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反思

时间:2021-12-19 16:39: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詹天佑》教学反思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詹天佑》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教学反思1

  句子教学不仅要分析句子的各种句型特点及其表述作用,分析句子的词语配搭规律和修辞手法,还要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其中虚词(特别是关联词)的用法,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和练习,逐步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律。在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必须重视理解,运用句子。

  一、重视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句(中心句)。

  这种句子或是直接表达了中心思想,或是跟课文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讲清这些句子,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中心。如《詹天佑》文章开头段:“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点题、点明中心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指导理解好这种类型的句子。

  二、重视指导理解和掌握对课文结构起重要作用的,具有概括性的句子。

  有的句子在课文中能连贯课文内容,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起着提纲挈领的总述作用,这些都是课文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讲清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它在文章中的作用,同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在教学上要注意讲解清楚。如《詹天佑》文中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概括性强,对全文起了总起的作用。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爱国的`精神。又如文中第三段:“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好这样的句子,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

  三、要注意讲解有象征意义和表达生动形象的句子。

  有的句子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如比喻、排比、反问、双关等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表达意思更为准确、鲜明、生动。这些句子往往能更好地表现课文的中心,在教学上更要重视讲解清楚。使学生能理解、掌握,并在实际上运用。如《詹天佑》文中有一句:“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句话不但说明了詹天佑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他爱国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很重要,并且让学生能课堂上练习说一说这种句式,从而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

  四、要指导学生弄清楚复句。

  复句比较复杂。它至少包含两个结构上相对,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的分句的句子。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各式各样的关系。根据它们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关联词语的作用,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九种,即并列关系、连贯关系、选择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和目的关系。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复句,特别是理解关联词语的作用,以弄清各个分句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它对表达课文中心思想的作用。如《詹天佑》文中写到:“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其中“……否则……”是假设关系复句,说明了修好铁路的重要性,也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不但……还……”这是递进关系复句,说明没有修好铁路的的后果。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结构比较复杂,意思密切相关,联系紧密的句子,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句群的层次,把各种关系搞清楚,才能层层深入,深刻理解詹天佑的爱国精神,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五、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比较难懂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中感情。

  有的句子字面上没有深奥的词语,结构也不复杂,但要理解还得一番思索。如《詹天佑》一文中有一句:“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为什么说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学生不容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才能理解。当时,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并且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京张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连外国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而现在在詹天佑的主持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这不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吗?要引导学生把这类句子的内在含意讲解清楚,认真读好。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句子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其他语文能力就可以逐步得到提高。

《詹天佑》教学反思2

  《詹天佑》一课我已上了三遍,但我总觉得只有第三遍才上得成功,原因是备课和讲课中进行了再创造,注意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前两次上这课,虽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效果不见得好。我也听过别的老师上这篇课文,发现不少学生并没有弄懂课文中的难点。在这篇课文中,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理解,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看挂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

  第三次上《詹天佑》时,我想,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有兴趣又容易理解呢应该让学生对这几个工程有立体感,还要让他们进入角色,来当詹天佑,当小工程师。

  于是,在上《詹天佑》第二课时前,我让两个学生抬来了一盆沙子倒在小黑板上,又让他们把沙子垒成“山”,拍紧。学生围上来好奇地问:“贾老师,下节上什么课呀”“下节不是语文课吗”“语文课怎么要沙子”我笑笑:“大家猜吧。”为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

  上课了,学生都望着讲台上的“沙山”。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指着“沙山”说:“这座‘山’就是居庸关,一会儿要变成八达岭,最后要变成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现在大家先读詹天佑是怎样开凿居庸关隧道的,谁读得认真谁就能当小工程师,上来开凿居庸关隧道。”读完,大家争着当小工程师。“小工程师”走上讲台,用两支铅笔同时从“山”的两端向中间插,表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隧道。我问:“这样开凿隧道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答:“如果测量不准,计算不精确,两头的隧道就会错开了。”学生从中体会了詹天佑的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开八达岭隧道,工程更艰巨了。“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小工程师”上来开凿八达岭隧道,先用两支铅笔从“山”两端向中间插,再用一支或两支铅笔从“山”的顶部向下插。我配合讲解,学生很快就弄懂了:两头向中间开凿就形成两个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别向两头开凿,也形成两个工作面,两口直井形成四个工作面,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就大大缩短了,这充分反映了詹天佑高超的才能和技术。

