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

时间:2022-11-13 13:20: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思想品德说课稿

  • 相关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思想品德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1

  本单元“你好,祖国妈妈”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仅有的一篇以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为主旨的主题单元。“可爱的祖国”又是这个板块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一)从学生熟知的内容引入新课。

  “20xx,北京!”这篇课文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而且该篇课文是我国申奥成功之夜的情景,一出示图片就立即吸引了学生在脑中重现当时的情景,并且让学生边背该篇课文边回忆当夜情景。小学生的兴趣,是从对具体的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感受而直接产生的。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利气氛,我在适当的时候充分利用了教学挂图,如:为让学生感受当时申奥成功的气氛,我出示了国家人民庆功图等。

  (二)源于学生现实生活。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教学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可爱、及怎么爱祖国。其实这些大道理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还是稍微为难理解的,所以我就引导他们从做学校的小导游引领老师参观校园风光到发现整个拉堡镇的可爱及伟大、延伸到理解整个中国,感觉到祖国的可爱和伟大。关于怎么爱祖国的问题的教学,小学生毕竟不能像伟人那样为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此时我就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讨论,如分小组讨论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有哪些地方特别可爱、美丽的。他们很积极挖掘身边资源:如校园的花圃、升旗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和体育中心等等。我也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及时捕捉他们说出的有用的信息,并向其他小组传播,激起组间竟争,同时及时点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如有个小组讨论到升旗台旁有很多花点缀很漂亮时,有个同学说他们班的清洁区也很漂亮时,有个同学就有不同的看法,觉得清洁区就那么一两块水泥地板,除了地板还是地板,有什么漂亮可言呢。我就适宜地引导他们懂得清洁区清洁干净也是一种美,并引发他们思考怎样做才能使它保持这种美或更美呢?又让他们懂得讲卫生,坚持劳动创造美。通过他们的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让学生寓学习于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就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半球的协调活动、思维活动的效率就会越高,学习效果就更好。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适当调控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中学”,通过活动,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与之不断融合,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此我设计了“能干的小画家”环节,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用一双小手勾画出理想中的家园。课文的最后还设计了“我是一名小小歌唱家”的环节。让学生边歌边舞唱出祖国的可爱,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理解和热爱。

思想品德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怎样与人相处》,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怎样与人相处》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一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我了解自己了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男生与女生、我与集体交往的内容等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是一些与人交往的哲理,是以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每一个人踏上社会学会更好地生存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学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与人相处中的方式。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与同学、老师和他人交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是怎样把握好与人相处中的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网上下载相关动画或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身边存在的一些有关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所出现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思想品德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我新期待》,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说教材】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是第二单元的重点

  1、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2、课标的具体要求

  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能力目标:

  1.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根据老师要求建成本课的知识框架。

  2.掌握学案中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

  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第5课共三框题的知识点。

  2、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知识点。

  教学难点: 掌握辨析题与选择题的题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初一学生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编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例题导引法。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整体形象,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是把学生放在具体的设计题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成果展示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说教学过程与教学反馈 】

  一、导入复习:

  (情境诱思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板书课题:自我新期待

  三、探究过程:

  (一)任务引领、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1 ) 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我复习我会学】

  (2)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获取学生自学信息。)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

  (三)你说我说、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树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体系、例题引导

  老师指导梳理知识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再通过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例题引导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了适当的试题,借助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针对复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知识体系和训练题型,总结收获。)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

  四、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

  板书设计:

  (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经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4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思想品德课的开篇第一章,主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育并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追求生命的价值。标题直接、简明地说明了本单元的生活主题。把本单元作为思想品德课的开篇是因为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教育中不能缺少生命教育,缺少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另外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的漠视,不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尤为重要,而且放在第一位置上。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下知识: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认识人类生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就有独特性。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并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在此过程中培养其整合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人最保贵的是生命 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2、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奉献,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

  难点:

  1、 人的生命是独特的。

  2、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奉献

  四、说学情

  学生由小学生入到初中,在课程上有很多方面还不太适应,特别是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考试学科正式进入学生的生活,学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一门课程里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粗或细都会有一定的体验和感受,但他们的感受不全面不深刻也不具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和感受,通过体验教学通过大量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体会人生的意义,并能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加以掌握。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节课知识的整合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通过深层次的学习,使学生能逐步建立起整合意识,培养各种能力。

  五、 说教法

  本节课作为复习课我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学法

  本节课我从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疏理巩固、拓展延伸、达标检测七个层次进行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各部分的学习方式,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学习起来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独立阅读教材,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学习。教师必须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动脑思考的机会。

  一、自己复习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0分钟)。

  1、学生个人根据教师给的知识结构图熟读课本,并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附表中指定任务,将所标题目在课本中找到并注明在卷子上。

  (2) 通过阅读课本学生独立整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将重点知识进行标记记忆记忆

  2、学生将重点知识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

  (三)小组合作探究:

  对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探究出答案。

  (四)班级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之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五)疏理巩固:

  学生疏理本节课的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利用简单的选择进行巩固训练。

  (六)拓展延伸:

  通过综合训练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主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结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七)达标测试

