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7 13:18: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教学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法、表演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

  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

  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

  (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

  (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老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老师读时认真听。)

  2、学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范读。

  4、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5、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⑴ 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⑵ 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6、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略)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在读文之前老师就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自主探索、认识生字,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三、感悟,体会小蝌蚪的变化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图?并把与图相对应的课文内容,读一读(张手让学生自己选择)。

  2、全班汇报。(学生喜欢哪一自然段就汇报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顺序来。)

  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朗读。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烈,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他们会很快进入情境,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朗读。

  第二、三、五、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关心、爱护、组织学生会角色的朗读中来,然后选代表分、角色朗读。

  3、戴上头饰表演读。

  4、填空练习,体会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四、总结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之后,我对新课改精神又有了新的体会,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本课的朗读教学,我采用动作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两种形式,尤其是动作表演,看着学生那天真、一丝不苟的动作和可爱的表情,仿佛他们就是小蝌蚪、小青蛙了,教师不用任何言语,学生就已体会到其中的情趣了。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识字方法。

  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本课中的生字学生,想怎么学习就怎么学,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同时采用与实物联系、动作表演等方法,使他们轻松的记住字形、乐于识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附:板书:

  34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迎上去

  乌龟追上去

  青蛙游过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脑袋 圆肚子 细尾巴 黑身了 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

  ⑵ “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

  ⑵ 分组进行讨论。

  ⑶ 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再分角色表演。

  ⑷ 学生练读,表演。

  ⑸ 汇报,评价 。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学生自学成,汇的。

  5、学生汇报情况。

  6、观看青蛙的变化过程。

  7、用自己的话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戴头饰表演。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练习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园地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本课是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

  (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

  (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组成一段简单的文字吗?

  生说,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角色读。

  (三)读了课文,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成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通过“说”、“读”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谜语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二、学习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

  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

  (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2)点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小蝌蚪可爱吗?是呀,多么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仿佛亲眼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

  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

  5、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

  (2)小蝌蚪是怎样接近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

  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

  (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

  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

  b、看图填空。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c、指导学生读句子。

  四、分角色读课文

  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夸夸想想

  1、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自由说,点名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1)点名说

  (2)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

  重点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例如:捕、披、迎、顶,强调“捕”的声母是b、“披”的韵母是i、“迎、顶”的韵母是inɡ,可以利用教师范读、同桌互读、指名拼读的方法进行反复练习,读准字音。

  多音字“教”,可以通过具体语境来进行认读,例如:借助课文语句“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中读准“教(jiāo)”;在“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中读准教(jiào)。

  字形方面:

  重点是左右结构字形的识记,例如:哪、顶、眼、睛、肚、孩、跳,在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可以利用色块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左右之间的宽窄。

  “龟”是象形字,可以通过字理识字。

  字义方面:

  重点是理解动词“、迎、追、披、露、鼓、蹬、跳、蹦”的字义,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理解,可以采用做动作表演的方式。

  (2)写字

  本课10个生字,重点是学习“皮”和“跳”的书写笔顺,可以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一起书空的方法来学习。

  重点区分“顶”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可以分别出示要区分、比较的字或偏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区别,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阅读理解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按照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进行叙述,插图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②语言特点分析

  课文语言生动,动词运用准确恰当,适合学生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用动词练习说一句话。

  ③课后习题分析

  ◆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蝌蚪的不同心情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的语气。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要求是:按照图片顺序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练习:

  1.在文中,读—找—画: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下相关语句。

  2.借助课后习题图片,想—连—说: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借助课后习题图片,把它们连起来再说一说,回忆课文内容。

  3.集体参与,讲—评—讲:先在小组中讲一讲,组内相互听一听、评一评,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说清楚,表达明白?出示评价标准,再在全班进行讲故事,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各说一句话。

