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8 19:04: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减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减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减法》教学设计

《减法》教学设计1

  本课题教时数: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例2、例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一、智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2、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昨天上午,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了两块蛋糕和一袋牛奶共花了8元钱,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找给我,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总结得出:让服务员或者是老师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再找钱,或者是老师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

  提问:我还剩多少元?

  2、借助计数器理解100—6的笔算算理。

  教师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提问:个位上0减6不够减要从哪一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给哪一位?是多少?

  现在被减数个位上是几?减去6得几?被减数十位上还剩几?为什么是9?百位上还有吗?为什么?

  3、回顾100—6的退位过程,初步感知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方法。

  谁能说一说刚才100—6是怎么减的?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退位过程。(先划去十位上的0,再划去百位上的1,在十位上记10,然后再划去十位上的10改为9,划去个位上的0,最后再减。)

  4、引入新课。

  提问:100—6和昨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法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出示例2。

  复习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17—348,指名板演。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如果将517改成507,计算上会有什么不同呢?

  (2)讨论分析: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3)交流汇报。

  得出:要先从百位上退1给十位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然后再减。

  (4)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师生评议,结合评议提问:

  个位上的9是怎样得来的?

  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得来的?

  百位上为什么要写1?

  2、学习被减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提问:怎样计算500—185?出示例3。

  (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进行计算?

  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对不同于教材的算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3、小结: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提问:今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和昨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得出:相同点是都要运用“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不同点是在今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的过程中,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时,十位上是0,要先从百位上退是给十位作10,然后再从退下的10中退1给个位,最后再减。

  三、自主练习

  1、游戏:小蜜蜂采花蜜。完成练习六第1题。

  谈话:有5只小蜜蜂,它们被安排到指定的花上去采话蜜。你能根据小蜜蜂手中的算式把它送到指定的位置吗?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结果。

  2、应用题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增长了什么新知识?

《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三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法要怎样算?小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二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减法要怎样算?小数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3、整理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认为小数加、减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减法要怎样汁算?关键都是什么?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 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减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学情分析:

  虽然在1年级教学中,已经进行了有关“多一些”“少一些”的估计的初步渗透,但是在本课时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当面对现实的估算问题时,学生首先就会调用精确计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简便”的认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

  想一想,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再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减法》教学设计5

  内容;

  讲例1—例3,处理第20页至21页

  目标;

  1认识减号和减法算式:

  2探索减法的算法

  3养成看图的习惯,能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解答

  重难点;

  从连动性的三副图中提出减法问题的算理

  教具准备;

  例1多媒体课件;送信卡片;找朋友卡片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5分

  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5以内的数,想一想,还会数吗?

  1从0数到5

  2倒数呢

  3听师拍了几下

  4师说数,生拍

  5对口令,找5的对子数

  二引入(2分);请看;这有几支铅笔?(5支)送给小朋友3支,还剩几支?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齐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比一比,看谁这节棵听讲最专心,举手最积极,回答音最亮

  三新课达标20分

  (一)学例1

  1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哪副是第一副?你是怎么知道的?什么记号?

  3你能看着这两幅图提个数学问题吗?

  4用算式表示:3—1=2

  5认识减号—表示从3里面减去1个还剩2个

  6读算式;领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

  (二)学例2

  1齐读算式5—2=

  2算式表示什么?

  3四人一组拿出小棒动手摆一摆

  4交流;5—2=3

  5想一想除了摆小棒还可以怎么算?

  6汇报用数数的'方法,还可以用分成

  7看算式摆小棒5—1=5—4=

  8口算4—3=3—2=4—1=

  (三)学例3

  1师指导生在田字格里书写算式,先描在算,比一比看谁写得最规范,最标准

  2评比

  3听算5—3=4—2=3—2=

  四课间放松11分一二拍拍手

  三四点点头

  五六甩甩背

  七八跺跺脚

  九十我坐直

  五达标训练8分

  1填在书上书第22页

  2找朋友游戏(师那得数找算式)

