果呢?

  3、两次比赛中,龟兔的前后顺序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它们俩的位置改变了。刚才也有同学少到了前和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让学生观察画面,课件呈现5个小动物塞跑的情景,引导交流: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进行赛车比赛

  让5名学生沿教室过道进行赛车比赛

  在某一时刻停下,让其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得越多越好。

  如果发家全部向右转,前后顺序有什么变化呢?是怎样的情况呢?

  5、小动物们也在进行赛车比赛,咱们快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怎么样?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回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指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2、第2题

  小红的前面还有几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练习

  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始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新知,体会前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四、数学故事

  先看懂两幅图的意思,独立想一想该怎么讲好这个故事,在小组内试着讲一讲,再全班讲,评比看谁讲得好

  出示数学故事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和后

  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小兔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备注: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亲爱的.同学们,你在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学生可能会说打球、游泳、踢毽子、跑步、跳绳等等)。其实跳绳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通过跳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肥,还可以长高哟!

  2.课件出示课本第78页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

  3.教师谈话:小东、小红和小亮非常喜欢跳绳,你看,今天他们三个就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他们三个的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4.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小红跳了40下,小亮跳了28下,小东跳了32下。

  5.教师谈话: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可真棒!看到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师生活动: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需要把这些问题按加减法分类整理好,告诉孩子有关加法的问题可留到课余时间自己去解决。然后板书有代表性的例题:小红比小亮多跳了多少下?

  2.学生活动:给学生留几分钟思考时间,也可小组合作交流,然后点名学生算出列式。

  老师板书:40-28=?

  3.老师提问:为什么要列减法?点名学生回答。

  4.教师谈话:你会算40-28= 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困难吗?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交流一下吧!

  5.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6.交流算法:

  (1)计数器: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拨珠子过程:(让学生边演示边说算理)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40,减28时,根据笔算规则,先从个位算起,但个位上0—8减不着,需要从十位上借1当10来用,10减8等于2,十位上原来是4,因被借走了1而变为3,3减2等于1,合起来就是12。

  根据这个学生的拨珠计算过程,让每个孩子都来试一试。

  (2)口算:

  生1:先用40—20=20 再用20—8=12

  生2:先用40—30=10,这样就多减了一个2,所以减完后需要再加上2,10+2=12

  ……

  (3)笔算:让学生把他的笔算过程写到黑板上,边写边让该名学生讲解他所理解的笔算的过程。(最后点一名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板演)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笔算的运算规律。

  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上借1。

  ……

  7.师生活动:对照上面的几种算法,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理由是什么?不管学生选择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把算理说清楚。

  8.教师谈话:计算这道题有很多的方法,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得又快又对就行了。

  9.及时雨练习: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另外一个问题: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先让学生口头算列式,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出得数。

  叫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

  10.教师谈话:对比这两个算式,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叫两位数与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退法(二)

  11.挑战“试一试”。让学生认真看书,理解题意,然后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三、反馈练习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79页的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点名4个学生用计数器来算,边算边让孩子说算理。

  2.完成教材第79页的第2题。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淘气用50元买了一个羽毛球,拍售货员阿姨找了他29元,买一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钱?

  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算法。

  4.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5题,点明用竖式计算,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退一,数位没对齐等。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运算规律。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填数游戏》是一年级“数学好玩”中的一个内容,是根据“数独游戏”改编的数学游戏。“数独”的意思是“单独的数字”或“只出现一次的数字”,它是18世纪的瑞士数学家欧拉发明的。本课完成的是3×3和5×5格的填数游戏。本课旨在通过简单的填数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这一类型的知识,但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是能完成的。并能在简单的3个数和5个数的填数练习中,经历“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填写出正确的结果对于学生并不困难,但怎样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还缺乏语言支撑,所以本课教学中教师将重点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习目标:

  1. 经历填数游戏活动,掌握填数游戏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完成简单的填数游戏(3×3和5×5)。

  2. 能正确理解游戏规则,并合理的进行推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已知两个数填出第三个数。根据行、列的相关数据,确定空格中的数。)

  3. 能较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5. 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掌握填数游戏的基本方法,学会合理的推理。

  学习难点:结合多种信息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淘气和笑笑想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会有很多游戏关卡,同学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游戏闯关吗?闯关成功的小朋友将会获得数学王国赠送的智慧星!

