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06 13:19: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阁夜教学反思

  •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阁夜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阁夜教学反思

阁夜教学反思1

  《母鸡》是在学了精读课文老舍先生的《猫》后安排的一篇略读课文。课前的学习提示是这样写的:在老舍的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下面这篇课文也是老舍写的。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并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的两个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以此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讨厌,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时,学生说母鸡的讨厌体现在“叫声如怨如诉”,我让学生先理解什么叫“如怨如诉”,为什么如怨如诉?怎样如怨如诉?学生的理解到位了,再结合结合整段理解内容,效果明显。为了把学与理解相结合,我还安排了说话练习。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讨厌母鸡后,请学生说话训练:这是一只xx的母鸡。以此对刚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高学生对内容情感进行提升。

  在课文的结尾,我推荐给学生的一些写母爱的课外阅读文学,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等,这样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得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这是一篇选学课文,可是自己因为觉得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丢掉一些,反而使课堂容量过大,课最后来不及上。还有自己上课讲得太多,学生反馈有重复的比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要善于发表不同意见,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

阁夜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教师:同学们,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出现了两位大诗人:诗仙太白、诗圣杜甫,一个代表浪漫主要的高峰,一个代表现实主义的高峰谁能分别说说代表这两位诗人的“浪漫”与“现实”的经典诗句?(学生回答)教师:杜甫的诗歌大多流露出关心民众,同情疾苦的忧国忧民情怀你们一定读过许多杜甫的诗歌,你们从中了解到他的诗歌有哪些风格呢?(学生回答:悲凉、沧桑、忧国忧民)教师:是的这是大家一贯以来所接受的杜甫的诗风然而,杜甫的诗风不仅如此,还记得那首《江畔独步寻花》吗?大家一起来吟诵(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歌中我们感受到凄凉、悲怆吗?那么,在正式进入《阁夜》这篇课文之前,让我们一起粗略地了解杜甫的不同诗风

  二、组织学生粗略探讨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

  《江畔独步寻花》

  《水 槛 遣 心》

  风格一: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别 赞 上 人》

  《赤 谷》

  风格二: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风格与内涵

  ①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

  ②教师提问:《阁夜》的风格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和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展开想象,从景与情两方面来回答)

  ③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互评

  ④教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作答,归纳: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詩,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在写景、写情中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

  四、简介写作背景

  教师: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有必要向同学们介绍作者写这首诗歌的背景: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五、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一) 反复诵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②由学生齐读;③教师作适当点拨,如在停顿、轻重、节奏、情感等的处理上要着重指导强调:“催”、“霁”“声”“影” 等字要重读,要表达出沉郁、悲凉的情感节奏、停顿如下所示: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④学生齐读

  (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

  ②天涯霜雪霁寒宵

  教师提问: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1、学生合作、交流、作答

  2、教师点拨、点评、补充、归纳:

  ①注释:

  岁暮:一年即将终结;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②赏析要点: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这里的“霁月”指雨后月出,古人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①②句

  ③五更鼓角声悲壮,

  ④三峡星河影动摇

  教师提问:作者听见了什么声音?看见了什么景色?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并把作者的所闻所见用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描绘出来

  1、学生:想象、进行再创造的描述、畅所欲言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予肯定、补充、归纳:

阁夜教学反思3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意思。

  2、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快慢、音量高低等。

  3、体会本课的思想感情。

  由于篇幅很短,预计1个课时。

  导入部分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这是很常规的讲授方法。

  本课的主体部分是朗读。分几种形式锻炼学生朗读,首先播放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欣赏体会;其次,让学生自油朗读,注意感情;随后,请某位学生起来朗读,老师指导分析;再次播放音频,老师示范朗读;然后学生分男生女生朗读,比一比谁读的好,老师进行表扬;最后班级集体朗读,总结朗读方法。

  最后实施结果不是特别理想,主要是在学生不敢大声朗读,不敢表现自己,导致课堂有些冷场了。

  所以,下次准备上课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并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胆量与表达能力。身为老师自己的朗读水平也要提高。

  《阁夜》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在前面两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诗歌鉴赏的哪两种方法?

