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04 10:07:1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1

  20xx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 )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2

  20xx年x月x日,我参加了沿河县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一天的培训时间,让我回想起了母亲经常给我唠的一件家常: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就只能喂两头猪,一头卖了用来贴补家用,另一头用来过年改善生活。生活的捉襟见肘让母亲把这两头猪当做宝贝一样看待。有一年运气不好,养的猪病了,食儿吃得少,少了股欢腾劲。请来的兽医让父亲母亲把猪捉住好打针,结果这畜生呼一下来了精神,几个人愣是捉不住它。兽医换了个方法,找了点猪草喂它,顺便给它挠挠痒,等它舒服了,没留神,一针就扎了进去。

  就这个故事的教育功能而言,它对我有如下启迪:

  1、目前的沿河教育,至少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教育,是生了病的教育。课改已然进行了十多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虽然是每个教师知道甚至明了的教学价值取向,但是无论是我们进行培训还是推行继续教育,教师们的教育观仍然被家长的要求乃至社会的舆论绑架着,仍然习惯以学生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教学成就,分数、排名成了衡量学生素质高低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一把标尺,学校的办学理念无法在课堂上予以体现。课堂教学改革在沿河就像是水土不服的柑橘,无法开花结果,教师甚至是学校都没有魄力对自己进行改变;

  2、作为课改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观念上的改变才能让课改实施下去。我们学校集中的是全县最优秀的教师,拥有的是全县最好的教学设施。单纯从教学资源而言,至少在沿河,我们的教师不但具有上好课的能力,还具有推进课改、切实践行新课标的能力。可一旦走进我们的课堂,你会发现我们从事的依然是最原始、最落后的“机械劳动”,作为实验小学的校长,我从不愿苛责我的教师,我知道我的教师们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不过这根治不了新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不力的病根。教师观念上不更新,不接受变革,素质教育、优质教育、公平教育如何在现实课堂中生根发芽?

  3、无论是因循守旧,还是推陈出新,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学生的感受和获得应该是检验课改是否成功的试金石,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是有效的,学生的评价拥有最直接的话语权。言归正传,今天听了中国报刊社专家的培训,让我对学校管理下了决心: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要革命,我们就要敢于在课改中打翻我们一直顾忌的那些坛坛罐罐(所谓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教师过于单一的评价、学校统考排名)。在这场革命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无疑是我们这场攻坚战最关键的一环。以下两点是我就课改中的两大主体谈的一点初浅的想法:

  1、学校的规划是学校办学的导向,对课改的理解更应透彻。在育人还是单一地认可知识传授的选择上,我们要摒弃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目标为唯一目标、以讲授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教学观念,必须要有接受课改就必须接受阵痛的勇气。

  新课程目标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我们走了许多弯路,并不是我们不知道大的方向,只是在抉择时我们还在犹豫,教育局甚至上级教育部门潜意识里都会以期末考试、期末考核的结果来衡量学校的工作,这种一叶障目的做法左右了我们的思想,左右了教师们的思想:一方面,觉得“以学生为本”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另一方面,又担心“以学生为本”下的课堂教不了学生知识,教师们的责任心让我们不忍再去苛责教师不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去践行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与其说是教师的瞻前顾后,不如说是我们教学评价机制上的犹豫:学校的工作评价虽不仅限于结果,却忽视了过程的重视。我们对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监督,往往只能“程序化”地只评价到教师的完成情况,对过程缺乏质的雕琢,久而久之,形成积弊。

  倡导课改,我们就要倡导、甚至是规范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只有这样,教师们才会在教学中贯穿发展的理念,才会有指导自己教学的根本性纲领要求。

  2、教师是课改的主体,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践行“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不仅“授业”,更要“传道”,课堂才可能实实在在地还给学生。

  作为课改主体的教师,在课改中我更担心是教师的理念而不是能力,实验小学的教师,从教工龄大多在xx年以上,岁月不仅沉淀出了经验,也容易让教师偏信于自己的经验。甚至在长期的教学中,滋生出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工作只是由“惯性”来进行,从而忽视了教育工作的艺术性及创新性,这对于课改而言是致命的。

  课改的第一步就必须解决教师的教师的心态,教师要悦纳自己,悦纳自己的工作,理性地分析职业存在的使命感,正确认识职业带来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改时注重策略:

  (1)促进教师观念上的改变首先需要学校为其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提供其展示自身价值的交流平台,杜威曾说:教学犹如做买卖,只有教师积极地卖,没有学生主动地买,买卖没有做成,也不会有真正的教学与教育。我对这句话倒有这样的理解,要想让“教师要积极地卖”,必定得让教师认为这“买卖”是他喜欢的职业,是能体现他自身价值的职业,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所在,会一定程度地消除消除教师的倦怠情绪。

  (2)通过名师课堂示范及课改专家组的培训,要求教师在课堂贯彻“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理念,教学评价及常规考核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备课。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学是一个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实质性地适应这一改变。

  (2)从教研活动看,教师本身就是教科研者。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深入探究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我知道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不懈地在新课改的道路上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我坚信,只要我们实验小学的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3

  20xx年的暑假是一个忙碌的假期,同时也是一个收获很大的假期。7月底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举办的高中新课程的培训,5天的时间里我听了很多专家关于新课程的讲座;随后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同事们又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集中进行学习新课程的培训,通过看视频、阅读电子文本、发表评论等多种形式,把新课程的培训落到了实处。在学校培训的**子里,学校通过记考勤、不定时地抽查各培训班等形式来监督老师们的培训,可谓是用心良苦。尽管有些累,网络还有些不顺畅,每天还要按时到学校进行观看视频。但是,累并快乐着。因为,我们通过学习来近距离的接触了新课程,了解了新课程,并对新课程的即将实施充满着信心。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是几分欢喜几分忧。

