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6 10:00: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

  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

  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

  方案三更为适合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

  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

  、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交流探究结果和经验

  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过程。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总结,同时完成“学习评价表”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展示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题1、3题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

  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

  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

  方案三更为适合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

  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

  、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交流探究结果和经验

  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过程。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总结,同时完成“学习评价表”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展示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题1、3题

  Tags:2节,液体,压强,教学,活动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那一个个的液滴,被装容器中。而你是要流动的,旁边在阻碍你的流动。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三)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四)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四、今日感悟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原理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各液面静止时相平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机同屏功能,展示录制的实验)

  通过导管从四楼向一楼的压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观察瓶的变化。(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容器底,容器壁有压强。拓展:水柱很深,高达10米,产生的压强很大。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并且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

  二、进行新课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3、象征类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本节安排了 “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节课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二课时,连通器的原理,船闸。

  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2)难点:公式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

  难点的突破,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首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实验:当把小桶拉高时,我们看到与小桶连通的小瓶瓶底的橡皮膜被涨破了。

  思考:小桶拉高时为什么小瓶瓶底的橡皮膜会涨破?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

  情景1:你见过活的深水鱼吗?为什么?

  情景2:潜水员下潜不同的深度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

  情景3: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思考问题

  通过这个实验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1)准备多样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实验:如塑料手套、两侧和底部都扎有橡皮膜的PVC管、空饮料瓶、锥子、盛水的水槽等。

  (2)设计完毕,个别组展示设计方案。

  (3)想一想

  a. 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b.液体内部压强有哪些特点? 动手实验

  思考并回答

  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三)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1.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的能力。

  2.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大胆进行猜想。

  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

  实验①.将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竖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体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内凹陷。

  实验②.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水没有喷出。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接着让学生说出其它猜想因素和猜想依据,老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的猜想可能有: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重力有关;

  猜想4: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

  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确定液体深度、密度和方向三个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1.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猜想,而不是胡猜、瞎猜。

  2.让学生掌握“科学猜想”的方法。

  3.设计实验

  3.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等。

  (2)教师出示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3)学生说出设计实验思路,师生共同讨论寻找最佳的实验方案:

  探究一: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实验步骤: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下一定深度,改变橡皮膜的朝向,分别记录橡皮朝上、下和侧面时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改变金属盒在水下的深度再做两次。

  探究二: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实验步骤:把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分别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探究三: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把金属盒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记录U形管高度差,改变深度再做两次。

  (四)、推导液体的压强公式

  1. 教师演示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实验。

  2. 启发学生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教材图中截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3.让学生自己做课本例题,感受液体压强与受力面积无关。

  5.举出几例让学生理解公式中“h”的含义。

  观察

  推导公式

  练习 1.物理模型的方法是学生比较生疏的方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让学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液体压强与受力面积无关以及“h”含义,突破难点。

  五、应用拓展

  联系生活实际回答新课引入中的三个情景问题:

  情景1:你见过活的深水鱼吗?为什么?

  情景2:潜水员下潜不同的深度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

  情景3: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的?

  回答 1.首尾呼应

  2.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进一步分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感受到应用简单的物理原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p=ρgh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5

  压强和浮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概念,都属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有较紧密的内在联系,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它与生活、生产有密切的关系。本单元内容包括: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单元知识结构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教学要求的比照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压力和压强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内部压强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不要求计算侧面压力,不讨论静液佯谬)连通器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大气压强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抽水机和水泵选学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选学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机翼的升力选学