  为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达标检测题,这样可以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查漏缺。

思想品德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题是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爱生活》第 14 课《生命只有一次》的第一框,它主要是从生命的个性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教材设计首先从自然到人,引导学生探询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的生命有别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是各不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生命之情,为下一课题探讨生命价值打下基础,最后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之路。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学生分析:

  (1)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2) 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

  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九十年代初,计划生育观念已深入人心,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女子。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结构,及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特殊的资源分配方式,使学生成为这一环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感受也容易导致他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自己把自己当成中心,产生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的观念。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意识方面的引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教改新理念,力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课堂以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正内化生命是多彩的、生命是可贵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主题探究法和游戏活动法。

  四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询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

  2 、能力:( 1 )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个性的能力

  3 、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是具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2 、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六,组织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1 、学生 4 人为一组,采集植物的相同叶子标本;收集本组同学的大拇指的指纹。

  2 、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等。

  3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泥、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张红色空白卡片;一棵小柏树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猜测与想象:

  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与指纹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重大发明、创造都是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特点,通过猜测活动,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指纹产品广泛运用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有没有用指纹锁?这里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老师就要问:难道你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吗?二是没有,老师就要问:如果你家装了这种锁你担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绝大多数学生回答不担心。老师进而追问:难道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

  2观察与探究 (1):

  首先让学生分 4 人一组收集指纹,运用各种手段观察探究指纹的情况;要学生用准备的印泥、白纸收集;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然后让学生来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螺纹的疏密、螺纹的弯曲度等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叶子标本,让观察学生所收集的叶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异,请把它找出来。学生会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等方面比较、归纳。这种先收集相同的树叶,然后再找不同,实际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的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3比较与归纳: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中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 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提问: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让学生说说人类独特的本领表现在哪些地方? 这个问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 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在此基础上做一个 智力游戏,即:“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的智慧的诗句”。按 4 人一组展开竞赛,先是组内选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然后全班评出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 如: “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虽然生活在今天,人可以了解亿万年前的`过去;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履,人也能日行千里;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4观察与探究 (2):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 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异呢?通过“克隆老师的粉笔字”的游戏拓展学生对人与人之间“表里”都有差异的认识。 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的这个字。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 ,那么除了字写的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同?展示双胞胎的图片,找不同。一般学生会从找出她们外表的不同,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双胞胎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双胞胎的外表猜一猜她们的性格。进而分析出双胞胎除了外表以外的差异,即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等内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并用这对双胞胎的自我描述(课前我让她们写好的)来验证学生的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人的独特性有一个“由外到内”全方位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为进一步推动课堂高潮做好铺垫。

  通过这个活动,尤其是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与众不同性,使学生懂得独特的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从而深刻体会到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添光彩的激情。

  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思想品德说课稿6

     教材:山东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十六课

  第一课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本课是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宪法的基础知识,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让学生明确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渗透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对比、归纳。

  2、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法律知识,但对宪法还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我将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人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2、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3、维护宪法的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4、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三、课堂结构设计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重难点服务,结合平时学习养成的习惯,让学生阅读去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去解决问题;把宪法与普通法律去对比,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阅读 发现问题

  讨论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对比分析 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教学媒体设计:

  我认为学生看书阅读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还是有些困难,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形象地观察,让学生真正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较,得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结论。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并最终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阅读书本,发现新知

  看书P84-87页,让学生了解今天学习什么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让学生阅读,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不要过于依赖教师。

  (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阅读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让学生学会合作,不要孤身作战;学会配合,树立团队精神。

  (三)、对比讲解,巩固新知

  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相比较普通法律而言,从三个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法律,并针对十届八大五项会议通过的两部法律来讲解。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通过对比,可使所学问题简单化,并在对比中加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好的体现中学时政化特点。

  (一)、从内容上看

  宪法 普通法律

  全局性根本性的大问题 局部性的某一方面的小问题

  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

  《物权法》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

  法律

  《企业所得税法》

  (二)从法律效力上看:最高法律效力

  母法 子法,不能与宪法抵触

  基础

  以宪法为准

  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乐队,宪法就是乐队的指挥;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军队,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

  (三)、制定修改更为严格:

  专门的委员会 普遍法律

  2/3、3/4通过 1/2

  朗读相关链接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与同伴的讨论

  (如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启示?还有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式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五)板书设计:A宪 法:全局、大问题

  1、 内容上

  B普通法律:局部、小问题

  A宪 法:最高法律效力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法律效力

  B普通法律:以宪法为准

  A宪 法:更为严格

  3.制定修改

  B普通法律:严格

  六、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新课程教学评价观,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语言、表情、动作上看,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参与意识是否积极主动,参与面是否广,看他们是否能通过阅读发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合作讨论得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否围绕重点问题获得新知和自我学法,通过教师的态势语言及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自我探索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课思维策略、思维水平、思维品质

  2、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学习中,通过阅读能否提出问题,讨论能否解决问题,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随时了解他们学习政治课的自信心、主动性,通过课堂观察,对于他们的回答及时给与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当然对于他们认识上的偏差,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加以纠正。