  讲到“人”字形线路,这座“沙山”又成了青龙桥附近的陡坡。我指着“陡坡”问:“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不是走弯路了吗”大家抢着答:“坡太陡,火车根本上不去,‘人’字形路减小了坡度。”我又问:“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涉及这个减小坡度的道理”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叫道:“《挑山工》!”“对了,挑山工上山走的是折尺形线路,就是为了减小坡度。又如环山公路的设计也是为了减小汽车上山坡度,骑自行车上山走‘之’字形线路也是同样道理。”我说。然后让“小工程师”在“坡”上架设“人”字形线路,学生争先恐后地上来用铅笔或尺子“架铁路”。

  “人”字形铁路修好了。“谁来当火车司机,开火车”我问。“我来,我来!”学生兴致勃勃。“火车司机”用一支圆珠笔或一支粉笔当火车,先做了“车头”“车尾”的标记,就开始“开火车”了。“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火车司机”边演示边讲解。

  下课铃响了,还有学生要上来“开火车”。这堂课,好动的、调皮的学生都得到了动手、动口的机会,他们听起课来也很专心了。同样一课,过去用三四课时学生还没全弄懂,现在两课时学生就明白了,而且学得生动、活泼、有趣。一盆沙子,几支铅笔——这不是什么复杂的教具,人人皆可找到,关键是老师备课、讲解要努力进行再创造。

《詹天佑》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教学难点: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录像老师,建构阅读话题

  1、现场老师:同学们,今天孙老师将配合光盘中的宋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詹天佑》这一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内容,回顾难忘岁月

  1、录像老师:詹天佑的铜像落成了,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题写吗?

  现场老师:速读课文,找到你认为最准确的句子。

  2、录像老师:出示句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读课文把相关语句划下来。

  现场老师: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划一划能表现詹天有杰出才华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

  3、现场老师: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三、精读:深入研读内容,体会创新设计

  1、现场老师:出示相关图表,同桌讨论后尝试用笔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2、学生讨论完成图表。

  3、录像老师:讲读相关语句,动画演示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4、现场老师: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指名学生演示火车上坡的过程

  5、录像老师:动画演示“人”字形线路上火车上坡的过程及讲相关故事。

  四、品读:再现动人细节,感情朗读课文

  1、录像老师:詹天佑的杰出佑来源于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

  现场老师:轻声读课文第4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2、录像老师:在修筑铁路的四年1400多个日子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詹天佑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出示相关语句。

  现场老师:组织交流,抓住文本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积累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3、现场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交流詹天佑当时遇到的种种困难。

  (2)教师引读:

  师:因为资金短缺,铁路修筑暂时陷于困境,此刻,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帝国主义者一直不放弃夺取铁路修筑权的野心,暗中阻挠,这时,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面对皇亲国戚横加干涉,无理取闹,詹天佑想:

  生(齐):“这是中国人……”

  师:亲友离开,女婿遭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

  生(齐):“这是中国人……”

  师:同学们,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的,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4、现场老师:孩子们,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詹天佑让人感动的细节,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五、研读:回眸百年沧桑,体会课文深意

  1、录像老师:帝国主义当时是怎样的表现呢?

