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九篇

时间:2022-04-20 19:43: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九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章的《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四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设计一些易混题,最后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 说教学过程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让学生通过复习、计算,感知乘法分配律算式的特点,为学习新的知识作好铺垫。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给学生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 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通过观察、说特点,为下面口头概括定律收集语言材料。

  ㈡ 探究概括规律:

  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多媒体操作引导

  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多媒体演示

  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通过口头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在主动中获取知识。

  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

  结论: 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概括起来,说一说?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2.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3.逆用乘法分配律、

  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

  使学生懂得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从正反两方面理解乘法分配律。

  三. 质疑联想,拓展认识。

  四.巩固运用规律。

  (一) 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① 2×( 6 + 5 ) = 2 × 6 + 5- - - - - 〖

  ② ( 25 + 7 )×4 = 25 ×4 ×7×4- - - - - 〖

  ③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

  (二)连一连: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三)填一填:

  ①(12+40)×3= ×3 + ×3

  ② 15×(40 + 8) = 15× + 15×

  ③ 78×20+22×20=( + )×20

  ④ 66×28 + 66×32 + 66×40=( + + )×

  (四)做一做: ① 103×32 ② 99×32

  (五)巩固与发展

  (六)课外发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 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多媒体演示】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排球各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哪些问题 ?

  六. 归纳概括,完善认识。

  整堂课都不脱离学生的尝试,环环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P75—76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好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商不变的规律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

  4、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商的不变性质,

  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的探索规律,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如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找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接着让学生从下往上观察,迁移类推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概括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

  出示狐狸图,这是什么动物?想不想听听狐狸四兄弟的故事?狐狸四兄弟为了卖香蕉谁卖得便宜都吵了起来了。

  老大说: 2千克 卖了8元钱;

  老二说: 20千克 卖了80元钱;

  老三说: 200千克 卖了800元钱;

  老四说: 20xx千克 卖了8000元钱.

  师:你认为谁卖得便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为什么卖的斤和钱数都在变化,可是每斤的价钱都一样呢?

  用“算式设疑”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欲罢不能,在学习行为中遇到障碍时,让学生观察之前面的算式,引导提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在什么情况下会不变?”等数学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起到目标定向的作用。

  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然后验证规律,最后是深化理解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索,教师要参与、指导讨论。由于学生讨论容易偏离重点,所以要注意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重点上来。如:你们组的观察顺序是?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又是怎样变的?

  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交流讨论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诱导学生说出重点内容。教师最后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根据学生刚才的总结,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被除数乘以或除以0,除数也乘以或除以0,商变不变?接着让小组进行讨论?这时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商不再等于4。

  教师补充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们接下来再举几个例子。

  在学生验证这后,然学生给本节课发现的规律起名字“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规律取个名字?这个规律人们通常叫“商不变的规律”。(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充分利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索和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意义。同时使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得到良好的培养。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运用“商不变性质”来解决“3600÷600=”等被除数、除数末尾同时有0的除法,让学生所有学用,在口算是寻找最佳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四、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共三道练习,第一道是口算,让学生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进行简算,其中象“7500÷50=”等学生易错的题目,通过学生提醒学生的方式,提醒学生在简算时,被除数和除数末尾要去掉相同个数的0。

  第二道练习属于开放性练习:200÷50=(200○□)÷(50○□)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从不同角度、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第三道是实际生活问题,一捆铁丝有多长?(提高性练习)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两个小朋友是怎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学生讨论,要求运用定律解决的过程要说出来。

  第四道是观察与思考(拓展性练习)

  出示题目。

  400÷25=(400×4)÷(25×4)=1600÷100

  先让学生思考:观察算式特点,怎样使除法变得简便?为使除法简便,在被除数400和除数25中,首先要对哪个数扩大倍数?根据什么可以同时扩大相同倍数?

  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独立完成。

  完成后找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运算过程。

  如何利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课难点,利用这个练习把知识的利用具体化了,更具体显示了定律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第五道练习是从课前情景中提出的问题:这时狐狸妹妹也来这里卖香蕉了,她的售价牌上这样写着(8÷9)÷(2÷9),她买的香蕉便宜吗?