  要求是:读一读句子,再用句子中加点的动词各说一句话。可以先引导学生

  读一读文中带有动词的句子,再结合语境演一演加深体会。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

  ◆读一读,记一记

  要求是:读一读词语,再记一记。可以先读一读词语,重点关注第一行“袋”字的读音,读好“脑袋、口袋”的轻声“nǎo dɑi,kǒu dɑi”,“口袋”还可以加儿化音读成“kǒu dɑi er ”。其他词语边读边记,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做拓展组词。

  3.积累、表达板块

  (1)积累部分

  本课要求学生积累认读字“袋、迎、塘”所组的不同词语。

  (2)表达部分

  用动词“披、鼓、露、甩”各说一句话;按照课后题图片顺序连起来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综合学习板块

  通过阅读或观看有关小青蛙的视频,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二、本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三、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标出自然段。

  2.指名朗读正音。

  3.带拼音读读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chí táng hēi huī sè yóu wɑ yóu bǔ shí yíng shàng qù

  池塘黑灰色游哇游捕食迎上去

  ā yí kuān zuǐ bɑ wū guī tóu dǐng shàng pī zhe gǔ zhe

  阿宽嘴巴  (预设:注意读准“捕、迎、顶、披”的读音,读准轻声的词语“游哇游、宽嘴巴、披着、鼓着”。)

  4.去掉拼音借助词语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本课认读字加着重号)

  阿姨宽嘴巴乌  过渡:这些生字宝宝在词语里都难不倒你们,我们再到课文中去认认这些生字宝宝吧!

  正确读文,随文识字

  1.随文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塘”字,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脑”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袋”字,做动作理解“甩”,正确读第1自然段。

  (1)小蝌蚪的家在什么地方?快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课件①出示第1自然段;②加重“塘”字。)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塘”字?组组词语。

  (预设:用形声字的方法。)结合课后词语拓展组词,记一记。

  (2)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子?边说边在图中按顺序指一指。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和小蝌蚪插图)

  ①大大的脑袋给你什么感觉?读准“脑袋”的轻声。读读课后词语,“口袋”还可以加儿化音读成“kǒu dai er ”,你还能用“袋”组其他词语吗?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识记“脑、袋”这两个字?

  (预设: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脑”。)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袋”。)

  ②“甩着长长的尾巴”给你什么感觉?从哪个字感受到的?

  (预设:从“甩”字感受到小蝌蚪可爱、快活。)

  你就是这只快活的小蝌蚪,做做动作,甩甩你的长尾巴!生活中,我们还能说甩什么?用“甩”说一句话。

  ③再读读第1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读出小蝌蚪的快活。

  2.随文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运用字理识记“龟”字,正确读第2、3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蝌蚪却找不到妈妈了,请你读读第2、3自然段。想想小蝌蚪分别找谁当妈妈了?找到了吗?

  (1)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呢?读读句子,读准“教”的读音。

  (课件先出示第2自然段,含有“教”的句子变红;下一页显示如下句子。)

  ①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jiāo)小鲤鱼捕食。

  ②我们在教(jiào)室里学习。

  想想“教”在第二句话里读什么?再读读句子。

  (2)他们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猜一猜“龟”字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课件先出示第3自然段,含有“龟”的句子变红。再分别出示①“龟”字;②乌龟图片,方向要和“龟”字统一;③“龟”字演变过程。如下图:)

  (3)(课件田字格中出示“顶”字)

  读准“顶”,说一说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能组什么词语?

  (预设:识字小老师运用形声字方法带认“顶”字,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点。组词:头顶、屋顶、房顶等。)

  指一指你的.头顶。想象“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什么样子?