  3、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特别注重观察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视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生成,而不是死记硬背,探索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与错的学习评价,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思想品德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从容应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二课《考试的心情》。考试、分数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生活主题。本节内容针对学生考试中普遍存在的考试紧张的现象,在分析紧张程度与学习效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调节紧张心理方法,对学生从容应考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课标内容】

  树立公平意识,正确对待考试;学会学习。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适度紧张是有益的,掌握从容应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从容地应对考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心态

  【教学重难点】

  学习调节考试紧张的方法既是本部分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过于看重考试并且因为过度紧张而影响考试发挥甚至身心健康的现象在学生中较为普遍。因此,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调节考试紧张心理的方法,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扰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学情

  期末考试将至,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考试紧张,不能正常发挥的现象。尤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期末考试是他们升入中学以来的第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考试,学生重视考试,关注分数,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三、说教法

  采用互动式、启发质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讨论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调节紧张心理的方法。

  四、说学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找出问题,互相讨论,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手段

  将下载的视频资源和自制的配音故事用PowerPoint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辅之于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出主题

  (导入)假设马上就要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请学生谈谈自己考前的心理(紧张、焦虑、烦躁),如何才能排解这些不良心理?引出本课主题《从容应考》。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移情入境。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引出从容应考话题。

  视频故事 形象感知

  1、出示紧张程度与学习效率关系图,学生观察后得出:适度紧张是有益的,过度紧张是有害的。

  2、聆听故事《鲶鱼效应》,展开交流,从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适度紧张对学习效率和考试的促进作用,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

  4、观看一段考试时紧张过度的视频录像,观察画面中女孩的表现,有什么特点。

  5、学生观察后描绘过度紧张的表现(身体、情绪、行为、认知)。

  【设计意图】听故事,看视频,学生兴趣盎然。将深奥难懂的道理形象演绎,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学生在故事中受到心灵的启迪,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得知识,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内心强烈的“我要学”。

  活动探究 学以致用

  1、设问:如何才能消除紧张心理,从容应考?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2、学生找出三种紧张心理调节法:认知调节法、积极暗示法、深呼吸调整法。

  3、活动一:众说纷纭话考试。搜集学生对考试的各种看法,判断其正误。

  4、活动二:激励话语大展示。学生把考试中激励自己的话写在纸上,全班展示。

  5、学习深呼吸调整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练习深呼吸调整法,反复多次。

  6、让学生回忆自己以往考试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判断其是否合理,归纳出考前正确的一些做法。

  【设计意图】活动的设置,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家都能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各抒己见,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寓教于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无比与无穷的魅力。

  总结归纳 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课文,构建知识网络图。

  2、展示考试三字经,朗读、理解其含义,在实际考试中灵活运用。

  3、出示练习题,检查学习效果,学生思考后作答。

  【设计意图】将零碎的知识整理成系统的网络图,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让学生的记忆不再机械,一切变得妙趣横生。

  六、说板书设计

  从容应考

  克服考试焦虑: 做充分的准备:

  ①认知调节法 ①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

  ②积极暗示法 ②适当加强营养和锻炼

  ③深呼吸调整法 ③平时要认真学习,及时复习

  ④还应学会一些必要的考试技巧

  ⑤与家长沟通,减轻来自家庭的压力

  七、说教学反思

  【成功方面】

  将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融入进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无穷的快乐,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不足方面】

  由于引用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加上进行了多个学生活动,课堂中的时间显得过于紧凑,剩下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偏少。

思想品德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学会与老师沟通》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是根据学生进入中学后,生活接触面的逐渐拓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而设置的。本课是在同学们学完第一课《亲子之间》,了解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纠葛,学会了协调这类矛盾的方法之后,转入处理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膜。同时,为下一课时掌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的“金钥匙”奠定基础,使学生尽快学会处理中学里新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和谐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是七年级上册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本课的特点之一:活动“说一说”,是学生对他的一位老师一天工作情况的记录。可以设计成学生课前准备活动,既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完成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特点之二:采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感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体会老师的辛劳,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这个人生的“第二起跑线”,能够协调好与各位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较快适应中学生活意义十分重大。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主动沟通,积极协商,配合老师的工作,并领会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难点是让学生克服紧张、拘谨的心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应用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方法,真正达到师生的和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师工作的.的特点,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适应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与老师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克服闭锁心理、自我意识的不良影响,积极、主动、与老师交往。通过记录老师一天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辛劳,学会关心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尽量消除师生间的隔膜,体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快乐,使生活充满乐趣,学习更自信更轻松。培养学生关心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以活动为依托,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智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要求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有教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方面,他们甚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发生师生矛盾冲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较好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在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具体方法比较难理解,同时独生子女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经验较缺乏,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采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掌握。

  2、学法指导:根据学情分析和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调查法,小组合作讨

  论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具体活动过程构想及依据

  1、新课导入:由学生表演情景剧导入,该短剧轻松活泼,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气氛,同时此剧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反映了师生之间的隔阂,点明主题。

  2、新课教学:

  (1)根据目标期望理论,对课本活动“说一说”进行创新,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了解自己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在课堂上要开展“你说我说”活动,谈谈对老师一天工作的全新认识,是否和平时的想象一致。

  这样设计的目的:由于教师、学生角色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的分歧等等,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就会产生一些隔阂。师生矛盾产生的现实原因还有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缺乏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熟悉教师的工作特点开始,体会教师日常工作的辛劳,让学生了解老师,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为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和谐关系打下一个情感基础。

  (2)创设情境一:在英语测试时,我没有把英语课本放在课桌里被英语老师发现,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对此我毫无怨言,这次批评提醒我以后做事时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批评我时,有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别人为什么都把课本放在桌洞里,你这样做了,这就说明内心深处仍有作弊的念头”。

  试一试:针对上述情境,如果你是那位学生或老师,你应该怎样做?