  二、游戏活动,探索规律

  游戏一:判断位置,区分行列。

  l 介绍行和列。(想一想,自己在哪一行,哪一列?)

  l 听老师的口令,指定的那一行(列)起立。

  【设计意图:认识行和列,为填数游戏做准备。】

  游戏二:填数游戏,合作闯关

  1.理解游戏规则

  出示游戏规则:(1)每个空格中只能填1,2,3中的一个。

  (2)每一行、每一列的数字不能重复。

  你知道这个游戏规则是什么意思?下面的填数符合规则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规则。渗透检查的方法。】

  2.探究方法

  (出示例1)

  (1) 这么多个空格,你打算先填哪个?

  【明确填数游戏的方法一:寻找突破口,优先填写只有一个空的那一行或列。(即先填能够确定的数)】

  (2)按照这个思路,你能接着往下填吗?

  自己独立完成,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同桌互说、全班汇报、检查)

  【指导学生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3.练一练

  掌握了这个方法,你们能完成下面的填数游戏吗?

  (独立完成,学生交流)

  小结:同学们很会认真观察,填数时懂得找出只有一个空格的行或者列开始填数,很好。

  游戏三:填数游戏,更上一层

  (出示例2)能自己尝试填一填吗?

  你觉得和刚才的游戏比有什么不同?有困难吗?

  这一行和这一列中都有两个数不知道,怎么办?和同桌交流一下。

  【明确填数游戏的方法二:当空格中的数字无法一次确定时,应该同时考虑行和列的其它数据,根据规则判断结果。】

  小结:当有几个空不知道的时候,既要看行,也要看列。

  三、巩固应用

  抢答游戏(9×9)

  说说你填哪个空?为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掌握填数游戏的基本方法,由于数据更多更复杂,采取全班抢答的形式,提高兴趣,降低难度。】

  四、全课小结

  刚才我们玩了那么多的填数游戏,谁告诉我玩好填数游戏,有什么秘诀?

  五、介绍数独

  其实填数游戏,我们还可以把它叫做——数独游戏。(介绍数独、欣赏图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买铅笔。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模拟情景,探究方法

  (1)学生独立探究(操作体验),初建模型。师:15支铅笔,卖给小白兔9支,还剩下几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呢?21教育网

  生答后,师板书:15-9=?

  师:如果你是售货员,请你把卖铅笔给小白兔的方法用小棒来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探索15-9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再建模型。师:你是怎样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接着各小组汇报计算“15-9”的不同的方法,教师同时用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方法。

  (3)自学课本(讨论比较),构建模型。

  要求:把书上的方法和学生自己探索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好的方法,进行选择。2.运用模型,尝试解题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3道题。14-9=()13-9=()16-9=()

  三、运用模型,巩固新知

  1、试一试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4个问题写在答题卡上。16-8= 17-8= 15-8= 11-8=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玩一玩,做一做

  (1)学生独立口答,说出计算的方法。

  (2)集体进行“找朋友”的游戏,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

  (3)小组“开火车”。先师生示范,后分组游戏。

  (4)制作转盘。(给出基本模型,让学生设计制作)

  (5)同桌同学玩转盘,练口算,回家和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3.数学故事让学生自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9”的运算,并且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开课时,通过创设一个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这一情境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空间。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中,数学问题蕴涵其中。再进一步问:像这样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还能说出一些例子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是我们教学的理念之一。当学生找到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后,我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的问题。