  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置身诗境”。

  师:今天我们要结合前面的方法重点用另外一种方法“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去鉴赏杜甫的诗歌。在高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了杜甫的许多诗歌,并且集中在必修三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教材里。下面我们一起将学过的诗篇中那首被赞为“七律之首”的《登高》背诵一遍。(学生齐背)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对杜甫的诗歌记忆比较深刻。既然我们已经学过杜甫的这么多诗歌,那么你们对杜甫了解多少呢?

  生1:杜甫,字子美,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生2: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

  生3: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三吏”、“三别”即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他的代表作。

  生4:他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宋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师:我们把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内容归纳到一起就比较完整了。(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其实,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三十五岁以前的读书和漫游的时期,那时在洛阳他遇到了一生的朋友李白、高适等人。第二阶段是他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时困居长安时期,第三阶段是他四十五至四十八岁时陷贼和为官时期,第四阶段是他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时在西南漂泊的时期,严武死了之后,他再度飘泊,病死在湘江上。所以,杜甫的一生充满了磨难和坎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写的。

  师:大家都知道,诗歌鉴赏是离不开朗诵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以读来带动对本诗诗意的把握,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首先我们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这也是朗诵的最基本的要求。(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诵还比较准确,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两个字①景:yǐng 日光;②霁:jì 雪止。

  师:《阁夜》的体裁是什么呢?

  生: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师:格律诗朗读时还应注意哪些事项?

  生5:要讲究押韵。

  生6:还要注意节奏。

  师:对。除了了韵脚、节拍之外还要注意对仗和平仄。那本诗的格律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生7:节奏2---2--1---2 ; 押韵 押ao韵 偶句押韵 ;

  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

  师:不错。按照格律诗的要求我们尝试着将诗歌朗读一遍。(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生:(齐读)

  师:常说“诗言志,词言情”,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也是感慨万千的!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出示第五张知人论世幻灯片)

  (给学生4分钟讨论交流时间)

  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谈谈你的想法?

  生8:诗人悲时光易逝、人生短促。(教师板书)

  师:嗯。那你是怎么感悟到的呢?能不能结合诗句谈谈?

  生8:好。“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一词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之意。

  师:很好。那“催短景”是什么意思呢?

  生8:白天时间越来越短。

  师:如何理解第二句“天涯霜雪霁寒宵”?

  生:(书中注释)漫天的霜雪在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师:本句中哪个字能很好的体现诗人此时的心境?

  生:“寒”字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也表现了诗人内心阵阵的寒意。

  师:对。在本诗中诗人还有哪些情感的抒发?

  生8:诗人还悲百姓之苦。(教师板书)从“五更鼓角声悲壮”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师:这几句诗的写作角度有什么特点?

  生:从听觉上来写五更时分传来的起伏悲壮的鼓角声,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声和山城四处飘荡起的打渔砍柴人的歌声。

  师:不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诗句中关于时间的词——五更,按我们现在计时法应是几点钟?常说“夜半三更”,所以“三更”应是半夜11时到凌晨1时,古时一更为两个时辰,由此同学们可推算出来。(生思考推算)

  生:五更应是凌晨3时到5时。

  师:对。那同学们有没有特别注意这个时间呢?这个时间的出现有什么深意吗?

  生: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更使诗人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也说明诗人也是因为悲苦而彻夜难眠。

  师:是呀,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渔樵夷歌是乱世之音,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胸中,使这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生8:根据最后一联知道诗人还悲人生无常、老病孤独呢。

  师:哦。那“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是什么意思?

  生8: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

  师:我们结合诗人写作本诗时的背景去理解诗人的心境。(出示第六张幻灯片)此时诗人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相继去世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在前面我们学过相应的诗句(生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所以杜甫的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而当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时,又引起了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诗句谈论了杜甫在诗中寄托的那些深沉悲壮的情感,但有一句诗你们却没有涉及。你们知道是那一句吗?

