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与重心说课稿

时间:2022-05-25 10:33: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重力与重心说课稿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力与重心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力与重心说课稿

重力与重心说课稿1

  《重力与重心》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础内容。本章从最常见的重力入手,讲授力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力学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力的描述;2。重力及其测量;3。重心与稳度。本节内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力现象,学会基本的力学研究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与方向,并结合重心与稳度,强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测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4。会用简单器材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与稳度的关系

  6。运用重力,重心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器材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各种力现象的奇妙保持对力现象的探索热情,体会重力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示意图,进一步扩展重力与重心。本节的重点是力的图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与稳度;教学的难点是重心与稳度。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力的示意图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力的图示的描述方法,并通过复习力的三要素来引导学生学习重力的三要素,并通过实验探究均匀、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再进一步联系生活,理解重心与稳度;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的基础上,复习力的示意图和力的三要素,来引导学生学习力的图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扩展到重心与稳度,强调学生学会画力的图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教师通过(静态和动态)图片展示奇特的力现象,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几幅有关重力的图片来告诉学生今天研究的是最常见的力——重力。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通过提问,复习初中时是怎样描述力的?(力的示意图);复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让学生学习新的力的描述方法,引出什么是力的图示,怎样画力的图示?对于力的图示,学生常常容易出错,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画,而不是只记住它的画法。所以教师先举例(图4—6力的图示)该怎样画。举例(某人用50N水平向左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并让学生动手画,叫两个学生到黑板上画,教师评价与分析学生所画的`力的图示,指出他们的错误,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力的图示的画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思考来获取新知识。

  教师举例(树叶飘落等)引出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概念),让学生感受重力无处不在。通过力的三要素分别讲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重力的大小?引出测量重力大小的原理:G=mg,并让学生知道g值会随地球上纬度和高度而变化。教师通过作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那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得出有规则几何形状且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是几何中心;教师提问:没有规则的物体重心如何确定?指导学生利用悬挂法寻找重心,学生进行实验,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把知识扩展到;重心的高低影响物体的稳度,教师举例说明;学生阅读课本,利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重力与重心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说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讲述有关力的基本知识,理解重力产生、大小、方向,物体的重心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画出力的图示。本节课具有预备性,基础性,与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衔接密切,教学中应适当复习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以便把初高中的台阶尽量铺得平缓些。

  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知道重力的概念及其测量,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应用

  知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

  过程方法

  用简单材料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的作用

  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各种力现象的奇妙,保持对力现象的探索热情。体会各种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和了解重力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说重点难点:

  1.“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

  2.“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3.“重心”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重心”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它是物体每一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而力的合成以后才学到。

  二、说学情、活动: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初中已粗略学习了力的知识:

  1、“力的描述”

  2、重力的三要素

  说活动:

  通过让学生画力的图示、找一薄纸片的重心、用实验悬挂法找薄纸片的重心。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熟了的苹果总是向地面下落;衣服上的水总是落到地面上;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这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能把它们拉向地面.引起学生对力现象的兴趣。

  演示实验:绳使钩码上升,磁铁吸引铁块,手推粉笔盒,不倒翁。

  生活中到处是力的现象,请同学举例说明: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力的现象,感受一下力的有趣现象,感受下大自然的奥秘,首先了解一下重力

  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初中我们就初步学习过力了,那什么是力呢?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出力的性质(物质性、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A使物体发生形变、B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学会力和图示。)

  2、[学生活动]请各小组推荐一同学上黑板来做有关力的图示的题目。

  说明:不要忘了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体现新课程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3、[引出问题]

  我们每天都要运动,有时做操,有时跑步,有时走路,无论我们怎么用力跳

  跃,最后都会落回地面,为什么?平常留意会注意到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最终会落下来,为什么呢?一般上我们近似认为地球是圆的,海水为什么不会洒向天空?

  (设计意图:创设一些物理情景,引入这些力现象与重力有关,接下来要研究重力。)

  4、[复习提问与学生活动]

  问:重力是什么样的力呢?

  答: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课件展示)

  问:重力的大小是多少?

  答:学生讨论,归纳并总结:

  重力的大小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测量,也可以用G=mg求解

  教师说明:因为公式中的g的大小与纬度、高度有关,所以同样一个物体受重力的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方是不同。(课件展示)

  问:物重跟质量有什么关系?(课件展示)

  问:你知道重力的方向怎样?请举实例作为你的依据。

  答:物体自由下落时,落向地面的物体总是竖直向下。

  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是竖直下垂的。(课件展示)

  学生讨论,归纳并总结: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注意不是垂直向下。

  教师演示:演示生活中应用到重力竖直向下的例子:

  一、重力方向应用一:用铅垂线检查墙面是否竖直

  二、重力方向应用二 :用水平仪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问: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教师说明: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当研究重力对一物体的作用效果时,也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到一点上,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物体的重心。任何物体都有重心,且只有一重心。类比质点,这也是种等效法,重心也是种理想化模型。(课件展示)

  问:如何找物体重心呢?