  2.模拟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问题提出后,怎样解决这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怎样把铅笔卖给小白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拿出小棒,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了方法,获取了新知。将学生应有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敢想、敢说、敢问,学会分析,善于创新。

  3.让学生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当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的方法时,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最后将各小组的方法进行汇报。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出现的每一种方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我不急于评价学生的方法哪种好,哪种不好,而是通过两次比较,让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

  4.练习的设计讲究质量,形式多样有效的练习不在于教师出了多少道题,而是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内在的功能。我的练习只有一个数学转盘,却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先个人抢答,说出思考的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和理解。再进行“找朋友”的游戏,一人答一题,虽然练习的面很窄,但这一环节的设计突破了难点,达到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然后进行师生“开火车”和小组“开火车”,不仅人人参与,而且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最后学生动手制作转盘,将活动引出课堂、走进生活,与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学具准备:

  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教师出示书柜,把手中的书本非常整齐的摆放在书柜中.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叙述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明确分类。

  揭示概念:像老师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教师再出示一个书柜,比较乱,书和练习本放在一起了,让学生谈一谈观看这样的书柜的感受.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意义.

  [通过学生观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就有数学。]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书柜,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出示很多水果和蔬菜,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西红柿的分法,及时纠正错误.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4、补充练习

  (1)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2)出示很多蔬菜和水果,请小组同学分类.然后派代表汇报.最后对容易出现错误的西红柿要进行指导.

  [补充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技巧。]

  5、拓展练习

  出示9张卡片,要求学生分类。学生进行汇报。(可出现两种分类的标准)。

  教师小结:分析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回家之后自己整理书包和书柜,看谁整理的最干净、整齐。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设计说明

  对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而“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最为薄弱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对本节课作如下设计说明。

  1、教学时,我让学生认识自己肢体的“左右”作为知识的引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交流、讨论、应用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并建立起“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3、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应用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铅笔文具盒直尺橡皮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信心上好吗?有信心的同学请高高举起你的手,你知道举起的这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进入情境,探究新知

  1、感受自身的“左、右”。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看着它,想想我们常用它做哪些事。(生自由汇报:我们常用右手吃饭、写字等)

  (2)右手的作用真大,那左手是不是也这么能干呢?(生自由汇报:用左手压本子、端碗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自身引入,先确认左手和右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

  (3)听口令,做动作。

  考验同学们能不能分清楚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口令:请举左手,放下,请举右手,放下;用左手向老师打招呼;用左手摸自己的右耳朵……(多次练习,让学生熟练自身的左和右)

  (4)小结:同学们,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搭档”,吃饭时,左手端着碗,右手拿筷子;写字时,左手压本子,右手拿笔。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

  (5)学生自由回答交流,眼睛、耳朵、脚等。

  教师说明:同学们分清自己的左手、右手是我们判断左、右的重要标准。

  设计意图:

  身体上的左、右是学生最为熟知的,以此作为判断左右的标准,通过这个活动,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加强对于左、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便于今后的记忆。

  2、动手操作,明确左、右的位置。

  老师真佩服你们,能分清左手和右手了,那离开身体这个参照点,我们是不是也一样能分清左、右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铅笔、文具盒、直尺、橡皮的顺序摆放好。

  (2)谁来说一说,直尺的左边有什么?直尺的右边有什么?

  (3)选你喜欢的一件文具,说说它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从身体上的左右扩展到身边的物品,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做左、右动作的游戏。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关于左、右动作的小游戏。请听口令,看谁的反应快: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伸出你的左、右手,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将左右与身体对应起来,帮助学生真正建立左右的标准,从而进行判断。

  4、课堂练习,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教材13页“生活中的数学”。(课件出示上、下楼梯图)

  (1)在楼梯的上面有小朋友要下来,下面有小朋友要上去,他们会不会相撞呢?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3)让我们来实验一下吧!

