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班音乐教案范文集锦八篇

时间:2023-06-04 13:18:42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班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班音乐教案范文集锦八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感受,初步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形象的关系。

  2、会听音乐做游戏,体验角色游戏的快乐,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袋鼠图片(大、小各一个)、钢琴、

  幼儿已会听“大灰狼”的音乐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练声

  A:1313∣5 —∣5353∣ 1—‖

  小猫怎样叫?喵呜喵呜喵!1234∣5— ∣ 5432∣ 1 —‖

  小猫怎样叫?喵呜喵呜喵!

  B:1313∣55 . ∣5353∣ 11 .‖

  小 猫怎样叫呀?喵呜喵呜喵呜!

  1234∣ 55 . ∣ 5432 ∣11 . ‖

  小 猫怎样叫呀?喵 呜喵 呜喵呜!

  2、听音乐游戏

  A——活泼快乐的旋律:幼儿学习各种小动物快乐的自由游戏。

  B——低沉缓慢的旋律:

  幼儿扮演的各种小动物立即原地蹲下不动。

  A——活泼快乐的旋律:幼儿学习各种小动物恢复快乐的自由游戏状态。

  3、出示袋鼠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小朋友的歌声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袋鼠)

  “还有谁来啦?”(袋鼠乖乖)

  4、引导孩子热情有礼貌地向袋鼠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旋律

  (1)在录音磁带的背景音乐下,袋鼠向全班小朋友问好,说明自己的来意。

  “我知道今天许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到小(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我和我的乖乖也想来玩一玩,你们欢迎我们吗?”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幼儿向袋鼠问好)

  (2)老师以袋鼠的'身份范唱歌曲,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袋鼠妈妈和她的乖乖还准备了见面礼呢?这个礼物是一首好听的歌曲,你想听吗?”

  (3)提问歌曲内容,幼儿泛说

  “歌曲里唱了些了什么?”

  (4)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感受歌曲。

  “歌曲里唱的真的是小朋友说的那样的吗?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5)教师提问,教师用歌句总结回答,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A:袋鼠妈妈有个什么?

  B:袋袋里面装着什么?

  C:妈妈和乖乖怎样?

  (6)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唱歌,教师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提示幼儿歌词。

  2、歌表演

  (1)激发起幼儿扮演小袋鼠的兴趣

  “袋鼠妈妈和它的乖乖在一起好幸福哟,何老师也想来做一次袋鼠妈妈,可是谁来做我的乖乖呢?”

  (2)教师引导幼儿如何扮演袋鼠乖乖。(双手抱住老师的脖子,双腿环绕于老师的腰部)

  (3)引导幼儿在歌词“相亲相爱”处做一亲密动作表示乖乖对妈妈的爱。(如亲吻等动作)

  3、亲子游戏

  “今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来了,袋鼠妈妈和它的乖乖邀请你们一起游戏,请你快快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4、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旋律下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游戏的时候,何老师听见了一个声音,你们听见了吗?”(教师弹出低沉缓慢的旋律即听音乐游戏的旋律B)

  “大灰狼来了怎么办?”(蹲下不能动,家长要保护好自己的乖乖,等大灰狼走了才能动)

  4、完整游戏——辨别不同的音乐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仔细听音乐旋律,大灰狼来了,千万不能动,否则要被大灰狼捉走的,要等大灰狼走了才可以动”

  A:歌曲《袋鼠》旋律,亲子快乐歌表演。

  B:低沉缓慢的旋律——家长保护自己的乖乖原地蹲下不动。

  A:回复《袋鼠》旋律,亲子快乐歌表演。

  三、结束部分

  带幼儿去室外游戏——活动结束

  “太阳公公也想和我们一起做这个游戏,我们去太阳公公那吧。”

  音乐创编:母鸭带小鸭

  活动目的:

  1、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引导幼儿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仿编成歌曲并能大胆的唱出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1、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2、引导幼儿根据旋律唱成歌曲。

  活动准备:背景图小动物录音带皱纸

  活动流程:

  律动进场——集体舞——学编歌曲——集体律动——退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鸟飞》进场

  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玩好吗?

  二、集体舞蹈:欢乐舞

  有那么多小动物欢迎我们,看看有些谁?你们开心吗?一起来跳个欢乐舞!

  三、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

  (一)、听(呷嘎嘎、呷嘎嘎)母鸭带着小鸭也来了,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1、集体唱一遍歌曲《母鸭带小鸭》讲评(分强弱唱)

  2、再唱一遍歌曲。

  (二)、学编歌曲

  动物园里会唱歌的小动物可多了,今天我们要来学个新本领,把这些小动物也编到《母鸭带小鸭》这首歌曲中来唱。待一会在你们编得时候先讲你编得小动物是谁?它是怎么唱歌的?它会干什么?