  首先是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欢喜。作为一线的老师,尽管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了,但是高中这一块在很多地方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特别是在新疆这么偏远的地方。学生和老师仍以高考为一切行动的准则,学生整天呆在“题海”里,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与外界事物接触地很少。在高考指挥棒下,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情绪。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尽管我们想改变这些弊端,但大的高考形式使得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课程改革使得我的眼前一亮,特别是选修课的开设,使得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也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也不会再面对那种“喊破喉咙没有几个人听”的尴尬而无奈的局面。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既能锻炼学生自己的选择能力,也会锻炼学生在总结以及写作等很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开设,也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很多以前想要了解但没有了解的知识。他们不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了。比起以前的“要我学”,“我要学”似乎更具有人性化,似乎更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同时老师也不用整天在学生后面说诸如“要努力学习,否则就考不上大学”之类的话语。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解放。在解放的情况下,在学生身心放松的情况下,还能让学生学得很多知识,这无疑是一个进步。我为此感到高兴,为我们的学生,也为我们的老师感到高兴。

  当然,新课程改革在其他方面还有很多让我高兴得事情,包括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真是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4

  经过十几天的学习,整理了一下思路,说一说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上课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课堂上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首先谈老师方面。

  如何以学情为依据分析和处理教材。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学习现状和兴趣爱好等情况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所涉及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设置,教学重点的确立及解决,教学难点的设计及突破,教材作用的体现——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材处理能力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思想(理念),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感悟独特,并对学生学情清楚了解,牢牢把握的执教者才会做到目标定位准确、恰当,重点、难点设计合理、合情;只有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把教材仅仅当作一个例子——才会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

  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组织课堂教学。主要有导语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拓展内容设计、时间分配、节奏控制、内容过渡等。在合理教材分析、处理基础上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并流畅过渡,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条有序地进行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如何使用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针对教材分析处理、学情把握、教学结构安排,运用丰富、多样、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是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

  如何体现教学思想(理念)。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涉及学生智力因素的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对涉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态度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要求我们要有学生意识,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善待“差生”,保护学生个性,运用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育情境,鼓励学生探究、合作、创新、乐学、好学,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哺育与熏陶,进而与教师共享学习成功的快乐;还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遵循生活性、生命性、发展性原则,教出语文的诗意,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如何展示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涉及导入艺术、提问艺术、点拨艺术、暗示艺术、启发艺术、评价艺术、过渡艺术、结尾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表演艺术、情境设置艺术、人文思想渗透艺术、课堂调控艺术、课堂应变艺术、引导学生乐学进而好学的艺术等。无可置疑,语文教学不仅需要科学更需要艺术——艺术地教学会使师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情境中通过对话完成高层次的精神交流,既利于学生学,又利于引导他们乐学、好学。清晰、精练(基本要求)、激情、幽默(发展要求)等不同风格、富有个性、抑扬顿挫、变化有致的语言和适度的情感投入,无疑会使教师充满个性魅力和感染力;巧妙的导入会“未成曲

  调先有情”,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来;富有艺术的提问、暗示、点拨、评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把握文本,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矫正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地自信心,进而乐学、好学;流畅的过渡,巧妙、隽永、回味无穷的结尾会使课堂教学增色不少;联系生活、设置情境、深入浅出的教学不仅是“巧教”、“巧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地理解与感悟,有利于在无形中渗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可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啊;最后,教师在既定预设教学设计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真正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具体接受、反馈情况而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临时机智应变,那就更是教学的高境界了。

  其次谈学生方面。

  新课标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老师的教,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毕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注预习准备情况。学生在课前认真、充分地预习准备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是语文课和执教者有吸引力、感染力,是学生告别“要我学”,开始“我要学”的具体表现。

  关注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及课堂气氛。以学生发展为本如果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思想、理念中,最终只会流为一个口号,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对之有浓厚的热情和兴趣,他们才会积极思考、回答、讨论进而提出问题,课堂才会呈现出和谐、热烈的气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激发师生的灵感和创造力。

  关注学生的聆听(观察)、表达(说)情况和思维活动。聆听(观察)是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将知识内化的重要手段,表达则是学生将所接受、吸收、消化的知识外化的'一种形式,是学生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一种工具。积极、主动地听、说是师生交流、对话的重要前提。而思维的灵敏度、活跃度、广度、深度、批判度、领悟度、创新度往往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定因素。认真、仔细地听、看,准确、得体、流畅、自信地表达,积极、主动、高品质地思维,是学生学习的努力目标,更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关注学生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本质上说,学生的接受、反应、应变能力是教师教的客观依据,关注以上能力不仅能够反映教师应变能力和教学理念(是否以学生为本),而且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发展。

  关注学生的各种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能力、学习态度、情感投入、思维品质等在客观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现状是否引起执教者足够重视并全盘皆顾也是我们应该大力关注的。

  以上内容,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提醒、引导新教师去学习、注意、观察、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听课中把握要害,不断汲取营养、取长补短,获得进步。

  课后反思阶段,应该做的工作有:

  倾听学生反馈意见(有机会的话),了解教学效果。“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如果学生经过老师的引导乐学、好学,这是教学效果良好的绝佳体现。

  浏览听课笔记,初步思考执教者的教学得失。从自己角度出发,对授课者的整体教学情况、过程及效果进行思考并在心里对之予以评价。

  聆听执教者教学设计思路陈述及对教学实际效果的自评。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授课者进行比较,把自己思考的评价和他的自评相比较,看看有什么差异和差距,并把感想记录下来。

  聆听评课教师的评价。把他们的评价与你的评价及授课者自己的评价对照比较,找出差异或差距并记录。

  以上就是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5

  本人在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重视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

  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