  这样设计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让学生了解到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相待。学生要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老师也应该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彼此加深了解,互通有无,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学习方式让同学感到亲切,自然,在相互的讨论中掌握了处理师生矛盾的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列举一些古今中外尊敬老师的事例,如“程门立雪”、******访问美国,一下飞机就去看望自己的老师等。让学生讨论:尊敬老师要做到哪些?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以上所列举的事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认识到尊敬老师,最重要的的尊重老师的劳动;尊敬老师,要听从老师的教诲;尊敬老师,要对老师有礼貌。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说教,挖掘了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的放矢地进行了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利于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突破难点。

  3、行为训练:

  想一想: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与老师意见不一致时;老师因不明真相错怪你时;

  当老师当众粗暴地批评你时;当老师严格要求你时

  通过对这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时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4、感悟升华:引导同学朗读教材59页《女老师的祈祷》,读读议议。

  5、课后延伸:请你也试着当一天的班主任,并让同学对你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当过一天班主任之后的体会,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苦与乐。

  让学生当一天的班主任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堂课的教学实效,同时,继续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总之,对本课时的设计,我始终贯彻新课程“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目标期望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创造。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以活动为依托,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让他们懂得分享,体验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思想品德说课稿9

  《我为家人添欢乐》是《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中的第三个主题。是在前两个主题学生了解了家的概念及家庭成员的构成、感受到了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关爱的基础上,使学生转换视角,懂得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让家人快乐的道理。教材呈现了同龄小伙伴用不同方式为家人带去快乐的生活场景图,以及母亲节和父亲节的相关资料,旨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父母长辈,初步培养孩子的体察心和家庭责任感,为下一个主题学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奠定基础。

  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宠爱,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本课就是为了让学生从小接受“回报式”“付出式”爱的教育,引导学生成为父母的开心果,为家人添欢乐,使他们真正健康的成长。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中“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的要求,本课的主题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三条: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初步培养孩子的体察心和家庭责任感。

  现在的孩子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成长,接受爱常常认为是应该的事,并没有真正关心过父母。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在体会父母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难点是初步培养孩子的体察心和家庭责任感。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前应做充分的准备:

  1、让学生课前认真观察父母长辈一天的劳动,了解他们的感受。回忆并记录自己为家人做过哪些事。

  2、作为老师将为每位学生设计一张提供他们做记录的“向日葵”评比表,并制作一套和本课同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以《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为依托,我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范例,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合理利用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生动有趣、自主发展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为此,我以“开心果”的提法贯穿全课,确定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即“认识‘开心果’、种上‘开心花’、做个‘开心果’。”紧扣这条主线设计了“情境导入、说出我的爱、行动表达爱”三个环节的导学流程,并通过看一看、学一学、谈一谈、写一写、演一演等活动,使学生深化认识,深刻体验,真正提高。

  环节一情境导入,认识“开心果”

  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贴近生活,因此在开课之时我将儿童喜闻乐见的“开心果”这一卡通形象介绍给大家,并向同学们揭示它的寓意就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开心。同学们对于开心果这一提法一定非常感兴趣,接着我顺势提问:你们想得到开心果吗?想不想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开心果?本环节通过有趣的`话题导入,激发学生交流的*,在交流中解读开心果的含义,轻松自然的引入本课主题。

  环节二说出我的爱,种上“开心花”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开心花”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在这一环节中我紧紧围绕主题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

  1、看一看学一学

  通过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10页上小主人公以自己的方式给家人添温暖,添欢乐的场景,请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图后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正确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关爱家人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让家长省心、放心、开心。

  2、谈一谈写一写

  通过上一个活动,教材中的小主人公的做法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本环节同学们将在榜样的引领下四人一小组认真思考、讨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使我们的家人快乐,报答家人对自己的爱呢?同学们将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商讨出切实可行的为家人添欢乐的办法,可以是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以是关心家人的心情说句贴心话,也可以是把自己的事做好带给家人一个好消息等。因为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会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不管怎样,只要孩子们真正能替家人着想,想办法为家人带去快乐,我想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接下来让他们把自己做过的为家人带去欢乐的事和还想要做的事填写在准备好的向日葵的花瓣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本环节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通过广泛交流──有的学生将感受到回报亲情的自豪,有的学生将会认识到自己对亲人的“吝啬”,找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默默地学习、思考着献爱心的方式……,学生将在对话中倾听、在倾听中碰撞、在碰撞中领悟,本课的重点得到很好的突破。