  3送信游戏(邮筒上写得数站在前,听口令,拿着信封上写着算式的学生上前投信。其余学生说;小小邮递员

  真是不简单

  送信快又准

  人人都称赞

  4夺红旗比赛男女生各五名

  六布置作业3分

  口算;5—4=4—3=3—2=2—1=5—3=4—2=5—1=

  七全课总结1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减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2―25页,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

  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 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设计意图: 教师配合时令特点,结合近期的'植树节,充分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把情景图的中植树活动主题情景转换成了学生需要进行活动的参考信息,结合课本内容设立了以小树为奖励,联系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是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4、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根据学生表现奖励小组植树)

  (设计意图:主动猜测,多种算法。根据情景图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口算25+3=?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6、小练习: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7、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

  生: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呢?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8、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9、小练习: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10、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游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树叶。

  小组活动: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看看每片叶子应该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教学反思:

  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并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减法》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24页例题3(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

  教学目标: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填空:

  78=80-()87=()-()99=()-()

  198=()-()297=()-()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

  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课前已准备)男生组:574+200453-300456+198725+79

  748-97356-299

  女生组:574+200453-300456+200-2725+80-1

  748-100+3356-30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三、新课教学;

  四、(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

  五、1、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法

  六、出示例1:113+59

  (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

  (2)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多1?多加1后应怎样?师板书:多加1要减1

  (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

  113+59=113+60-1=172强调:中间一步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

  (4)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2、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2:276+98

  (1)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276+98

  =276+()-()

  =()

  (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

  (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要减2,师板书)

  (3)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

  276+97=276+100-3=373

  (4)为什么减去3?板书:多加3要减3。

  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

  4、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

  156+87=156+90○□=□

  74+198=74+200○□=□

  5、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

  (二)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3:165-97

  (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97看作100)

  (2)想看作100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师板书:多减3要加3)

  (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

  165-97=165-100+3=68

  (4)如果多减2,应怎样?多减1呢?

  师板书:多减2要加2

  多减1要加1

  (5)想:165-100+1=165-()

  (6)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师板书)

  (三)看书质疑

  完成第3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填空:

  例:+89看作(加90减1)

  +198看作()

  -97看作()

  +299看作()

  -299看作()

  2、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

  a:126+68=126+70-2

  b:98+67=67+100-2

  c:253-99=253-100-1

  d:142-89=142-100-11

  3、想一想、填一填

  276+()=276+200-3

  435-()=435-300+2

  ()+267=267+100-3

  534-()=534-300+2

  4、比一比,谁找的简便算法最多

  197+9898+299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4、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5、加法与减法简便算法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减法》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练习六(教材第52-53页第1-8题)

  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2题。

  (1)教师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等于6,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3)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4)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减等于7,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5)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6)教师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掉小数,让学生说出得数。

  2、完成第3题。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时间2-3分钟。

  (2)反馈了解完成了几题,有没有全部做对,错了几道题。

  (3)和学生一起分析错例。

  3、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学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连一连。

  (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演示和评价。

  4、完成第5、6题。

  (1)课件依次出示两题的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让学生看着图画列出两到算式,写在书。

  (3)汇报交流,说说每题列出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4)集体订正。

  5、完成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师: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3)要求一共有多少也就是求总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4)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再进行汇报交流。

  (5)师:看了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完成第8题。

  (1)找规律: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说说每根线上排列的物体的形状,看一看,每一串形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一读这些形体,发现规律。

  (3)猜一猜:1号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形状?

  (4)让学生独立发现2号、3号盒子里物体的形状,并进行交流。

  (5)反馈,交流正确答案。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减法》教学设计9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填一填、读一读: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 做一做,说一说。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厘米 1.11米=( )米( )分米( )厘米

  2、自学内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 )之几、( )之几、( )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 )位小数、( )位小数、( )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书本P6第1、2、3、4题。

《减法》教学设计10

  [新知识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学生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思考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学生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课时安排]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4.第五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是,里有()个。

  (3)3个是(),是4个()。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是1个,是3个,合起来也就是。