  五、交流感受,提升认识

  “学生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创造与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让学生展开想象: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部分知识有什么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8÷2=4(元)

  80÷20=4(元)

  800÷200=4(元)

  8000÷20xx=4(元)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这就是我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在进行了充分的教材分析以及对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情况调查后,我设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知道数和字母相乘的简单写法。

  学体会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培养符号意识和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和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教学难点: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大块:

  1.情景导入,从生活中取材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3.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从生活中取材。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你们猜猜这是哪里?”这时大屏幕会出示FC,M,CCTV这三个带有字母的地方的图片。学生会非常快速的回答出这些地方的名称。

  “你们怎么这么快就说出了这些地点的名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告诉他们。看到这些特定的标志——字母的组合。就会认出这些地方。

  “是啊,生活中这些特定的字母代表着特定的地方。其实字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同样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有关字母的数学课堂,好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取材,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词“字母”的情境中,同时最后又从生活中回到数学课堂,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

  接下来,是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新的小朋友——丫丫和妞妞,仔细阅读她们的对话内容,你能解答妞妞提出的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会轻而易举的回答出4岁,“你是如何列式求出这时丫丫年龄的?”顺着这个问题老师和学生开始一问一答的形式,黑板上会板书:

  板书:

  妞妞(岁) 丫丫(岁)

  1 1+3

  2 2+3

  3 3+3

  ┆ ┆

  8 8+3

  ┆ ┆

  18 18+3

  ┆ ┆

  “照这样列举下去,还要写多少?”学生一定会认识到还要写很多很多,“那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简明、概括的方式表示出妞妞和丫丫的年龄呢?请大家先讨论讨论,然后再试着写一写。”

  这个问题是本节课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在学生讨论并试着写出表达方式后,我会有意挑选几份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

  例如:

  (1)妞妞(岁) 丫丫(岁) (2)妞妞(岁) 丫丫(岁)

  (20) (20+3) (年龄) (年龄+3) 或( ) (妞妞的年龄+3)

  (3)妞妞(岁) 丫丫(岁) (4)妞妞(岁) 丫丫(岁)

  () (+3) (a) (a+3)

  这四种表示方式我会逐一出示,因为这些表示方式实际上是有层次性的,出示一种我会让学生分析一种,层层推进,最后让学生意识到第四种方式既简明又概括。“今天我们就用a表示妞妞的年龄,a+3表示丫丫的年龄。”

  “a表示妞妞年龄时,可以是哪些数呢?”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是1、2、3等等很多很多,因为大部分学生在这里可能没有将a的取值与实际情况相联系,“a=200可以吗?”相信这时有部分学生一定会意识到现在人还不能活到200岁,“据了解,人的最长寿命也就是100多岁,所以这里的字母a能表示的数是有范围的。”

  “a+3除了可以表示丫丫的年龄,还能表示什么?”有了前面自主书写表示方式的和后边分析的过程,学生应当能看出a+3可以表示丫丫比妞妞大三岁。“也就是说,a+3还表示丫丫和妞妞年龄上的关系。”

  接下来是代入求值的过程,也就是从一般回到特殊的过程。

  “现在根据丫丫和妞妞年龄的关系,只要知道妞妞的年龄,就能算出谁的年龄?”

  这时出示蓝灵鼠的问题:妞妞23岁时,丫丫多少岁呢?

  当a=23时,a+3=23+3=26(板书)

  “经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用字母不仅能表示数,而且含有字母的式子还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板书)”

  至此,本节课的重点环节讲授完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经历了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过程,采取一种比较开放式的问题导向,让学生经历自主研究问题的解决方式,并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明白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优越性。]

  下面是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运算的简写方式。

  先出示一个铅笔盒及其单价,再出示3个铅笔盒,“列式表示出这3个铅笔盒的总价钱。”学生可能会列式9×3或3×9。接着出示5个铅笔盒,15个铅笔盒,让学生列式表示出铅笔盒的总价钱。这时出示密密麻麻的一堆铅笔盒,,“买这么多铅笔盒需要多少元?”如何列式?学生自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列式。“你知道买x个铅笔盒需要( )元吗?”,“9×x或x×9”“ 这里的x可以表示哪些数?”