  ④再读读第2、3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

  3.随文体会动词“披、露、鼓”运用的准确,正确读第4-6自然段。

  (1)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读读第4—6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大青蛙样子的句子。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看图读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①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穿着碧绿的衣裳,有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对比读读两句话,你觉得哪句话的词语运用的恰当?读出你体会到的感觉。用“露、鼓”各说一句话。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多好看啊!边做动作边读读这句话。生活中,我们还能说什么?用“披”说一句话。

  (3)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他多开心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请你再读读第4-6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

  【设计意图】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归类识字,培养归类识字意识,有利于以后更好更多识字。在语境中采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意思,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4.整体朗读,巩固识字。

  5.识字检测,落实评价。

  (1)巩固识字活动:帮小蝌蚪找妈妈带路。

  出示写好词语的荷叶卡片,读对了,就可以帮小蝌蚪找妈妈带路啦!

  (分别出示①小蝌蚪图片;②一个一个出示词语,词语写在荷叶的图片上;③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

  池塘黑灰色游哇游捕食迎上去脑袋

  阿姨宽嘴巴  (2)伙伴互相检测。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全部正确的在蓝线格旁画一个笑脸,表示本课学的字要过关。

  6.整体读文,初步解决停顿、长句子的问题。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小老师讲解:“两、皮、宽” 。

  1.学写“两、皮”(课件:田字格出示“两、皮”)

  ①通过复检、造句的形式回顾“两、皮”2字。谁还在哪见过这两个字?能用“两”、“皮”组一个词语吗?(用组词的方法回忆)能用“两、皮”组词。

  补充“两”字组词:一举两得,讲解成语故事。(出示词语及图片。)

  ②小老师讲解“两”,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横要短,框要稍大)、笔顺笔画、占格(第二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点的下方)”三方面讲解。

  ③小老师讲解“皮”,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整体字要瘦长,长撇斜度要小)、笔顺笔画(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占格(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三方面讲解。

  2.学写“宽”(课件:田字格出示“宽”。)

  ①读准字音。说说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宽”?用“宽”组词、说一句话。

  (预设:加一加的方法)

  ②小老师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上面宽,中间窄,下面比上面略宽)、笔顺笔画、占格(最后一笔是竖弯钩,要舒展)”三方面讲解。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描红、临写。

  ◆评价(正确、端正、整洁)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借助图片,整体感知,提升表达

  (出示整篇课文的连环画。)

  请你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贴图:

  鲤鱼小蝌蚪青蛙乌龟

  学习第2-6段,感知小蝌蚪成长过程

  1.整体读文,找出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

  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到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学习第2自然段,随文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1)小蝌蚪第一个遇见的是鲤鱼妈妈,它们是怎样问的?鲫鱼妈妈又是怎样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小蝌蚪的话鲤鱼妈妈说的话及图片。)

  (同桌互读对话。)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2)他们是怎样问的鲤鱼妈妈?(迎上去问)

  现在老师就是鲤鱼妈妈,你就是小蝌蚪,快边做动作边问一问我。

  “迎”还能组哪些词语?结合课后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通过“迎上去”你体会到了小蝌蚪什么心情?男女生合作读出来吧!

  板贴方法:了解动词

  3.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1)小蝌蚪又看到了乌龟,乌龟说他们的妈妈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乌龟说的话及图片。)

  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板书: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此时小蝌蚪是什么心情?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预设:出示第3自然段第2句话,“连忙追上”变红去)

  多么想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呀!我们再读读这段话,把乌龟说的话读清楚,这样小蝌蚪才能快点找到妈妈呀!

  4.学习第5、6自然段,借助图片感知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

  (1)这一次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预设: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2)再读读这句话,通过这三个动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预设:小青蛙很开心、迫不及待;小青蛙身体发生的变化)

  是呀,这三个动词运用的多准确啊!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后的开心喜悦、迫不及待,还感知了小青蛙的成长变化,多么轻盈敏捷呀!

  (3)快看看插图,这就是他们现在的样子,读出你的感受吧!

  (课件出示图片)

  板贴方法:结合插图

  (4)仔细看看插图,再读读第6自然段,小青蛙身体还有哪些变化呢?

  (预设:尾巴不见了)

  板书:没尾巴

  现在的小青蛙已经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啦!