  先找4名学生,两人两人分别在过道两边走,再返回。向学生说明:我们的左、右手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方向改变的时候,左、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上、下楼梯,过马路都应该靠右侧通行。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知的上、下楼梯出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发矛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左、右”的必要性,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综合运用,巩固拓展

  1、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看我们教室里的东西,用“左、右”来说出它们的位置。

  2、把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自己名字的左边,把老师的名字写在自己名字的右边。

  设计意图:

  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3页6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三种符号。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三种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

  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

  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

  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

  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

  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

  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

  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课前思考:

  《“数学好玩”——分扣子》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在一年级上册中已涉及到了分类的知识——《整理房间》,所以孩子已有了分类的基础。本课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分类,通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标: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目标: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分类的结果,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但结果一样。

  教学准备:课件、扣子教具若干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小熊一家去郊游,走啊走啊遇见了一座大城堡。“哐哐哐,有人吗?”漂亮的大城堡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却又一桌子丰盛的食物。“看起来好好吃啊,好像是特意为了我们准备的。”大家都走饿了,就开始吃了起来。这时候,进来了一只怪物,哦不,是两只、三只,一共有20只怪物。这些怪物说“哼,是你们动了我们的食物吗?我们的派对都被你们搞砸了,赶紧把他们都绑起来扔出去!不对,先让他们尝尝木棒的厉害!”这时候,一个小个子怪物走到了前面,“我们还是玩猜谜游戏吧!猜一猜谁是这个城堡的主人?只有五次机会”怪物们吵吵嚷嚷地说:“好啊好啊,听起来很有趣,如果猜不出来还能罚他们。”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熊的家人,你会怎么提这五个问题来猜谁是城堡的主人呢?

  生:1.可能是提出建议的这个怪物?

  2.可能是个子最高的那个怪物等。

  师:同学们都是按照外貌等一个一个猜的。有5次机会,但是有20个怪物,万一这样猜下去,5个问题内无法找到真正的主人怎么办?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分扣子》,通过今天学习分类,看看能不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师:第一个活动,拿出一号口袋,先不动。【表扬动作快,守纪律的孩子】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分类?每种分发还能继续往下分吗?音量最小,最先举手的小组优先汇报,听懂了吗?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出示板贴。

  师:数三声请全班同学坐好,【及时表扬】老师在黑板上也准备了扣子,可以拿下来换位置,请你到前面来分一分。两个人一起,边分边说。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师:他们把扣子按什么分的?分成了几类?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生:按形状分成了圆形和方形(或者按扣眼数量分成了两个扣眼和四个扣眼)。还能继续分。继续按照扣眼数(或形状)。

  师:最后经过了几次分类,分成了几类?

  生:经过两次,分成了四类。

  师:请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分的?【ppt展示,并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

  生:按照形状分——再按照扣眼数分。

  师:刚才老师听到有同学说还有其他的方法?谁能来讲讲别的方法?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第一次按扣眼数分,分成两类,然后把两个扣眼的继续分成圆形和方形。四个扣眼的继续分成圆形和方形,先按照扣眼数——再按照形状。【ppt展示】

  师:观察一下,同样的扣子,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类的顺序颠倒了。

  师:那分类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ppt展示两次分类的结果】

  生:分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大家不仅动脑筋快,看看大家手上快不快。把这些小扣子,快速的装回一号口袋,两个人合作会更快。【及时表扬两人合作完成并坐好的学生】

  2、活动2: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活动,谁来读一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组学生上台分一分。

  师:大家看,他们第一次是按什么分成的两类?

  生:颜色。

  师:我们先看红色,红色扣子还能继续分吗?快看他们第二次把红色继续分,按什么分的?

  生:按形状分的。

  师:白色的有形状问题吗?

  生:没有。都是圆形。

  师:那么继续看红色部分,还能继续分吗?按什么分?

  生:可以按扣眼数分。

  师:那白色还可以按照扣眼数继续吗?