  环节三行动表达爱,做个“开心果”

  “儿童对于活动的需求往往比食物更强烈。”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本环节以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为学生再现生活、体验生活、提高生活构筑平台。因此,我再次创设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表演,共安排了四个题目:

  1、爷爷在家很闷。

  2、奶奶生病了。

  3、爸爸下班很累。

  4、妈妈在洗衣服。

  请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样做?选择一个题目表演一下,也可以表演平时在家做过的事。然后结合表演做好评价。在第一组上台表演的时候,毕竟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有的同学的语言、表情也许并不到位,会引起观看同学的阵阵笑声,这样一来,就起不到体验、提高的作用。此时我会做好恰当的评价,对于表演得到真实到位的学生我会说:“看,他表演的有模有样,多像我们的爸爸呀!”“这位同学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能体会到爸爸的辛苦。”“你的父母一定会为你而自豪的。”这些巧妙的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由衷的、更深刻的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同时还会更强烈地激发其他学生表演*,他们会更认真地、把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和爱表演出来。真正体会到自己对家庭的一份责任。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反馈,将展示出学生对家庭及家人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甚至将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模拟、实践、体验,将加深学生的体验,使他们的道德认识得到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将迎刃而解。

思想品德说课稿10

  一、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的。本框教学是初二上学期思想品德课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的第二框节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建设好身边的环境是一个初中学生应该有的基本素质。本框教材在第一框“自然环境”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人文环境”,教材涉及3个知识点,希望学生明了人文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从自身开始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鉴于作为初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史,生活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去过祖国的名胜古迹,所以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一步了解人文环境。其次,作为上海的学生学习了上海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对自己的家乡会有更详细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人文环境孕育的城市精神,感受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人文环境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理解人文环境对人们素质提高有熏陶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所学地理历史知识提炼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采集、课堂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以及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让学生领悟人文环境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文环境的探索,让学生领悟人文环境中包含的民族精神、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本课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体现)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和珍惜已有的人文环境的观念。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

  二、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一共三个知识点:1、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2、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三个知识是有机的整体,分别从国家到城市再到自身,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体会人文环境的意义。第三个知识点是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课堂教学分为4个环节,第一第二环节通过课堂活动,问题组织落实教材中的一、二知识点,第三第四个环节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具体过程如下:

  课堂导入:印度和中国古代的2首特征鲜明的音乐响起,让学生走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从文明古国给人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引出什么是人文环境,导入课题。

  第一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落实教材中第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教学以前面导入部分为基础,通过一个思考题自然过渡。思考题是这样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明没有断代。那么在5000年的中国历史中哪个文化古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从文化古迹追溯到历史,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及时引导、总结学生发言,比如长城既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又实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倾略,顽强拼搏的精神等。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人文环境中蕴涵的民族精神,贯穿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知识点并板书: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第二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落实教材中第二个知识点,让学生懂得人文环境是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教学以一段视频自然过渡,视频资料充分利用了学校外籍学生资源,讲述了班级的韩国学生希望有同学带他游玩上海,了解上海。从而引出这一教学环节的课堂活动“我带大勋游上海”。要求学生为班级的异国同学设计一条上海一日游的路线,让韩国同学从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等不同角度了解上海,并说明设计的意图。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上海乡土历史乡土地理2本已学的教材,从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同时可以让学生参考书本的解释或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说明所选景点代表了上海的哪些历史与文化。这个活动设计是希望学生通过回顾上海历史和建设,懂得人文环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等不同角度寻找景点,也可以提示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区域内寻找一些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卢湾区的一大会址等。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知识点并板书: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教学环节:

  本环节教学主要落实教材第三个知识点,理解人文环境对人们素质提高有熏陶的作用。教学从上海现代化建设体现的高度、速度和深度过度到洋山深

  水港建设的一段视频。视频集中讲述了一组洋山建设者不畏艰险,舍小家为国家的感人事迹,很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根据视频内容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总结洋山精神的内涵,体会到洋山精神的可贵,理解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无形的人文环境,引出人文环境分为有形、无形两种。问题二:“如果你是处在洋山建设者的这种人文环境当中,你会以一种怎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学习和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提高人的素质有培育熏陶作用。这一问题的回答,教师特别要做好学生各种回答的应对准备,比如可能有学生认为“大家都奉献,我就乐得享受,何苦这么累呢!”此时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能刻意回避,可以从个人奉献,集体成长,最终也有助于个人发展这样这个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第四教学环节:本教学环节是第三个教学环节的延续。因为第三个知识点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所以有必展开深入讨论,在理解人文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教学从洋山建设的总结自然过度到上海城市精神,过度语言如下:“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不仅是上海建设者的功劳,也与浙江、以及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密切相关。没有全国的帮助不会有现在的洋山。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一直以来都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追求卓越。”接着提出课堂讨论题:“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来演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这部分讨论有一定难度,但是很有行为指导的意义,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继承发扬上海城市精神,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这样几个方面:1、海纳百川要有博大的胸怀,取百家之长。所以生活中要心胸开阔,有宽容之心;要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够以诚挚的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学习上要博采众常,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学习不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博学才能专攻。做人要自信,有勇气追求卓越,这里也可以联系初二语文教学中的少年中国说。要敢于尝试,不怕别人笑话等。通过学生主体发言,教师适时的引导归纳,让学生充分理解良好的人文环境能提升我们每个人的素质,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实际行动中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的人文精神,创造一个更美的人文环境。