  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减法》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同伴汇报,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出题,教师可以在每列原题基础上补充算式。如:12—6=、12—7=、12—8、12—9=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设计意图:学生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本课中没有借助操作活动直观呈现,思考过程的表征图没有体现,只是增加抽象性,以说的方式提高思维水平,注重计算方法择优快捷熟练,注重算式资源中数学思想渗透,培养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设计意图:此题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多组练习后,让学生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并加以熟练,分析关系,发现规律,创造算式等方式是对学生应知应会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提高。】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1.在进行分类整理以后,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观察,如15-6=17-8,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中除了十位上是1,其他几个数都不相同,这样的算式还有吗?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减法》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41页例10。

  教材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三个层次:1、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问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2、通过直观图画,让学生动口、动手、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3、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学生观察,交流,依靠直观图思考,再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正确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式的计算方法。难点: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例10的主题图、口算卡片、游戏图片。

  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出问题,列式计算,掌握多种算法。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动手、动口、动脑,理解和掌握多种算法。

  教学设计: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1、这个数是几?(10)它是几位数呀?(两位数,也是整十数)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整十数呢?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出一百以内的整十数吗?

  2、“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40里面有()个十

  60里面有()个十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通过“整数的认识”,“数的组成”,这几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酸奶吗?图画中的这位小明也很喜欢喝酸奶。这学期,小明上课很认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家里能自觉的学习,表现特别好。所以,他妈妈带小明到商店做什么呢?(在买酸奶)对,妈妈要买酸奶奖励给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多少瓶酸奶?又拿给小明几瓶?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或你想知道什么呀?)

  【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熟悉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设计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我们先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问:哪个同学的算法和他的不一样?(如:3个十加2个一合起来是32;用数和方法,30,31,32)

  【让学生看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师:除了30+2这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样算的?

  让生一起读30+2=32,2+30=32,问:你发现了什么?(如:得数都是32,它们都有30和2,它们30和2这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它们的和怎样?)

  最后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以用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相互学习。】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先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如:从3个十2个一里去掉2个一;一个一个去掉,32,31,30)

  【让生知道,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巩固:60+5=

  现在老师出一道题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让生齐读这三组算式,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几十加几就得几十几;几十几减几就得几十。

  教师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让生齐读题目)

  5、激趣巩固算法

  师:哪个同学能说一道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算式,让同学们算一算。

  谁能由这加法算式,引出它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当小老师出题来考考大家,不仅让生进一步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一次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

  6、教科书第41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评。

  三、趣味游戏

  1、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就连老师带来的猪妈妈都听入迷了,结果把顽皮的小猪给弄丢了,这时猪妈妈可着急了,怎么办呢?(生说:帮它找)好,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一起帮猪妈妈找孩子吧。(逐步出示图片)

  请同学上来把小猪送回家,找对了,老师给予奖励,并让大家齐读一遍。

  教师:现在好了,走丢的小猪都已经安全的送到家中,猪妈妈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它让我带小猪们,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可爱的小猪,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从中教育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精神。】

  2、同学们,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口算题,看谁能算的又对又快。(出示口算卡片,让生抢答)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得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从中我们找到了这样的算法:几十加几就得几十几;几十几减几就得几十。做这样的算式有多种不同的算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的快就用哪种方法。

  五、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主题图)30+2=2+30=32-2=

  60+5=

  …

  数学游戏…

  课后教学反思:

  导入新知,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他们熟悉而喜欢的场景,饶有兴致的话题激起了孩子们要自觉表现的欲望。随着情境图的展示,孩子们及其自然地进入到商店里买东西的情境中。虽然这些孩子们的表情有些腼腆,课堂气氛沉闷,但我相信他们脑子里的思维是活跃的,通过老师的引导下,让他们积极参与表达、思考,用情境图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会用列式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孩子们头脑中逐渐明朗化了。这样的情境设计是为了不束缚孩子们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的意识。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重视算法多样化,就给数学的计算带来了许多生机与活力。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持续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我刻意设计“帮猪妈妈找孩子”的游戏,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再次带入创设情境当中,让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收拢,学生都热情高涨的参与到游戏当中,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各种感官能力的培养,并从故事中教育孩子们不要到偏僻的地方玩,父母会担心的,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乐于助人的精神。

  这堂课上完后,我意识到不足的方面有几点:1、讲授新知前复习铺垫要到位,教学每个环节的紧要性要拿捏好。2、面对孩子们课堂气氛沉闷时,我该怎样更好的开展教学,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说不出算法时,我应该要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来表达算法,引导学生由个体到全体对算法算理说的培养。3、学会断课,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教学内容及时间要把握好,不要拖堂。

《减法》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旧引新:

  1、今天×××同学过生日,你准备怎么过?你想请哪些人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

  2、请你分蛋糕,你怎么分?