  对于这个问题,有了例1对于a的取值的考虑,学生应该会说出x可以表示很多数。“x=5.2可以吗?”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x的取值也是受限的,只能是自然数。

  “像9×X、X×9这些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数学上还有更简洁的'写法”。这时大屏幕会出示阅读材料:9×x或x×9可以写成9·x或x·9,也可以简写成9x。1×x或x×1可以简写成x。随即会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完成下面3个小题:×6=,s×1=,t+t+t=。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采取了自行阅读的方式,锻炼了学生提取重要数学信息的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课后练习

  1.首先是一系列关于存钱罐的问题,通过不同情境的出现,让学生练习了关于含有字母的简单的四则运算。本练习的最后一题将两种运算结合在了一起,达到了练习的梯度性的目的。

  2.这道练习题是“神奇的盒子”,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发现输入与输出的数的关系,然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道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题的设计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有一种“爬坡”的感觉,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感觉,其实有挑战性的才是真正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妞妞(岁) 丫丫(岁) 9×3

  1 1+3 9×5

  2 2+3 9×15

  3 3+3 9×x=9x

  ┆ ┆ 2n+2b=2(n+b)

  8 8+3 3b-n

  ┆ ┆

  18 18+3

  ┆ ┆

  a a+3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内容。新课程把估算作为独立的课时内容来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变化之一。

  本节课的乘法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估算打基础。

  本节课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估计算方法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估算方法与算理的经验支撑,又使解决问题能力与估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估算不是纯粹的估算得数,而是根据情境需要灵活地估算。

  根据教材特点与新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二、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特别是应用题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身边周围熟悉的情境组织教学。基于此认识,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学法体现自主性。

  我创设了去游乐场玩的主题式情境,以情境教学法和引探教学为主,综合运用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解决策略开放,评价标准开放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模型,自主优化策略,自主迁移方法,自主应用,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学到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2.数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的展开以生活情境为依托,使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出门多带点钱把数估大)自然建构了数学模型,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现实问题,既可以内化知识,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又可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总之,整个过程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于“最大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实施备课精神,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估算:94×7945×52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2、试一试:48×103≈427×43≈647×11≈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讨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板书课题:乘法估算

  (二)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现在是秋高气爽、瓜果飘香风景怡人的秋天,也正是出去秋游的好时光。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秋游的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怎样列式?师板书:49×104

  (三)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生1:(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生2: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生3: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是小学教材第三册的《秋游》。

  教材分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生动的情境,以读代讲,在读的过程中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用心体验,用情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秋姑娘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发现了吗?(生自由说)在这金风送爽、天朗气清的.美好的季节,有一群小学生,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想不想知道他们去哪游玩,看到了什么,玩的开心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渐渐”,指导读好"渐渐"。用"渐渐"说一句话。指导朗读。

  2、(课件播放蓝天白云画面),你们看到什么?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美)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秋天的天空?女生读课文。生讨论交流

  (1)秋天的天空是怎么样的?

  (2)除了蓝天还写了什么?白云像什么?

  (3)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它们有时像白兔,有时像绵羊,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句式练习(课件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有时像( )。指导朗读。

  3、(课件播放田野画面)说说农田的景色。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农田的美景,男生读。小朋友,你们觉得农田美吗?美在哪里?(学生自由讨论,师相机板书)你能来说一说,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吗?可以只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课件出示句式):农田里,稻子黄了( );高粱红了( );棉花白了( )。学生练说。(各自练,指名说)指导朗读。

  4、(课件播放田野画面)同学们在郊外玩得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师引读第四自然段。大家玩得开心吗?(板书:开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开心?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圈画相关的词语。指导理解。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课外拓展,深化主题

  1、(课件播放秋天果园的画面),看后练说秋天到了,果园里( ),( ),( )。

  2、(课件播放秋天的山村画面看后练说,秋天到了,大雁( ),枫叶( ),许多树都( )。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新北师大版义务教材四年级下《数学好玩》单元中的《数图形的学问》。