  总结全课:

  音乐声中,优美的语言结束全课。

  三、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说明:

  1、教学内容的处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要学生理解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有培育和熏陶作用,特别是要学生能明白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让学生能在行为中落实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2个教学环节,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解决这个重点难点,希望教学上能有深度。

  2、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课教学基本采用了问题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落实每个知识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展开都是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做充分引导和点拨,体现出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结合。教学策略上考虑到动静结合,即有美妙的音乐又有丰富的视频,即有个人的思考又有集体的讨论。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3、教学评价:教学中学生发言比较多,所以教师对发言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评价中特别要注意一些生成性问题,如果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或者和体现出学生思想困惑的一定要及时解决,并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说课稿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什么是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礼仪的作用。

  2、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3、知道与不同名字的人交往应注意的事项。

  能力目标:

  1、辨别基本礼仪要求的能力。

  2、在不同情境中践行交往礼仪的能力。

  3、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貌礼仪要求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

  2、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二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本册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理解如何与父母交往、如何与同学、教师交往、如何与不同文化北京的人交往,如何在网络中与他人交往。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其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是根本。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懂礼貌、讲礼仪。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文明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事实上,一个人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了解现代社会的交往方式,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做有道德的人,必然要求做有礼貌、懂礼仪的文明人。

  四、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礼仪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个认识还很不全面,而礼仪又无处不在,处处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和风采,因此这课的学习对于和社会接触越来越多的初二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而且具备了有目的的去Internet网上查资料的能力,可以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和风细雨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展示南京四中学生的礼仪风采。(通过同学拍摄的图片和录像来展示)

  (设计意图:这些图片和录像来自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思自己的行为,顺利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设疑:

  A、阅读书P83关于小茅的案例,思考书中两个问题:

  1、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请指出其不合礼仪的地方。

  2、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B、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讲礼仪的人?

  归纳:

  1、如果不讲礼貌,会显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素养,不道德的人,影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2、不讲礼貌还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很差。

  3、一个人不讲礼仪,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还影响到周围的人,他所在的集体,甚至他所在的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讲解:礼仪源于最初的人类交往,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礼仪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传统相承接。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自主探究:在网页上浏览,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礼仪

  (一)、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等,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使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1、称呼礼仪

  2、见面礼仪:

  3、书信布局上的礼仪:

  4、赠花礼仪:

  5、餐桌上的礼仪:

  6、……

  (二)、礼仪习俗

  A、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民族的根,我们应加倍珍视。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1、春节:

  2、元宵节

  3、端午节:

  4、中秋节:

  5、……

  B、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又有自己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吗?请你通过浏览相应网页,了解它们各自的相关习俗。

  1、泼水节:

  2、火把节:

  3、四月八节:

  4、……

  归纳强调: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会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C、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接触到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也包括很多外国人,为了更好的和世界接轨,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外国的传统节日,请同学们通过下列节日的一些风俗:

  1、圣诞节:

  2、感恩节:

  3、万圣节:

  4、……

  (设计意图:礼仪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繁多,信息量大,课上也没有充裕的时间逐条分析讲解,此环节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浏览相应的礼仪,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学习相应内容,有的放矢。)

  讨论版:还有一个多星期,就要过圣诞节了,在过一个多月,中国的传统节日就要到了,但是,现在街面上,圣诞礼品是琳琅满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崇尚过“洋节”。对于此种现象,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你喜欢过“洋节”还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2、你了解春节的相关习俗吗?你对它的评价是什么?你了解感恩节的相关习俗吗?对于这个外国的节日,你又做何评价?仔细浏览春节和感恩节的相关介绍,思考这个问题。

  3、面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崇尚“洋节”,而忽略了自己国家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做何感想,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上网查找相应资料,分组讨论,提交答案)

  归纳: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来源、特殊的仪式和特别的意义,对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节日的相关习俗。节日也是一种文化,首先,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其次,对于外国的文化,我们不能一概回避,也不能盲目接受,而是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设计意图:如何对待中外文化是一个宽泛而抽象的问题,从日益临近的圣诞节入手,通过学生对待中外节日的态度,来引出讨论版的问题比较自然,比较贴近学生,让学生都有话可说。)

  设疑: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遵循哪些礼仪规范呢?请你浏览网页上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与此相对照,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馈练习:

  情境:

  上课:铃……上课了,小梅迅速回到座位,端端正正的做好,等待老师的到来,小明却依旧谈笑风生,还跟同座位说道:“看那个呆子,老师又没来,装给谁看啊!”