  生:可以,并且动手分一分。

  师:老师看大家那么积极,是不是还有不同的分法?【出示ppt】

  生:按颜色——形状——扣眼数,最后分成6类。

  师:颜色分完之后,如果不按形状分,可以怎么分?

  生:可以先按扣眼,再按形状。

  师:那么我们看看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师:第1,2种方法我们看到了,其他4种方法,你们都能想到吗?看着其中一种方法,在脑子里想一下。这6种方法分完之后,想一想,分得的结果会怎样?

  生:分的结果都一样。

  师:对,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按照这三个特点来分类的,只是顺序不同。下面,两人一组,把扣子放回2号口袋并坐好。【及时表扬纪律好的小组】

  师:通过刚才两次分扣子的活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请翻开书,填写自我评价表。填完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给对方一点鼓励或者提醒。【小组活动中我们也要互相帮忙,互相提醒】通过今天学习的分类知识,看看能不能帮助小熊一家解决刚才的难题。

  三、巩固练习

  小熊弟弟提了第一个问题:“城堡的主人是不是头上有角啊?”“对啊,是有角。”你看,熊弟弟一个问题,把怪物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头上有角的),一类是(头上没有角的)。怪物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光知道这个怎么能猜得出来?”那倒是,这样头上有角的怪物有13只呢,小熊弟弟非常会观察,看完了头上,接着观察脸。他问道:“城堡的主人脸上有胡子吗?”“不,没有胡子。”怪物们又开始吵吵了,“光知道这个能猜出主人吗?”熊弟弟两个问题问完,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的怪物有9只,又变少了。

  第三个问题,小熊弟弟问:“城堡的主人是花花绿绿的,还是一个颜色的?”怪物们哈哈大笑,“这哪能分出来啊,告诉你,是花花绿绿的”,这样一来: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的还有几只?

  生:还有5只。

  师:第四个问题,你猜猜会问什么?“主人有鞋子吗?”“嗯,穿着红色的绣花鞋。”四个问题问完,怪物还有几只了?

  生:只有两只了。

  师:这两只怪物长得太像了,都是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穿着红色鞋子。最后一个问题会问什么?“主人是有牙齿呢还是没有牙齿呢?”这两个怪物对视了一下,一个忽然捂住了嘴巴“这个不能告诉你”,熊弟弟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这个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穿着红色绣花鞋,没有牙齿的就是主人。 熊弟弟通过5问题,5次分类成功找到了主人,这时候主人说:“不,你们不能走!”熊弟弟吓了一跳,“为什么呀?”“和我们一起玩吧,今天是我的生日。”小熊一家和怪物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熊弟弟通过分类的方法把城堡的主人找出来了,所以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善于动脑筋。

  一天结束了,城堡的主人很开心:“你这么聪明,我要送给你一份礼物!这些盒子里只有一个装着真正的礼物,只能提出三个问题,把有礼物的盒子找出来,你们能帮小熊弟弟完成吗?”

  生:有礼物的盒子有没有蝴蝶结?

  有礼物的盒子是花花的还是一个颜色的?

  有礼物的盒子是圆柱还是长方体的?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学到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豆豆,听说啊,豆豆在家表现可好了,经常帮妈妈干家务活,做事情,今天,他又帮妈妈做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学习连加

  ⑴出示5只小鸡在地上觅食的画面

  问:豆豆在做什么?

  生:喂鸡

  师:现在有多少只小鸡?

  生:5只

  ⑵演示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的画面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完整地跟同学们说说并能提出问题呢?

  ⑶边演示生边说

  师: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怎么表示

  生:5+2

  师:这时又跑来了1只,又该怎么表示?

  生:再加上1(5+2+1)

  师:这个算式跟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一样吗?或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连加

  3、学习计算顺序

  师:这个连加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前面再算后面

  问:第二步为什么用“7+1”

  生汇报

  演示计算过程并小结连加的计算顺序

  4、学习连减

  过渡语:刚才有8只小鸡在吃东西,现在他们吃饱了做什么呢?