  三、教学目标解读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来学习。对于“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项要求,既是为了使学生深入学习压强的概念,更是为了使学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教学中要注意:(1)加强实验。在教学中尽量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活动要具有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的特点,适宜初中学生探究。如: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通过进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初步学习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实验的成功中获得愉悦,为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打基础。(2)注意教给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学好知识。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获取或深或浅、这方面或那方面的知识,不仅不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情绪,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液体内部压强规律”,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必须知道的,但关于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选择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3)在教学中,都要从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认识到:物理学是有用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基于这种考虑,教学中可多增加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习题中尽量设计一些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题目,为学生提供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通过观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是物理学史上一个重要实验,不能做实验可通过看vcd,让学生知道实验的过程和事实,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大小的由来,并记住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通过实例计算和介绍大气压强的应用,使学生感悟大气压产生的压力大小,并认识物理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对于气体的压强跟体积关系的实验是一个定性实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利用注射器做实验,还可以结合生理卫生课列举人的呼吸运动,联系胸腔、肺气压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浮力知识的内容综合性较高、能力要求也高。在教学中,要注意复习力、二力平衡、密度及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认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推理能力。(1)浮力是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浮力的概念和研究浮力的规律。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体会和感悟实验的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强了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情况,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用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来研究浮力问题,认真思考,主动地学习。(2)物体的`浮沉条件有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综合所学力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说出在它们当中为实现漂浮、上浮、下沉、悬浮所采取的措施,了解它们的构造特点。除课堂内、外安排一些小制作、小实验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查阅有关浮力知识的资料(如:古代利用浮力的故事、长江三峡、深水打捞等),学生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使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发展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体会物理在科学、技术、社会中的作用。4.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对阿基米德原理不要求计算繁难的综合题,突出用最基本的原理来分析问题。在学生熟练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式,这对学生理解、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对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关于物体在气体中也受浮力,不要在认识浮力概念的时候学习,而应放在得出液体的阿基米德原理后再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有完整的学习过程,同时也保证了气体浮力知识的完整、思路连续。5.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介绍“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对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只需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就可以了,因为这里的要求是最低的,即“初步了解”。要重在用来解释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应选取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展示物理学的魅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物理道理的兴趣,使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不宜追求理论上的完备,应通过生动、鲜活的演示实验和随堂小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引导分析、归纳,概括出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要点。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课,来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等,或开展简便易行的探究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四、重点、难点分析1.压强是贯穿这一单元的主干,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对初中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原因是: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学习本单元知识又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答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由于固体、液体、气体它们的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物态的压强量度和测量方法等都各不相同,那么,液体的压强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1)明确引入“压强”概念的物理意义。理解压强的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相等的压力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日常生活中不少实例可以说明。为了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需要引入“压强”这一概念。(2)在讲压力概念时,可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学习。如:将压力和重力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到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不一定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但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支撑面静止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相等。在讲解时可以画力的示意图举例说明。如:手用力往墙上按图钉,墙壁受图钉尖的压力,压力方向与墙面垂直。施力者是图钉,受力者是墙壁,与图钉受重力大小无关。还可用列表说明,如:以放置在斜面上的质量为m的木块对斜面产生的压力为例,说明这两个力的区别。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力的性质重力地球木块总是竖直向下mg引力压力木块斜面垂直于斜面小于mg弹力

  因此,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重力大小的事实,仅说明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方向相同,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3)明确由于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不同,因此在计算压力和压强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时,不但要总结一般规律,还要找出它们的特性,简化分析和计算过程。

  2.浮力这一知识牵连的概念多,需要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认识浮力是教学的重点,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是难点。学生有不少生活经验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注意纠正那些非科学的经验和观念。如容易混淆的概念:“浸在”和“浸没”的区别;“排开液体体积”和“物体体积”的关系;“悬浮”和“漂浮”的区别。对于“浮力”的学习,要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在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要运用二力平衡和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可利用演示实验(或多媒体课件展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减少抽象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难度。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具:

  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

  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做)。

  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小结:

  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

  四、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课堂练习

  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对演示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刚才所做的两个演示实验(即第三节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的解释写在课本上题目的旁边。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可把这两个实验做一做。

  2、把第三节课后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8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实验。课内,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必要。这个实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多加指导。

  2、实验中量筒的内径应大一些,否则压强计的金属盒不易放入,如果实验室没有合适的量筒,可用去颈饮料瓶代替,在饮料瓶外壁贴上带有刻度的纸条即可。

  3、按教材,是用盐水和水比较不同液体(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处压强不同的实验,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学生实验完后,由教师演示来进行验证),不过用盐水是最方便的。

  4、实验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非常重要,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认真实验,认真观察,对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有好处。

  5、课本第三节课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进行讨论,可加深学生的实感,也可以巩固练习本课所学知识,课后再把结果写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后,有条件的学生再做一做更好。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对液体的压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熟悉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

  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设疑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固体的压强,提出问题:液体内部是不是也有压强呢?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学生列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

  1.潜水员必须穿潜水服潜水;

  2.科学实验表明,水下100多米的深度连罐头也被压爆;

  3.很多鱼类无法在深海生存;

  4.水库大坝上窄下宽。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演示2: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演示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讨论交流

  橡皮膜总会发生形变,并且总是向外凸出。

  总结: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它的压强大小又如何呢?压强的大小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我们假想在液体内部深度h处有一很薄的小液片,小液片的面积为S,小液片要受到它上面液体的压力F,这个压力就等于上面液体的重力G,而重力G大小与质量m有关,质量m与液体密度ρ和体积V有关。利用上述物理量,能否计算出小液片受到的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

  说明:(1)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2)公式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p──压强──Pa;ρ──密度──kg/m3;g──9.8N/kg;h──深度──m。深度是指从液面到所研究的那一点的垂直距离,而不是从该点到容器底或到封闭的容器上盖面的距离。

  (3)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三)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特点:静止在连通器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在同一高度

  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

  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应用连通器原理的例子。

  环节三:巩固练习

  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是?

  环节四:小结作业讨论回答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下部要比上部造得宽一些?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应用和防止液体压强的例子。

  四、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04-03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07-26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7篇12-12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04-29

《压强》教学反思04-10

压强教学反思04-30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04-22

压强说课稿12-19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