  中午:铃……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来到了食堂准备就餐。这时,就餐的队伍已经排得很长了,小梅非常守秩序的排队购饭,这时,小明神秘兮兮的拿着已经买好的饭来到小梅跟前:“怎么样,要不要我也帮你插队买一份啊!这样要排到什么时候啊!估计我都吃完了,你还没买到呢!”小梅答道:“谢谢!不用了,下次请你也排队买饭!”“笨蛋!”小明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午休:小梅在认认真真的进行自习,而小明一边引吭高歌,一遍在校服上挥毫泼墨,进行着自己的即兴创作。小梅终于忍受不了了,说道:“你能不能安静点啊?”“你算老几啊!管得还真宽!要不要我也帮你画两笔啊?”……

  放学:天已经渐渐黑了,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停车场,准备拿车回家,小梅推着车子往校门口走,身边穿过一道黑影,随之而来她听到这样一句话:“傻子,我先走了,你慢慢推吧!”等她回过神来,人影已经不见了。哦,原来那是骑车冲出校门的小明……

  请根据以上情境,分小组讨论,情境中的主人公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他们做错在哪儿?(学生分组讨论,提交答案)

  (设计意图:这些情境都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生对它们非常熟悉,通过对这些情境的辨别、分析,可以让学生对照自身,反思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中学生的优雅风采。)

  小结: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当然,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思想品德说课稿12

  一、说教学理念

  1、活动、民主、自由;

  2、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学会自我保护》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五课的内容,那么前一节从社会层面上讲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防止对未成年人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所以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显得特别重要,是第五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

  2、结构:

  防患于未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会自我保护

  及时报警

  依法实施自我保护 学会请律师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寻求法律援助

  3、重点与难点:

  重点:(1)、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2)、依法实施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4、教材的处理:

  (1)、基于生活中熟知的事例,设置任务与问题,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拓展自我保护的技巧。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2)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依法自我保护的途径和技巧。

  2、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防范侵害的意识和依法自保的态度;

  (2)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珍爱生命,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说教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案情设置情境冲突,引起师生讨论、学生讨论,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过程中,使学生体悟保护自我的方法,并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初步的法律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通过开展视频欣赏、案例分析等活动,我们的目的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3、讨论式教学: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活动式教学: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五、说学生

  1、未成年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而时常遭到不法侵害,怎样让学生增强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是本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2、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他(她)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说学法

  1、运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判断、分析能力。

  2、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在思想的撞击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适度地创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七、说教学程序

  (一)、案例讨论,导入新课

  要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导课中我采用了一段视频案例,讲述一个中学生智斗窃贼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还能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二)、情境熏陶,激发兴趣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做到备学生,变难为易,由浅入深,基于此我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影片、《背戴》FLASH、及时报警的文字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根据情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整体认知,掌握技巧

  通过感悟、总结,使学生在自我保护方面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学生体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我开辟了几个小栏目,如"自救智多星",让学生自主探究遇到自然灾害、遇到不法行为、遇到困难时的正确做法;"模拟直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打求救电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护训练营",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在课程最后为升华主题,学生自我总结本课知识,依照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情感升华。

  八、说教学评价

  1、本堂课我认为自己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漫画、录象短片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了,使学生对本堂课感兴趣,选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争着要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形式多样,教学效果好,做到了师生的互动和生生互动。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究问题的答案的可呈现多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品德说课稿1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隐私和隐私权”,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独立意识发展,开始有了权利义务观念。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对一些问题可以进行辩证地分析。但在实际情况中,容易受到错误观念影响,存在认知偏差。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期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能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在知识方面,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隐私的含义,能够说出隐私权的'内容。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意识到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依据:学生在隐私权的认识方面,存在认知偏差。而且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存在隐私权被侵犯的事实。

  五、说教法

  教学方法方面,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1、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选用多媒体呈现案例。让学生看完案例后,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丽、思思和老师的做法?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归纳导入:人人有隐私,人人享有隐私权。

  2、新授

  在新课讲授中,我主要采取讨论、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

  我分三个层次对隐私进行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对P46页的材料进行阅读,对小红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初步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其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隐私”两个字做一个解释,对此,我还举了两个例子:第一,甲在偷东西,被乙发现,乙报警,甲被抓获。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第二,甲父母离婚,乙知道后大肆宣扬,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隐私的含义。并用多媒体显示: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并说明“私”是隐私中的前提条件,决定了隐私的范围。

  最后在讲解“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通过学生的讨论、辨析,得出隐私的正确含义与内容,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理解隐私的内涵。

  对于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式和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如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看到、听到、了解到和体验过的事例,谈谈如果这些行为不受保护会怎样,保护这些行为有何好处,引出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本课的板书: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1.隐私的含义

  “隐”,不为人所知或不愿为人所知的。

  “私”,与公无关,私人之事。

  2.隐私的内容

  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隐私权

  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3.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1)私人生活安宁权

  (2)私人信息的保密权

  (3)私人通信的秘密权

  (4)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4.不得滥用隐私权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我说课的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做诚信的人》。

  一、我的说课理念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思想升华的过程。它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在设计《做诚信的人》一课时,力求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民主探讨,自我体验而充满快乐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二、我对教材的认识

  1.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在今天的校园里,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等诚信缺失的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认为在八年级思品教材中,安排诚信教育内容,犹如下了一场及时雨,不仅本课要讲诚信问题,而且这一教育应渗透到日常教育中。