  教师说明:

  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球的重心在球心

  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唱片的重心在它的圆心上.(课件展示)

  说明: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如果物体的形状是中心对称的,对称中心就是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重心的分布有可能在物体上,也有可能在物体外。

  举例说明如空木桶、光盘、运动员在跳高时采用的跨越式、背越式时的重心位置。

  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

  可以用悬挂法,或通过复杂的数学运算得出用ppt课件演示:

  指出一般只有薄板状物体才能用悬挂法测量出物体的重心。

  [学生活动]

  用手指把块硬纸板稳稳顶起,则手指所在处就是纸板的重心。

  演示实验:把粉笔盒绕其一条棱翻转,直到倒下。

  学生归纳总结得出:

  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物体的稳定。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

  举例:走钢丝的杂技演员,赛车等。

  实际上物体的稳定除了跟重心有关外,还跟支持面有关。

  不倒翁是什么原理呢?

  想想议议:(课件展示)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但地球是球形的,在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好像是脚朝上的,他们为什么也站得很稳呢?

  (设计意图:重力的大小、方向采用复习的方式、主要说明重心的位置用重心的应用、多举些与重心应用有关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也是板书设计)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A、使物体发生形变

  B、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速度大小、运动方向

  3、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二、重力

  1、重力的产生:

  2、重力的三要素:

  三、重心与稳定

  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物体的稳定。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

  布置作业:作业纸(交)------教材P62的1、2、6

  导学大课堂的本节的习题

重力与重心说课稿3

  《重力与重心》是必修 1 第四章第 1 节的内容,涉及到力的描述、重力及其测量、重心与稳定。重力作用于一切物体,并贯穿于物体整个运动过程,对重力的学习有助于研究物体运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是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动力学部分。本节内容是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是对力学习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力--重力的进一步学习,有助于对力的认识和掌握,也为后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与运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力的三要素来表达一个力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知道在不同纬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样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与物体稳定相关的两个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悬挂法来测重心,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4. 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解决稳定与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积的大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锥体爬坡实验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习质心,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应用。

  2.通过稳定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已经学习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学习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还运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习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不过都是一些比浅的,知识感较肤性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说,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这里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知识点,质点、重心与稳定,特别是质点高一的学生比较难接受。

  对于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较熟悉,学习时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于高一的学生对小实验比较感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不同的纬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一样的。

  2、重心的测量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3、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

  教学难点

  1、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2、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稳定和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积的大小的关系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演示实验——锥体爬坡,给学生一种与他们认为不一样的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锥体会从低往高处滚动呢?)让学生思考并引起学生的兴趣,向学生说,学完了今天的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新课教学

  力的描述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了力、以及力的三个要素,在这里只是为学习新的内容——而准备的知识基础的,由于我们对力的学习都从三个要素来学习的,所以,对重力的学习也要从三个要素开始,而力的学习已经是初中,经过了暑假,学生会生疏了,在这里也可以看成是复习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也为后面的重力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与一个力的描述,要有大小、方向、作用点。

  重力及其测量

  由于在初中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了重力的测量,同时也知道了G和m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里运用讲授法给学生讲清楚重力和物重两个概念,并让学生清楚的理解两者的关系(正比,比值为g),同是也让学生测量重力是用什么仪器,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在这里有一点与初中不一样的是初中时没讲到g的取值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样的,而且,在不同的高度,其值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方向,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了,在这里还是要学生清楚的理解竖直向下,要跟垂直向下区分开来。

  重心与稳定

  由于重力与稳定比较抽象,因此将此定为我讲课的重点,由于用交点来测重心所在直线很容易让学生误解,而且中心是应用很广泛的针对,因此我才用实验法。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在初中学生已经有学了,在这里不仅要教给学生什么是重心,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明白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用悬挂法来测量物体的重心的。同时也给学生讲解在日常生活中重心的应用,使学生清楚原理。通过上面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在上课时的引入,这时,可以让学生领悟重心的奥妙,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被激发。

  另外一难点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稳定问题,通过让学生摆放物件进行探究。

  课堂练习:课本P62:1、2

  三、小结

  1、力的描述是通过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4、对于物体,在不同纬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样的。

  5、物体的稳定与物体的重心高度、物体的支面面积有关,重心越低越稳定,支面面积越大越稳定。

  四、作业P62:3、5

  五、板书设计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重力: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受到力叫重力

  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9.8N/kg(g不同纬度的取值不同)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测量)

  重心和稳定: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积的大小

  越低越稳定,支面面积越大越稳定

  六、教学效果预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可以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了解到g的取值情况,知道用悬挂法来测量重心,能把物体抽象成一质点,这对于后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与稳定相关的因素。

【重力与重心说课稿】相关文章:

重力说课稿07-15

《重力》说课稿12-15

《雾凇》说课稿12-17

观潮说课稿12-07

比尾巴说课稿11-15

工业说课稿11-11

春酒说课稿11-09

白杨说课稿11-10

左右说课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