  生:第四句“三峡星河影动摇”。

  师:对,此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诗人在写景。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师:我们知道杜甫的诗风一向都是沉郁顿挫的,但本句所写的景却是异常伟丽、气象雄浑的,此句诗与全诗的意境是否不一致呢?(学生思考)

  生:诗人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加上上句从听觉上写了悲壮的鼓角声,所以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便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师:刚刚我们通过对诗句的赏析,我发现同学们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那么根据诗人情感变化我们该怎样去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呢?

  生9: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生10: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吭高歌,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读得低沉。

  生11: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师:好的。我们就按同学们所归纳的要求尝试着进行朗诵。有哪位同学试一试?

  生12:(朗诵)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朗诵得怎么样?

  生:还需要注意抑扬顿挫。

  师:是呀!那么下面我给大家出示一下专家的朗诵。(出示多媒体文件)

  (师生共同沉浸在专家声情并茂的朗诵中)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专家的朗诵,接下来我们也用饱含情感的语调试着朗诵本诗,共同吟咏诗韵。(师生共同朗诵后,学生个人朗诵)

  师:看来同学们对诗歌的情感把握的很好,我们能从朗诵中感受到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学生脸上现出默许的神情)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是伟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196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世界人民纪念他。他既是伟大的诗人,又是文化巨匠。今天我们就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他。请同学们写一段最想对杜甫说的话或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这里有几段补充材料,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些材料来联读悟写。(出示第七张幻灯片)

  (学生思考写作用时六分钟)

  师:下面有谁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13:他,走过安史之乱,见证李唐王朝的盛世与衰败。他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他有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也有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失意,他一直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他,就是伟大的诗人杜甫。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杜甫的诗句写出他的本质。还有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吗?

  生14:你不是君主,也不能兼济天下,只有用你满腹经纶的才华抒写对这个黑暗世界的愤慨。你也不是“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仙人,不能拯救苍生,只有用你沉郁顿挫的笔风感叹世事无常的无奈。你不为己欲,却为苍生,茅屋早已为秋风所破,你却还在大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才华横溢,却老病孤舟,只能凭轩涕泗流。你一生颠沛流离,你将所有的悲凉与不满诉诸笔端,实不愧是“诗中圣哲”。即使你已与世长辞,但你在人们的心中却扎着深深的根,你将与你的诗一起流芳百世。

  生15:我是为杜甫写的颁奖词。“不在乎官职的卑微,不在乎房屋的鄙陋,杜甫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任然没有放下黎民,放下国家。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歌诠释人类喜怒哀乐的家国衷肠?就算前路荆棘茫茫,他仍不忘作为诗人的职责。他的诗,不但写出自己的心声,更是时代的写照。和平时的快马轻裘,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战乱时的忧国忧民,显示了君子的风范。他的傲骨含香,沁人心脾,即使千百载光阴流逝,我们依然用心为他吟唱。”

  师:大家说她们几位同学的作品写得好吗?

  生:好!(大声地)

  师: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作者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身处逆境,而情系国家、人民的宝贵情操,是中华民族最可珍贵的人文精神。这节课 我们充分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对本诗进行了赏析,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诗歌鉴赏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师: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课后思考】

  一、正思亮点

  本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所描写的情境。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的教学尤其要注重朗读,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断加深对诗歌感情、意境、内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让朗读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先是让学生初读诗歌以读准字音,之后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格律诗的要求,再由学生齐读,了解到学生朗读中的不足,又适时的对学生的朗读如在停顿、轻重、节奏、升降、情绪等的处理上进行纠正、点拨,在反复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从而初步感知诗歌风格,把握诗歌感情;学生在对诗歌的情感深入理解之后,再进行朗读,就更能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就更饱含诗韵,节奏也不由自主地显露出来。最后联读悟写。今年是伟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我们应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他。于是我请同学们写一段最想对杜甫说的话或为他写一段颁奖词。学生的表现还真不错,写出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是真正走进了诗人的心里,和诗人心气相通的表现,这也说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也得到了提升,达到了刘勰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二、反思改进点

  本次教学还存在有不足的地方。在品读诗人情感的时候,我让学生先解读诗歌归纳情感后朗读的环节应改为边赏析情感边吟咏诗韵,这样会更加可观可感一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教学环节设计得更加完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