  现场老师: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边读相关句子,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边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现场老师:孩子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回顾那一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不平静的,谁来读读让你的心情感到不平静的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主要从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上的高山深涧;技术条件落后;国人的期盼等角度,理解詹天佑面临的重重压力)。

  3、学生交流体会

  4、现场老师过渡: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六、活读:倾诉满腔情怀,升华爱国热情

  1、现场老师: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在张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铜像。孩子们,假如这一天,你亲眼目睹了铜像揭幕,我想,你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涌起很多感慨,你也一定有很多心里的话儿对詹天佑说。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课文里刚刚学过的词语:)

  阻挠要挟嘲笑毅然杰出爱国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回击竣工

  (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2、现场老师:同学们,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像,尽情地诉说心理话吧……

  3、现场老师:听着大家的发言,老师不由想起了很多很多,我的脑子里,出现得最多的画面,是电影《詹天佑》中的一个片断。1919年,詹天佑拖着重病之躯,登上长城,深情地说(师朗诵):“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4、录像老师:学习一首有关詹天佑的诗,升华感情,总结课文。

  附:板书

  20、詹天佑

  杰出爱国

  京张铁路

  《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材中新增设的一篇课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我利用优质资源课配合录像中的宋老师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我在场使这种新方法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感受:

  一、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我在反复观看优质资源课的基础上决定先让同桌研读课文相关内容后尝试画示意图,而后让学生观看宋老师录像中制作的课件动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二、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引导学生从搜集来的资料入手,去深入体会当时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并引导学生多遍朗读詹天佑想法的句子,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大概是受优质资源的牵制,我总想充分利用其优势,所以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并不充裕。

  2、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詹天佑》教学反思4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五、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精髓之处,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5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 “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充。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教学“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教学反思6

  <<詹天佑>>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重点让我们在课文的学习中,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詹天佑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成了京张铁路干线,并提前两年峻工。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藐视,颂扬了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本文先总后分的写法,爱国精神贯穿全文,紧扣单元主题,是一篇很好的爱国教育文章。

  在本堂课当中,课堂气氛活跃。我始终以杰出和爱国这两个字贯穿全文,突出了詹天佑的那一份爱国赤子之心,从而让学生的爱国激情在课堂上得到了一定的点燃,这也是我们第二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节课当中我大量的运用了信息技术。制作了教学课件,并在开头导入部分引入了声音和图片兼具的诗朗诵。以这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思维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课文的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手法是非常有效的。

  二、 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

  在高段的语文教学当中应重点放在学生语感的培养基础之上,学生的语感体从何培养,我认为在课堂当中加强学生的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新课标当中也明确指出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当中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们更为深入的去感受,从而走进詹天佑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那份爱国热情。

  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 课堂上采用“寓学于乐”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上课时我与学生共同探讨“示意图”的画法。既注意认真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在冠以“工程师”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这种“寓学于乐”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思想。开凿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学生不易理解,就让他们细读课文后画施工示意图,以图示意,交流心得,订正错误。设计“人”字形铁路,课文配有插图,让学生画示意图并不难,而对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了‘人’字形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这段话学生不易理解。为此,设计了画图和演示相结合的形式。而这些,都紧扣“领会詹天佑杰出的才干”进行。画了即说,演示后即解说,加深了对詹天佑创造才能的理解。

  四、 这堂课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1、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可以做更为深层次的挖掘。

  2、老师的上课手法过于单一,在以后的课堂当中应该尝试更多的教育、教学手法进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老师的板书设计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课文预习工作。

  五、小结

  综合这堂课的教学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课堂纪律非常好。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步伐,整堂课以学生思考、探索、讨论为主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则是课堂当中的引领者,这与我们现今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所吻合。学生读书很投入,但总觉得他们读书有点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或者是他们不懂课文的含义,要不怎么回答问题的人数那么少,可能主要原因是我的引导不得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会进行认真细致的反思,认真踏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詹天佑》教学反思7

  我在教小学课文《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1: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2: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因为读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救。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教学反思8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课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建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并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才干。

  这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原则设计教案,实施教学。

  一、抓重点段,以困难为背景,感悟人物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首先走进文章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进行与文本对话,做简单的批注,并把批注写到黑板上。这一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

  二、抓重点词句,以想象设情景丰厚人物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描写人物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以及“经常”“总是”一些关键词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进行朗读。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对人物的认识逐渐丰厚了起来。

  三、抓开凿隧道、设计线路的方法,以图解文字赞叹人物

  文章5、6自然段讲的是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方法,以及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内容。