  ⑴出示8只小鸡的画面

  ⑵演示先跑了2只小鸡,又跑了2只小鸡的画面

  ⑶学生根据看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⑷根据图意列算式

  师:原来有8只小鸡,走了2只怎么表示(8-2)又走了2只,又该怎么表示(8-2-2)

  生汇报

  问:这个减法算式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减法算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汇报

  5、补充课题——连减

  6、学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又该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小结连减的计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72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5、6题

  思考:3+5+()=10 10-6-()=2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计算方法是……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92认识钟表。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一个,每生人手学具钟、空白的钟面各一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一个,每生人手学具钟、空白的钟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游戏

  师:仔细看大屏幕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课件出示:公鸡啼、小鸟叫,闹钟响,太阳公公出来早。

  生:公鸡、小鸟、闹钟的声音

  2、课件出示兰兰起床图,导入新课

  师:仔细观察兰兰什么时间,在干什么?。

  生:兰兰7点起床了

  师:兰兰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兰兰那样,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7点?

  生:电子表、钟表

  师:是啊,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认时间,告诉我们几时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探究汇报新知

  1、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师:昨天,我们已经按照预习案预习了这个内容,现在就让我们按照预习案,在小组内交流你们预习的情况吧!

  2、课件出示预习案

  ①找一找,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钟表?

  ②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③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的钟面上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时间,试着认一认,并说说那时你们在干什么?

  ④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3、师读预习案。

  4、学生小组交流预习情况,师巡视。

  5、小组汇报,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①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吧,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钟表?

  瑷安组:火车站有一面大钟表,钟表超市有许多钟表,我家的小闹钟提醒我每天按时起床,电视上、电脑上也有电子钟。

  (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欣赏生活中的钟表)

  (2)解决问题②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看来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咱们的生活离不开它,现在就让我们仔细观察钟面,说说你的发现吧!

  名界组:钟面上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啊?你们能带大家数数吗?

  名界组:1、2、3、4、5、6、7、8、9、10、11、12

  (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1-12个数字)师板书:1-12的数字

  师:你们真棒,还有什么发现?

  名界组:有2根针,一根又短又粗、一根又长又细的。

  师:那你们知道钟面上这两根针的名字吗?

  名界组:短又粗的叫时针,细又长的叫分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师:同学们都认识时针、分针吗?指指你们学具钟面上的时针,再指指分针(师巡视)

  师:你们也很棒,除了这些,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科位组:钟面上还有一些细小线。

  师:是啊。那叫刻度,还有吗?

  科位组:我还知道大格,我爸爸告诉我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那个格子就是大格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预习还知道了大格,那咱们数数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

  生通过数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师板书(12个大格)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钟面上隐藏的秘密,真棒,那你们再想想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样转动的?你能用手势表演它们的走向吗?

  学生用手势表演时针和分针的走向。

  师小结:这个方向就是大人们常说的“顺时针方向”。

  (3)解决问题③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吧。你们最喜欢这上面的哪一个时间,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个时间的,那时你在做什么?

  歆茹组:我们最喜欢第一个钟面,是8点,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点

  师:你们真棒,会认8点了,你们所说的8点在数学里读作8时,板书(8时),那么8时你们在做什么呢?

  歆茹组:8时,我们已经在学校上课来了,如果是周末的8时我可能正在吃早餐呢。

  邹伟组:我们要补充一下,如果是晚上的8时我们应该准备睡觉了。

  师:你们真不错,还能分辨早上8时和晚上8时,如果用电子表记录8时,你们会记录吗?

  浩瀚组上黑板板演电子表8:00

  师:同学们不仅会读8时,还会写8:00,你们还认识哪个钟面,那时你们在做什么?

  婉莹组:我们最喜欢第二个钟面,是3时,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是3时,师板书(3时)下午3时我们在上课,晚上3时我们已经睡觉了。

  师:对啊,晚上3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那时我们睡的正香呢!那你们还能用电子表记录一下3时吗?

