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学总结

时间:2024-02-07 13:20:41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学总结

  • 相关推荐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学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学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学总结1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的教学经历,我们收获到了很多经验,让教学总结为这一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那么如何把教学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学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完比一比后,我认真对本课进行了反思,下面把我在本节课的一些做法写下来供大家讨论和指教。

  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根据这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给学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极丰富,对物体的轻重已有自己的概念。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已经会简单比较物体的重量。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猜一猜一枝铅笔和一枝钢笔谁轻谁重,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是根据长短,有的根据大小,有的根据材料的质地来猜,我没有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自己来掂一掂,亲自来体验一下谁轻谁重,但是在两个物体的重量很接近时,还是很难掂出他们到底谁轻谁重,该怎么办呢?这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最合适的方法:用天平称一称就能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间的`轻重,来推断一个苹果比一个橘子重。在三个比轻重时,由于限制学生用天平不能超过两次,促使学生通过等量代换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本课教学中,教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呈现,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观察活动;并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猜测、实践、辨析的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积极展开思维活动。

  在猜盒子的活动中,学生在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的应用已知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重新组织,以达到一定目标。猜盒子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学总结2

  今天上了比一比,课堂上还是比较完整的将这课的内容上完了,但仍发现有很多问题。

  在比较绳子长短这一内容时,出示主题图问学生:“你们还能比较出两根绳子的长短?”学生回答说:“能,因为从上面看,绳子的上端是一样齐的,而小女孩在小男孩的下面,所以小女孩拿的红绳子长。”我当时是这样说的:“你们回答的很好,但这样比较方便吗?”有的学生就是不方便了,我就顺势引出要将两根绳子拉直,一端对齐进行长短的比较。之后让学生比较铅笔的长短和直尺的长短,他们都能很好的进行比较,并能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高矮的比较,学生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特别是加了实际的演示之后学生就更清楚怎样比较高矮了。

  轻重的比较,是个难点,在介绍天平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个和跷跷板的原理是一样的,他们才清楚了天平的用法。想想做做的第四题中的第二个题目是难点中的`难点,很难和学生说清楚,从“一个红萝卜和三个胡萝卜是一样重的”到比较“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的过程是重点,先让学生明白是“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比较轻重,在引导他们将两个胡萝卜难走,这样看天平的那一端沉下去,就是哪个重!但在我讲了几遍后,再让学生说,可还是有不会说,不明白的。真不知道怎么讲!

  在课堂上能够合理地运用课上的资源,找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会很积极地跟着你的活动进行学习。比如,在比较高矮的时候,通过请两位学生来演示以及教师自己和学生身高的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也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