  隧道的开凿方法,学生读书后通过画简单的示意图就能明白无须多讲。

  但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又能够体现出詹天佑超群的.智慧。所以教师就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体会詹天佑的智慧超群。当学生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又由引导者变成了参与者向学生提问“既然工作面多,就可以缩短工期,为什么不多开凿几口直井,这样岂不更快?”从而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体会人物卓越的智慧。

  最能体现詹天优质杰出才干的就是“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这一段学生在读文后画图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教师就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人字形线路在当时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能设计出来,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到叫“创新”教师随即追问“这种创新仅凭聪明和智慧就能想出来吗?”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了詹天佑的杰出,一种赞叹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突现以人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教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读读、写写、说说、画画、演演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詹天佑》教学反思9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争夺”、“争持”各造一个句子。

  3、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师:从虎门销烟引出出示课题

  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

  生:排队读齐读

  轻蔑在习字表中描一遍

  师:“岔道口”指的是什么?

  生:基本理解

  师:轻蔑藐视近义词嘲笑讥笑

  生:在此齐读生字词注意了字音的纠正

  杰出爱国接受任务修筑铁路提前竣工

  生:读课文

  师:根据题示(红字部分)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生:给与了适当的提示接受任务

  生:简单地介绍詹天佑的背景资料

  师:引导的非常巧妙从学生的介绍中引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生:读后面的句子和手中的资料,进一步感悟“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生:最早第一条完全我国京张铁路是我国的一项杰出工程

  能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去体会

  师:进一步强化,如何理解“第一条”?

  生:是完全有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的。也就是:以前的铁路多多少少都有外国人的参与。

  师:铁路“干线”?

  生: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师:如何理解“交通要道”?(出示了教师收集的资料)

  生:谈自己的理解。比较到位

  生:读课文进一步感悟

  师:不仅是一条铁路干线,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要求:看课文结合自己手中的资料自学课文。

  生:自学课文第二、三段似乎时间短了些(五分钟不到)

  师:困难一

  生:谈铁路修建的背景板书:帝国主义阻扰

  生:阻扰不能顺利地进行,百般阻止。北京到张家口市交通要道

  师:帝国主义是如何要挟的?软弱无能抓住清政府的弱点

  在课文的.讲解和引导过程中,注重了词义、字义的解释,包括字音的纠正

  投影出示的时间太长了

  师:困难二

  生:自然条件的困难难度大修筑的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

  师: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主线

  时间没有掌握好

  板书:詹天佑杰出爱国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扰

  恶劣的自然环境

《詹天佑》教学反思10

  《詹天佑》一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作为教学的难点。目的就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因为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因此,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看相关的课外书籍,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也考虑到有些学生条件有限在学案上为学生准备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和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资料。上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詹天佑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然后,着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在让学生理解、思考以上三个问题时,我采用了朗读和画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施工的情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施工的示意图,边画边向学生讲解,让他们思考和讨论个中的妙处,这节课在我的带动和引导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对示意图充满兴趣,然后,我有意请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上讲台,到黑板上再次画出示意图,并向同学们讲解图意,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节课,他们学得非常高兴,学得非常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虽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非常高兴,但是在完成“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问答题时,学生不能将自己的理解组织好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教会学生组织语言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要把教课文变成教语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詹天佑》教学反思11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修建的铁路干线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有三点值得回味。

  第一点是理解詹天佑面临的艰难社会环境。如何让学生了解这一点呢?通过拓展资料,学生知道了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尤其是科技能力处于世界落后状况。通过阅读第二段和第三段几个重点句子,学生了解到当时帝国主义的猖狂和对中国人能力的鄙视。

  第二点是学习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是如何勘测线路的`。在课堂上,学生抓住描写詹天佑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句子,仔细朗读,认真领会,体会到了詹天佑的决心和严谨负责的工作精神。

  第三点是学习詹天佑如何开凿隧道和如何设计“人”字形铁路的。学习如何开凿隧道时,学生先把句子朗读明白了,再自己在纸上画出来,通过图文结合,学生领会到这种设计的精妙。学习如何设计“人”字形铁路时,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这段视频的动画效果生动演示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体会到了詹天佑的智慧。