  婉莹组上黑板板演3:00

  师:第三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你们哪些同学喜欢,哪个组来汇报?

  雅源组:第三个钟面上的时间是6时,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早上6时,我们还没起床,晚上6时,我已经回到家,正在看动画片呢!

  师:说得不错,请用电子表把这个时间记录下来吧!

  雅源组上黑板板演6:00

  师:刚才同学们都选择、认识了自己喜欢的时间,还给大家介绍了那个时间自己在做什么,那么通过刚才咱们认时间,你们发现了认时间的什么好方法?

  邹伟组: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师:是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你们会认时间了吗?

  生:会!

  师拨5时:这是什么时间?

  生齐答:5时

  师拨10时:这是什么时间?

  生齐答:10时

  师:现在请按老师的要求拨钟,6时,9时,12时

  生拨钟,师巡视,检查

  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说时间其余学生按要求拨钟

  (4)解决问题④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古时候人们没有闹钟,他们又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师:你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

  航宇组:我听爸爸说古时候人们经常用香来计时,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炷香时间

  科位组:我妈妈还告诉我,古代是用日晷来计时的,主要是按太阳的影子

  瑷安组:我昨天和爸爸一起上网查了古代计时的工具还有圭表、沙漏

  据学生汇报展示古代计时的`工具:日晷、圭表、沙漏等(课件出示)

  邹伟组:我还知道时间很宝贵,这一秒钟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浩瀚组:我们知道关于时间的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通过预习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名言,还知道了古时候记录时间的工具,更难得的是知道要珍惜时间,老师感到很欣慰,我希望你们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

  生齐答:好!

  三、巩固练习、课外延伸

  1、找朋友

  课件:上一行钟面、下一行电子表,你能将相同的时间连在一起吗?(指名连线)全体判断。

  2、修理小闹钟

  课件出示残缺的钟表,要学生说一说该添上什么?

  3、明明的一天

  课件出示明明一天的情境图,学生根据钟面说出明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并提问:明明的一天中怎么会有2个8时(早上和晚上)

  钟面演示时针一天要转两圈,从而使学生知道一天有两个相同的时刻,一个在白天,一个在晚上或夜里。所以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一节课40分时间的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用数学(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7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一、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要采蘑菇过冬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兔子采蘑菇图]

  师:咱们一起来看,左边有几只兔子,右边呢?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你能说说图意吗?

  分组说图意

  生回答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求一共有几只小兔。

  师: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谁能列一个算式?

  生回答4+2=6,板书

  三、46页做一做

  四、减法图式

  小朋友们回答得真好,那老师还有一幅图,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出示青蛙图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求剩下几只,就是要从总的里面去掉走的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五、47页做一做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在上6、7的加、减法时我跟同学们讨论一道看图列式,一幅图上左边画着1朵花,右边画着4朵花,问怎么列算式,同学们回答了很多种方法,我还一个劲儿地给予鼓励,临下课时,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其结果是班上思维迟缓的一些学困生确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产生了干扰。

  下来我仔细的反思了一下,究竟问题出在哪里?这不是我们鼓励的个性化吗?经过跟有经验的老教师讨论,我最终认为不然。数学是讲“优化”的,算法“优化”的含意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诚然,在多种算法中,有的并不见得有优劣之分,比如:“左边的花+右边的花”或是“总共的花-左边的花”等等都很难说孰优孰劣,儿童完全可随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学生喜欢用哪个就用哪个。

  但是,一般情况下,总有个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举一反三、闻一知百,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如:第一步,先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说明理由。第二步,由学生评价。第三步,找出比较符合题意的方法。我认为这种教学是正确的,又促进了儿童的发展,才是真正凸现了“算法多样化”的实质。算法多样化绝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无价值的重复。 总之,一切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12-27

数学教学设计01-11

一年级数学减法教学设计09-08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07-27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07-16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08-23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05-07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5-13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