  2.教学目标: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制定了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重难点分析: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诚信的基本守则,因为它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最基本的要求。难点是:诚信需要智慧,因为它是初中生感到最困惑的问题,我采用活动探究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情:上好一堂课老师不仅要吃透教材,更要了解学生。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爱面子,有较强的成人感。我上这课时充分利用初中生单纯、好动、渴望表现自己等特点,创设了丰富的课堂活动。

  四、说教学教法:如果说教材和学生是一把锁,那么教学方法就是开锁的匙钥。

  我在处理本课时,依托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

  采用主要的教法、学法有:

  ①情境活动教学法;

  ②讨论探究法。

  主要学法:

  ①合作探究学习;

  ②角色体验学习。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切入点我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是设计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诚信问题的看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准备了丰富的有关诚信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交流

  (一)万事俱备,导入新课

  我用学生熟悉而又感到震撼的图片,四川汶川地震中刘德云手在手臂上写欠条的故事,导入新课,选用这幅图片,起到了直入本课主题的作用,烘托了讲诚信的课堂气氛。

  那么,我是怎样突出重点的呢?

  1.我用小童诚信卖瓜的故事,作为突出重点的第一个材料,之所以选取这个故事。

  一是它为学生树立同龄人讲诚信的榜样;

  二是与传统的王婆卖瓜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学生发现,小童诚实卖瓜,说到底就是坚持了实事求是,而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诚信守则的要求之一。

  2.那么作为重点内容的诚信守则,另外的三个要求,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1)我利用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屏,从视屏里关于诚信内容的讲述,过渡到今年发生震惊全国的“奶粉”事件。

  (2)“奶粉”事件是个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在学生了解这个事件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奶粉从国家免检产品到失信于广大消费者,退出奶粉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以此为突破口,以诚信的要求为线索,引导学生顺藤摸瓜,对三鹿事件及其后果展开讨论,从三鹿集团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牺牲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毁掉了自己的信誉,归纳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要站在集体利益的一边;从三鹿集团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痛失自己长远利益,归纳出当眼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的一边;从三鹿事件中有不少相关人员因为私情而触犯法律,落入法网,归纳出当情与法发生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的一边。

  (3)通过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既达到了突出重点的教学目的,又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是非观。

  3.为了突破诚信需要智慧这一难点,我抓住学生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设计了两个活动去突破难点。

  活动一:“诚信让我左右为难”。

  活动过程:老师想通过班长了解本班学生上网的情况,班长就很为难,向老师说实话,如实反映情况,就侵犯学生的隐私,向老师说谎,又是不讲诚信,像这样因诚信而左右为难的情形,在同学们中很常见。

  通过表演,把学生推到左右为难的课堂舞台上,让学生自己当演员,唱主角,再现了学生真实的心理活动,激发了学生去思考、去发挥自己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自我体会到讲诚信需要智慧,达到突破本课难点的目的。

  活动二:课堂辩论

  学生在课堂辩论中,通过利用医生为安慰病人,而隐瞒病情;为了儿子高考,母亲隐瞒家中变故等事例,真正理解了善意的谎言,是一种诚信的智慧,亲身地体会到诚信的核心是“善”。同时培养了学生用爱心、用智慧去关心他人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了活动在课堂,收获超越课堂的效果。

  4.为了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

  (1)我设计了学生课堂反思活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不诚信的行为,让学生在反思中得到提高。

  (2)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我准备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作为学生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了教书育人的长远目的。

  六、说反思

  整个课堂一直充满着民主、和谐、积极的教学气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合作探讨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意识、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提升。但是,我觉得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本意是为发挥民主、合作、参与意识,但因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影响课堂活动的质量。作为我本人,在处理讨论问题时如果能站得更高些,效果可能会更好。

思想品德说课稿15

  补充材料展示1:

  一,联合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联合国于1993年选举了50个成员国(定期分批改选)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以作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后续行动.该委员会每年举行会议,审议世界各国执行《全球21世纪议程》的情况,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具体职能包括:

  ①监督联合国系统在落实《全球21世纪议程》方面所做的工作. ②监测发达国家把国民生产总值的0.7%用作对发展中国家援助所取得的进展. ③审议里约热内卢会议宣言,《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条例》的执行情况. ④考虑各国提供的关于实施《全球21世纪议程》的情况信息,包括各国面临的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 ⑤通过联合国经济组织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管理下,已对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内的可持续发展多个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补充材料展示2:

  二,世界银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工具

  世界银行于1997年6月提出了一份题为《里约之后的五年——环境政策的创新》的'报告,该报告对以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为目的的政策工具,按照"运用市场","创造市场","应用环境规章","动员公众"等政策出发点进行分类

  三,1996年美国出台了"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的美国和新的共识".

  补充材料展示3:

  四,欧盟的第五个环境行动计划提出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即有效管理资源的开采与利用,避免浪费和自然资源储备的耗损;能源的生产与消费进一步合理化;社会本身的消费及行为方式应予改变.

  五,东盟环境战略行动计划包括十大战略和27个支撑行动 .

【思想品德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02-09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0-07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4-15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4-1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5-10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01-14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02-2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计划05-02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计划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