  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体会到在语文课堂上,在传承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方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詹天佑》教学反思12

  教学完了《詹天佑》,我总体的感觉还不错。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学生的这种表现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这个人物的品质的过程中显露的越来越明显和高涨。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1、对教学模式的运用,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学习课文时,我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师生共同感悟文章,最后通过美读再次体味文章相结合。可分成这样的三步:

  第一步、自读自悟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作者重点想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直奔重点,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建立起一个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二步、加强引导深入细致感悟

  当我们读这段话时,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对自学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

  刚开始时学生不能抓住重点把画面说具体,着急时,我说读了这些句子我仿佛看见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计算的身影。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的是詹天佑的坚定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脚步。

  学生听了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我仿佛看见了詹天佑背着经纬仪来到陡峭的悬崖旁进行定点、测绘;我仿佛看见了詹天佑不顾狂风怒号在山间勘测线路的身影……

  第三步、美读之中再体味,提升思想境界

  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

  片段1: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人物的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在读中既又一次品味人物的精神和文中表达的情感,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和优秀品质的熏陶。

  2、在动手之中促感悟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先自己用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再点名在黑板上画图。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以及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大多数学生画出了“人字形”线路时,师生一起用一支中间是白色,两端粉红色的.铅笔代表火车和火车头。让铅笔也就是两端都有火车头的火车在人字形的铁路上走了一遭。在这一过程中,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训练形式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以颁奖词开头,又以给詹天佑写颁奖词结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这两点是我在教学中感触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挖掘多处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如指导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不仅应引导学生从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还要让学生交流理解这样读的感受和为什么这样读。

  2、在讲开凿隧道时,无论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还是中部凿井法,既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又可以增加工作面加快工程进度。

  3、在交流收集资料时,过于放松,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还是一知半解。

  分析文章时因为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不多,在学习之初,学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随时要补充相关的资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感悟,又耽误了一些时间。以后我还有做到离学生生活时代远的课文让学生自行了解相关内容,教师补充全相关资料。

  4、教师的导的功能发挥不及时。在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的风采时,我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四、五、六节全面体会詹天佑的风采。教学时只有一个人谈到人字形线路,我应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从人字形路线、开凿隧道认识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大多数学生大谈特谈詹天佑勘测线路,易给人造成第四节重复学习的印象。

《詹天佑》教学反思13

  本文是写了中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事迹,学习本文,资料的收集很重要,因为詹天佑所处的年代很特殊,所做的事情也很特别,要突出本文教学重点:了解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就不能不提一提当时的背景,而这是理解上的难点,光靠文中第二自然段所提到的内容是不够的!当时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幸好京张铁路不满四年竣工,否则清政府都被推翻了,那该怎么办呀?

  这是一个附带的小问题,反映出学生常识知识不够,首先推翻请政府的`是什么人?铁路对谁有益?其次不论上哪个政府都不可能做一件违背于国于民有利事情的!通过老师这么一点拨,学生经过这么一个过程,使得他们进一步明确了资料搜集工作的重要性!当然收集信息很重要,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今后教学中也要注重这方面的培训!

《詹天佑》教学反思14

  学校举行了30周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之一-------课堂教学比赛,我们中高段执教的是第十二册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以下是我在上课时的两个片断,以及反思。

  片断一:在揭示课题,交流学过的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有哪些课文后,我简单作了小结:这些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文章,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具有崇高的品质,那么你了解的詹天佑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大家来汇报一下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我说完后,有二、三名同学举手,我又鼓励了几句,但情况并没有大的改变。后来,我叫了两名同学来汇报。

  片断二: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我设计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感到非常(),因为()。”这个填空。当我出示了这个填空,让学生在充分地细读课文第二、三段后,来讨论时,我发现举起的手廖廖无几,这样的讨论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分析: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我都有自己的意图。《课标》中明确规定,第三学段的学生必须初步学会查找资料的办法,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上课前一天的傍晚,我布置了让学生运用各种渠道去寻找詹天佑的资料的任务。设计上述的填空题,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并能在阅读中有所悟,有所得,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本以为这二个环节,都应该是给了学生一个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特别是第二个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也应当是一个高潮。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由此来深刻地体会本文的中心,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上课时,我自己尽可能是激情澎湃,而学生却是平静如水。我想造成这样课堂氛围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备好学生的这一课。虽说上课前,听班主任老师交待过,本班学生不爱发言,但总以为这是六年级学生的通病,在正式课堂上,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启发,情况总会有所转变。于是,就这样轻松上阵了。