  一、教材分析。

  《数图形的学问》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它不仅是学习统计概率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之后,继续让学生在经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个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感受问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样的安排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的要求。

  二、创新思考。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尝试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先通过课前微视频学习,完成图形计数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只是检查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巩固强化,在学生掌握了数图形的方法之后,进而拓展延伸,探究更高层次的知识,就是解决生活中的“握手问题”“车票问题”“比赛场次问题”。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数学归纳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本节课我也是尝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从简单入手——探究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旨在从能力和方法两个方面让孩子同样有所收获。

  3、数学生活化,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课程生活化,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价值,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所以,我从身边的握手,车票,比赛入手进行设计。

  (新课程理念还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下来我来分析一下学生情况。)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并且在以前教学中也进行过数数的拓展,已经能够数出简单的图形的个数,但是不一定做到按着一定的顺序来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数图形的规律并用算式来计数,绝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发现数图形的规律,更不会用算式来计数。更谈不上离开图形,上升到数学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在设计中注意兼顾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层次、有梯度,促使学生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根据自己对设计理念的思考,结合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四、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发展推理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3、积累有序思考及从简单入手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数图形的学问。

  2.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在教法学法选择上,我进行了以下考虑。)

  五、教法学法。

  1、说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展开教学。通过《课前预习任务单》与《课堂探究任务单》的设计以及对课堂有效调控,落实教师的有效引导,较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运用引导发现法有助于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经历图形计数的完整过程,积累图形计数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中思维得到发展。

  2、说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组织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四基”,提高“四能”。

  六、教学流程。

  (一) 回忆视频,交流收获。

  教学预设:通过回顾微视频,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已有数图形经验,再结合微视频讲解,学生应该基本能按照顺序数或按照规律进行加法计算。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1. 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据了解今天到会的有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一般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呢?)

  教学预设:这个问题引入主要是想激发学生思考,认知产生困难,引入转化,化难为易,化进为退。

  2.拓展新知,探究算理。

  (1)从简单入手画一画、数一数。

  2人握手。 1次

  3人握手。 3次

  4人握手。 6次

  21人握手。 ?次

  (2)再次从简单入手探究算法。

  2人握手。 1次

  3人握手。 3×2÷2=3次 (重点引导为什么除以2)

  4人握手。 4×3÷2=6次

  3.你发现了什么?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

  教学预设: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画图、和两种规律计算中,比较,优化,掌握更为简便的解题策略。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车票设计问题。

  (2)比赛场次问题。

  教学预设:在学生掌握了握手问题的规律和解题策略之后,解决类似的问题,在练习中寻找联系,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

  (四)总结回顾,反思收获。

  同学们: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心情怎么样?

  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教学预设: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回顾课堂所学,从知识、能力、情感多方面谈谈自己收获。也为今后学习留下悬念。

  七、 板书设计。

  我力求能突出本课重点,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这

  一核心思想,同时也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简洁,明了之美。

  对于本课教学重新建构,我是大胆的尝试,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会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从设疑引趣出发,使学生发现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新奇有趣、层层提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纽扣、红黄蓝绿色卡、练习题

  【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成功教学法为主,遵循导学自学、示学量学、施教施学、互教互学、用教用学、再教再学、查教查学七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氛围中乐学好学。同时,我还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游戏学习”的理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快乐无比的游戏,一场富有挑战性的竞争,一回激荡人心的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说教学流程】

  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前几课的学习关联不大,而且知识点较多,所以我在课前的预备时间里给学生做了学习铺垫的游戏。

  课前游戏: 1.左右训练:向左点点头、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抢答:(整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例)从285到28500的大小变化(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从16000到16的大小变化(缩小到原来的1/1000倍)……

  教学过程:

  (一)导学自学

  新课伊始,我就让全班学生来读一个奇怪的数,随着课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学生也跟着报出不一样的数,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怎么数字没变,大家却报出不同的数?原来是调皮的小数点在捣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起来了,内心产生要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大小变化的强烈愿望,此时便可以马上进入新课教学。

