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25 12:09: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 相关推荐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活动,经历探索乘法结合律的全过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能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授课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学生认知规律和探索规律的方法与过程,放手让学生自身去发现,把发现的现象用生活中的'事例去加以解释,并引导他们用自身的语言归纳总结出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或者先把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相乘,再乘第二个数,积不变。并与学生自身归纳总结的乘法结合律作比较,学生当时就把这个规律牢记在心中,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字母将乘法的结合律表示出来,学生写出了以下的等式:(a×b)×c=a×(b×c)=(a×c)×b。

  在乘法结合律的利用中努力让学生掌握三种情况:

  1.计算连乘时,如果其中两个乘数的积是整千、整百、整十数时,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相乘,再与其他数相乘,这样会使计算简便。

  2.在乘法中,如果一个乘数是25(或125),另一个乘数正好是4(或8)的倍数,则将另一个乘数分解成4(或8)与其他数相乘的形式,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先算25×4(或125×8),这样会使计算简便。

  3.特殊数的乘积:5×2=10 25×4=100 125×8=1000 等。

  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与能力的关系,其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2

  通过本节课教学,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1.提供主动参与的条件,推动教学资源动态生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依据教材给的例子,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再进行模仿练习,课堂沉闷乏味。首先,通过教材重组,呈现教学内容结构,学生在感性认识上获得了基础,从而为发现、概括乘法结合律奠定了基础。其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启发学生用抽象的算式来举例验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人人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第三,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课堂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和辨析,明确提出自身的见解和疑问。因此,课堂上体现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拓性,出现了很多令我意外而惊喜的资源。如有的学生明确提出:乘法结合律不但是三个数相乘,还可以是四个数相乘。另一个学生明确提出:两个数相乘也能利用乘法结合律的例子等。

  2.捕捉和利用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过程动态生成。

  当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产生多种教学资源时,教师能否及时捕捉,给予准确、即时的判断,并且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推动教学资源的再生成与提升,不断推进教学过程,显得尤其重要。课前,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课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方向,即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推动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动态生成。从学生质疑“乘法结合律不但是三个数相乘,也可以是多个数相乘”,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相当拓展,已经不惟书、不惟师,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风貌。我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归纳乘法结合律,你能说说吗?”及时推动学生的思维提升到更高的层面,进行思维的聚合。当学生明确提出“125×16也能利用乘法结合律”时,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已经成功了。学生学会迁移,学会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教学再次推上新的“高潮”。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不可预设的,而是一个师生等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多关注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生成和动态生成的过程,成为推动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场所。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利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升计算速度打下不错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利用等学习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直观到规律,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我是先讲乘法交换律,再讲结合律,因为乘法交换律在学生以前的学习中都有渗透,而乘法结合律的生成也有赖于乘法交换律,因此先讲交换律可以以旧引新,为学生下一步学习结合律做好铺垫。

  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语言不够严谨,要简洁、精炼。在叙述乘法结合律时,要紧扣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二.要注意一下细节问题。在学生讨论、举例时,要求孩子验证等式是否成立时,要求叙述得不够严谨。

  三.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解释得不是很到位,需要针对孩子的回答,来着重讲解。

  四.对于教材提供的主题图的体会: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计算正方体的个数,在计算中,出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产生我们需要的素材。教后,发现学生能呈现的算法基本上局限在:345.354.453范围内,我们探索所需要的类似3(45)的算式是较难主动再现的。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刻意的人为的引导得到,其实很不自然,有些强加的感觉。也许,直接呈现乘法结合律的事例给学生会更好些。

  由于经验的欠缺,对课堂的调控与把握还是做得不到位。有时候我的语言有些随意,不够正式,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这是非常不足之处,既而需要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还有通过有其他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老师的辅助作用及提问题的技巧性也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04-04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09-23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05-04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05-10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10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04-22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27

乘法的认识教学反思05-30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