  小结:我们刚刚读了课文,借助图片知道了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过程,还能通过一些动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呢!真是太了不起啦!

  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现在我们带着你的理解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不同时间,小蝌蚪的不同心情变化,还把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读清楚。

  (请一名学生读小蝌蚪说的话,一名学生读鲤鱼妈妈说的话,一名学生读乌龟说的话,一名学生读青蛙妈妈说的话,其他学生读旁白。带头饰读,可以加上动作。)

  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动词读好小蝌蚪不同的心情。在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

  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1.请你先自己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借助课后习题图片,再把它们连起来再说一说。

  2.小组中讲故事、评故事。

  (在小组中讲一讲,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评一评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说清楚,表达明白?)

  3.全班讲故事、评故事。

  (1)借助插图在全班讲故事,播放背景音乐,出示评价标准,谁能做到,谁就获得“讲故事大王”的称号。

  (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四星评价:★表达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用上文中优美的词句。

  (2)师生共评。

  说清楚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借助课后插图和评价标准,把过程说清楚、完整,增强表达的自信,提升表达能力。

  指导书写

  1.写好“哪、顶、眼、睛、肚、孩、跳”(课件:田字格出示生字。)

  ①通过造句的形式回顾“哪”字;组词的形式回顾“顶、眼、睛、肚、孩、跳后”。(用组词、说句子的方法回忆)能用“哪”说一句话,用“顶、眼、睛、肚、孩、跳”组词。

  ②(字块显示字的结构特点。)

  (发现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分别请小老师带着,从其他两方面“笔顺笔画(重点:“眼”第十笔是点,末笔是捺;“孩”右边第三笔是“撇折”,重点比较“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跳”右边“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的笔画变化。)、占格(重点:“哪”最后一笔竖最长;“睛”右边“青”的第四笔从横中线起笔;“肚”右边“土”的短横在横中线上;“跳”右边长撇的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进行讲解。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综合学习

  召开“小青蛙分享大会”,可以阅读关于小蝌蚪、小青蛙的书籍或观看视频,将了解到的内容与同学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1、听录音读通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

  完成板书:找妈妈 (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根据提示记住课文有关内容。

  学生交流,师板书:小蝌蚪长着( ),( ),甩着( )。

  2.自学生字

  (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披、摆: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书空。

  睛:可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

  交流板书: 鲤鱼 乌龟 妈妈

  2.分节学习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A、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A、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

  B、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习最后一节课文。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给词语找朋友。

  4.指导书写。

  连、忙、睛、追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生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4、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⑵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⑶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⑷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分角色读。

  第二课时

  自读课文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教师归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分角色朗读全文

  复习生字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演一演

  1、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2、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复习生字词。

  二、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青蛙是什么样的?(用双横线画出来)。

  2、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用圆圈圈出来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练习)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课件显示),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课件显示,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小组讨论。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大脑 披衣

  灰身 露肚

  长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不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生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b.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c.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d.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a.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b.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c.分角色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1

  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就是对上课的教学设计了,一般包括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深入品读、总结全文等环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这样上: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我们来帮一帮他好吗?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方法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学生才能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从“寻人启示”入手,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很快把孩子们引进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自主识字,组内交流;汇报成果,全班交流,师反馈指导字词读音和书写。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以识字为主,多种形式(男女生读、小组读、开火车等)读字词。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主识字,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重视老师的范写,再让学生临写,最后在班级内交流汇报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不同形式的读书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特点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语,重点指导学生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等词语的理解,对照画面,启发想象,练习仿说,同时体会词语的精妙之处。

  2.课件出示小蝌蚪与鲤鱼对话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想找妈妈?在看到鲤鱼妈妈叫小鲤鱼捕食时,小蝌蚪心里在想什么?品析词语“迎上去”,分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有哪些变化。