  (二)示学量学

  成功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我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给学生布置了预习《小数点搬家》的任务,同时完成自学表。而书上的情境图一直惹来许多争议:快餐的价格从4元一直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厅从没有顾客到客人如潮,跟现实生活不符。所以我不打算把这情境作为新课的引入,而是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去理解、去找原因、谈感受。

  (三)施教施学

  我故意以考学生的自学情况为由,让学生在急迫修改不合理价格的.心情中主动探索小数点移动所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之所以选择巧克力和蛋糕为情境,是因为一来这些是学生平常最爱吃的零食,他们会比较清楚价格,二来这两种食物随着份量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而有较大的价格差异,这就正合我心意,让学生猜出两种价格,从而顺势探寻小数点移动两次的规律。

  教学时,我跟学生说:刚才一个不留神,调皮的小数点又跑到商场里捣蛋去了。看这里,一颗巧克力糖果的价格是50.00元,大家觉得价格合理学生会说:小数点应该向左移一位,使价格变成5.00元。

  也有的学生会说:小数点向左移两位,价格变成0.50元会有更多人买。

  就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探寻出小数点向左移的规律。

  同时我也板书出:从50.00到5.00,小数点向左移了一位,这个数也缩小到原来的1/10,列式为5010=5。

  当讲小数点向左移两位时,还特别要学生解释一下,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怎么知道的,再来板书小结,然后乘兴追击,让学生得出小数点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变化规律。

  最后,用蛋糕的标价0.80元来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己归纳出小数点向右移的规律。总结后让全班齐读规律来加深记忆。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三课时,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为了使学生体会方程是拥有平衡的内在相等关系的等式,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等量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然后尝试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方程表示各个相等关系。教材非常重视对相等关系的挖掘和描述,为后面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含义。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靠教师情感和教师的一举一动进行渗透,一般不作为教学目标向学生展示。但由于自己教师语言少,所以渗透的不是很好。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二、说学法

  先学、后教、检测,检测中发现错误,要及时更正,但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教师更正,而是学生自我进行更正,也就是“兵教兵”,所以,在检测的时候,我先叫的是不好的学生,不好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让好学生去帮助,这样,好学生又更进一步的掌握了知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看课本中的内容,“看图看文——结合图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总结等式的特点”每一步都让学生自主去完成,。

  四、说教学环节

  第一步: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第二步: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88的内容,看图、看文字

  (根据下列提示:1、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2、x+5=10,x+5、10、”=”各表示什么意思?3、结合图1,从图2、图3中找出相等关系)

  思考:等式有什么特点?

  第三步:先学

  1、看一看。

  (认真看课本p88的内容,看图、看文字。)

  2、做一做。

  (请名一板演,其余练习本完成。)

  第四步:后教。

  1、更正。

  2、讨论(议一议)。

  ⑴评议对错。

  ⑵评议板书。

  ⑶小结等式的特点?

  3、加强训练。

  第五步:全课小结。

  第六步:当堂完成作业。

  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水平有限,而且有是第一次用这种模式上课,所以在课堂组织上出现很多不足,敬请各位同行能批评指正,你们认真的点评将会促进一个年轻教师长足的进步。谢谢大家。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算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法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让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在整数乘法中,已经具备笔算乘法等计算基础,因而在本节课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很有可能运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此时还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意识。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学习求知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点:

  学习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初步进行估算。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二、说教法。

  1、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想通过创设包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尝试经历估算以及笔算的探究过程。

  2、引导质疑法,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我就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将来会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结合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逐步渗透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意识,是很必要的。同时,把课堂教学引伸到社会中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我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讨中发现方法、在交流中获取新知,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质疑的心理,动手操作时的探究,归纳结论时的思维,综合练习时的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建立模型、探究发现方法练习巩固、解决问题回顾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包装

  扩大了10倍

  一位小数 2。6 2 6

  扩大了10倍

  一位小数 0。8 8

  缩小100倍

  两位小数 2。08 20 8

  小结:

  ①先把小数当成整数去乘。

  ②再看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说课稿12-26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11-18

小学数学说课稿01-15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找规律11-06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15篇01-14

高三数学说课稿04-30

中学数学说课稿11-05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7篇09-15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2-18

高中数学说课稿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