  3、这些分法都可行吗?如果都可行的话,怎样比较合理?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那种最合理?

  5、计算,算式怎么列?

  6、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7、我们前面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为什么?

  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这些算式都是连加的,比较麻烦,我们先来研究两个分数相加的,根据黑板上这些数,可以有哪些算式供我们研究。

  2、请你任选一个算式来进行研究。

  3、请你先将你选中的两个分数用阴影表示在老师发给你的两个圆纸片上,然后把它们合起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和。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4、生汇报结果。

  5、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6、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7、练习。

  8、这几道题怎样进行验算?请大家试一试。

  9、这几道题其实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他们做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先通分?

  10、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应用:

  (四)、自学书本。

  (五)、提高练习:口算

  (六)、发展练习:找规律

  (七)、课堂小结。

  五、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上的教学材料是这样安排的: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2+1/4=

  想: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于呆板,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探究。

  二、改为现在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

  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减法》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材分析:教材能体现出教学的目标和部分教学方式,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毕竟是局限的,我们的一节课不仅仅只是“两页纸”。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洞悉教学的要旨,灵活地运用教材。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增加了操作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逐渐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旧有的教学方式,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个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思维发散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一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己的教案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采用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和“老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的现成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的确定,立足双基,注重发展,力求创新。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计算,有效地发掘了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为学习8、9的加减法计算做好了铺垫。]

  1.看图说话。(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看图说话”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想像能力。并为下一步“尝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要求:小组分工合作。3人写算式,1人记录。

  [这里要求小组合作活动,旨在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同时,学生对8的加减法的尝试计算,有利于学生再现已有的计算经验,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板书:7+2= 2+7= 9-2= 9-7=)

  [操作学具对学生的计算很有启发,但初入学的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还有一定难度,故适当进行操作性指导是必要的。]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 2+6= 8-2= 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创造空间,将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和恰当运用数学知识相结合。这种梯形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发掘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5+3=( ) 3+5=( ) 8-3=( ) 8-5=( )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的方法很多,可能会用数数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组成,可能用到调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思想,还可能想到利用加法来算减法。总之,要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老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吗?”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学生在争论的同时势必要利用黑板上的算式对加减法间的关系进行不完全的儿童化的归纳)。

  [老师的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学生主动、自由的争论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的一个目标,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归纳意识。]

  4.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计算:7+1=( 8 )抢答:8-7=( )

  师:怎么想出来的?

  (大部分学生都会想7+1=8,所以8-7=1。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利用评价手段让学生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如:他好棒呀!大家计算减法时很多都用数数或想组成的方法,他竟然能用加法来计算减法!今天我才知道,咱们班还藏着一个数学天才!)

  [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点出了一种计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我想它的效果胜过了“三令五申”的讲解。]

  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如:(接着和上面那位同学谈话)这是你这一节课的一个收获吗?它能用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

  三、小结: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四、学以致用: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题

  第7题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第8题要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

  如:小明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球迷,特爱踢球。瞧,星期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他就爬起来踢球了!谁能看图接着讲这个故事?

  (学生会讲出射门的有2个球,没射门的有7个球等情节)

  [读讲故事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积极地理解图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并为写算式提供了丰富的数量关系。]

  计算:7+2= 9-2=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师:还能列其他加减法算式吗?(2+7=9 9-7=2 7-2=5)

  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不是白纸,数年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认知经验,这是他们继续求知的基础,故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里学生要学习8、9的加减法,我先让学生根据“恐龙图”进行8的加减法的尝试性计算,使学生再现了已有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产生“思考”。

《减法》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2、合作学习:小数加法教学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习:

  1、列出2.8+2.1、 6.4+0.9、 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71-52=?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习。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习: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减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1-08

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1-24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5-11

《减法》教学反思01-17

一年级数学减法教学设计09-08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31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01-22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14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