  3.课件出示小蝌蚪与乌龟对话图片,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组内自由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品析词语“追上去”,进行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和读准语气;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4.出示课件,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成果;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对话内容,带着感情读一读。思考:小蝌蚪这次是如何确定青蛙是它们的妈妈的?青蛙的样子如何?画出相关词句;品析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蹲”“披”“露”“鼓”,通过替换词语感受原文中这些字词的精妙。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蝌蚪变成青蛙之后跟着妈妈干什么去了。播放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以及捕捉害虫的本领。再次出示文中插图,简要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文中语言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号召少先队员要保护青蛙,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升华感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谈收获。

  让学生先说收获,师再总结升华,点明主题:课文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小青蛙的长成过程。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码知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8 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 6 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习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

  长出前腿

  ↓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按问题的提示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 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 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 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 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讨论: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 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五、 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 小蝌蚪游来游去。

  1、 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1、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2、 完成课后作业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披、短、蹲、碧、肚、鼓”6个生字,理解词意。

  2、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卡片抽读词语。

  2、 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 学习第二段。

  1、 自由读并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这些句子顺序可以调吗?

  2、 讨论,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a、 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b、 小蝌蚪看见了谁?[重点理解“迎”指名表演]

  c、 小蝌蚪怎么说?

  d、 “谁”怎么回答?

  3、 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4、 小结学法。

  先找有几句话,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最后有感情地读读。

  三、 讨论学习第三段。

  1、 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分组讨论学习第三段。

  2、 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3、 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四、学习四、五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⑴、 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学习蹲、鼓等生字。

  ⑵、 找一找写青蛙颜色的词。学习“碧、肚”等生字。[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⑶、 朗读这段话。

  ⑷、 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自由说,指名说)

  3、 这时小蝌蚪外形又有什么变化?

  (尾巴变短了,不见了。)学习“短”。[给“短”找个反义词]

  4、 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5、 朗读四、五段。

  五、 巩固练习。

  1、 指导书写。

  2、 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2、 知道青蛙是捉虫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 卡片认读生字。

  2、 完成课作第2题。

  ---------------------------

  二、 朗读全文。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指导背诵4、5段。

  1、 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

  2、 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自己背一背。(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指名背

  3、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段。 4、 按“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段。

  5、 把4、5段连起来背。

  {五、总结课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它自己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还知道了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并向爸爸妈妈和邻居宣传保护青蛙。(一只青蛙一天要吃40-50只害虫,多达200多只,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

  六、 完成课作上的其余作业。 板书:

  13、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青蛙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二类字,指导美观书写“变”“披”两个一类字;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边看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

  (3)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强调撇点的方向要往外)。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3、出示课件:认读二类字。(先认读,再组词读)

  灰迎阿姨顶披鼓

  4、指导写“披”字(强调右边的皮,横勾别丢掉)

  5、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看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过程)

  板书:长后退长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快活的语气。

  2、长成后的青蛙又是什么样呢?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过渡句:哦,小青蛙多可爱啊,我们也来当当可爱的小青蛙,跳起来吧!

  4、通过对比我们知道,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样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课文中讲,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和乌龟,最后才见到了青蛙妈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读一读,演一演吧!(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1)学习第二段:(鲤鱼)(突出礼貌教育):

  读出小蝌蚪的焦急语气和鲤鱼妈妈的温和语气

  学习小蝌蚪的礼貌板书——迎

  (2)学习第三段:(乌龟)(培养想像和写作能力)

  读出乌龟慢吞吞的语气板书——追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学习第五段:(青蛙)(培养表演能力)

  读出青蛙的慈祥和疼爱的语气小蝌蚪欣喜的语气板书——游师生共演这一段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1、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2、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作者一组:小蝌蚪二组:鲤鱼三组:乌龟四组:青蛙)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

  变

  小蝌蚪————————————————————————青蛙

  找

  鲤鱼(迎)乌龟(追)妈妈(游)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0-23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09-2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10-24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04-2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0-17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08-08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08-05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19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