  反思:要上好一堂课,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学生的课,的确很重要。因为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现状应该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中上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上课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然后把这种了解融入到你的课堂设计中去。如在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中,当举手的学生很少时,你可以抛出你所准备的詹天佑的资料,说前半句,让学生接后半句,或在某一方面,你说一句,让学生来补充。这样愿意说的学生可能就多了。因为课后调查表明,学生的这一步工作,不是没有做,有好多学生确实是找到了不少资料,不知从哪说起,所以不如不说。那么这样的提示显然能起作用。而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的冷淡反应,更是由于教师教学设计上没有体现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铁路工程师,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如电脑工程师之类的人。还有本文所写的事是发生1904年,距今100年前,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学生丝毫没有体验。鉴于这两个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填空时,应当有大量的铺垫。特别是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要对学生有所交代,要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其次,对于朗读渲染的力度不够。在做这个填空之前,已让学生找到詹天佑在修筑这条铁路时遇到的困难,进行朗读体会。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于加强,教师本可以发挥自己的朗读优势,进行朗读上的有效指导。这样让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得以体现,至此,再来完成填空定会觉得轻松,会愿意交流。

《詹天佑》教学反思15

  詹天佑是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詹天佑顶着帝国主义的重重压力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原本设想上这课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会比较好,没想到临时没调整过来。于是就临时随机应变,改在教室上,没想到效果挺好。上完《詹天佑》这一课,一种愉快的感觉油然而生。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将预习时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詹天佑的初步印象,再让学生读课文看作者是抓住什么写詹天佑的(即中心句),进而抓出关键词”爱国“、”杰出“,然后围绕这两个词逐步分析课文。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一条非常明晰的条理。

  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在教学”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提问法、绘图法和演示法。在进行到第五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遇到了那些困难? 2、分别采用了那些不同的方法开凿?这两个问题不难,但一定要细细读书才能完成,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读书了。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把开凿隧道和过青龙桥的方法记在头脑中,于是我趁热打铁激励学生:”詹天佑早就将隧道修筑成功了,你们能将这两种隧道的开凿方法用简图表示出来吗?看那位同学、哪个学习小组画的简图美观实用。只见学生先是认真仔细地读书,然后结 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图示,细细的揣摩、端详,最后在纸上认真地画着。我巡视了各小组的成果,发现有个通病:1、表示开凿方向的箭头大都画在山腰,还有些小组两端的箭头没对齐。2、许多学生把箭头画到了山的中间。3、在八达岭隧道的开凿图示上许多同学忘记画向下的箭头,把从中间向两边的箭头画得非常地小,和其他两组箭头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我把画得好的`和有问题的图示分别张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在对比中找出错误,加深了记忆。并及时表扬了各小组合作成功,孩子们都喜笑颜开,这时我话锋一转:上一自然段中,詹天佑是怎么要求工作人员的?他们再次将“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读了一遍,我相机说道:“是呀,如果工程人员画图有半点马虎的话,就会给工程带去不可估量的损失,你们说一个小小的箭头的位置关系重大吗?”孩子们都凝重地点了点头,“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有了上一段的学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因此在解决过青龙桥的陡坡问题时我提出了既要画图又要实物演示的要求。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他们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看到他们的认真劲,我心里真甜。但是我心里也没底,什么工具都没有,怎么演示啊?出乎意料,他们在实物演示时,利用了手边的文具盒、橡皮等小东西,演示的时候再加上生动的讲解,整个这段我就一点也不用讲了。在玩中,他们充分领略了詹天佑非凡的才智,深深被他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所服。

  我为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获得成功而高兴!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