  1、幼儿示范编(请一幼儿讲讲想给谁编?它怎么叫?会干些什么?然后念一念再唱一唱。)

  2、幼儿自由讨论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歌曲(5—6组幼儿)。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歌词,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集体律动

  引导幼儿每人唱自己编的歌曲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五、《走路》退场

  动物园里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我们到别处去看看。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随音乐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棉花糖的变化。

  大胆地猜测故事情节,感知食物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跟随音乐探索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棉花糖。

  难点:自主表现棉花糖的变化。

  活动准备

  认识棉花糖,了解棉花糖的制作过程,故事音乐《棉花糖》、轻音乐一首,语言CD故事《小佳的棉花糖》。

  活动过程

  小佳的棉花糖

  回忆关于棉花糖的经验。

  小朋友,你吃过棉花糖吗?棉花糖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是什

  么味道的?

  你见过会变的棉花糖吗?

  聆听音乐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小佳在老爷爷那儿买了怎样的棉花糖?

  棉花糖先变成了什么?像什么一样大?它变得越来越大,又

  像什么?

  随风变形的棉花糖

  猜测棉花糖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

  一阵风吹来了,棉花糖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它可能变成了什

  么?

  棉花糖可能变成了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好看的动物……

  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棉花糖的变化。

  如果你是小佳的`棉花糖,你会变成什么呢?

  听,风来了,棉花糖变咯!

  奇妙有趣的棉花糖

  跟随故事音乐表现棉花糖的变化。

  小佳来买棉花糖咯,棉花糖宝宝们准备好吧!

  棉花变成了篮球,变得像汽车一样大,变得比大楼还要高、还要大……

  突然一阵风吹来,棉花糖开始摇摇晃晃了,哇,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创造性地表现棉花糖的变化。

  天空中的棉花糖变成了……

  太阳出来了,小佳的棉花糖慢慢地融化了。

  拓展故事,重复进行游戏。

  我们再做一些不一样的棉花糖,和风姑娘做游戏吧!想一想,你想变成一个怎样的棉花糖?

  活动延伸

  1.将音乐及幼儿涂鸦的棉花糖图片投放到表演区,吸引幼儿根据图片进行自由想象,进行表演游戏。

  2.在生活区投放棉花糖机,指导幼儿自己制作有趣的棉花糖。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A段与B段旋律不同的情绪,初步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3、体验小狗嬉戏的快乐。

  重点

  感受A段与B段旋律不同的情绪,初步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难点

  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条自制的"尾巴";《小狗圆舞曲》的'音乐、小狗的叫声;相关的PPT

  经验准备:和家长一起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和小狗喜爱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A段。

  1、幼儿聆听A段旋律第一遍,感受快速、活泼的音乐情绪。

  2、幼儿聆听A段旋律第二遍,初步感知旋律与音乐形象。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开心吗?""音乐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呀!"(快快的)

  3、幼儿聆听A段旋律第三遍,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提问:"其实,这段音乐里还藏着一只小动物,会是谁呢?你们来听听。"

  4、请幼儿用动作表现,请其他幼儿模仿跟学。

  二、音乐欣赏B段。

  1、播放B段音乐,感知音乐变化。

  提问:"小狗玩累了,这个时候它会干什么呢?"(播放B段音乐)

  〇幼儿用动作表现。

  提问:"你怎么知道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音乐里)

  "那这个音乐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

  2、随乐集体表演。

  三、再次欣赏--A段。

  再次欣赏A段音乐,体验音乐得再次速度变化。

  四、欣赏《小狗圆舞曲》,并自制"尾巴"让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1、边完整欣赏音乐,边游戏。

  2、介绍音乐名称及作者。

  五、结束部分

  完整播放《小狗圆舞曲》,在结束部分引导幼儿随着配班教师离开活动现场。

  延伸活动:自制乐器、传统乐器让幼儿尝试随着节奏演奏,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1、对活动素材的思考

  动物一直是幼儿所热衷表达表现的内容,结合现阶段的主题活动《学本领》,围绕本学期我们小班组的研究重点“小班融合集体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素材选择的研究”,我借用《熊爸爸搬家》这个作品,让幼儿亲密接触喜欢的动物。熊爸爸熬搬家,由于东西太多,需要请动物朋友帮忙。于是通过大动物、小动物出现时音乐的明显对比,让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充分感受两种不同音乐(欢快的、低沉的)的性质。同时,在帮助熊爸爸搬家的愉快过程中充分体会帮助朋友的快乐,从而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2、幼儿经验的思考

  小班幼儿对动物有着特别的喜欢之情,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学本领”的活动,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小动物的关注度逐渐增强,也了解了各种小动物不同的动作特征,并能进行相关的模仿,同时根据小班幼儿认知特点,我注重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力图“让孩子在情景中学习”。所以我选择了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小兔子和大象的形象入手,便于幼儿理解和模仿。

  3、对活动价值的思考

  二期课改强调教育的整合,对年龄越小的孩子来说,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多元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试着从教育的整体背景下思考整合的问题。《熊爸爸搬家》这个情境形象有趣,基于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采用听辨和模仿两种形式,极大地激发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情境性的`音乐游戏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性质。

  4、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游戏导入部分,老师采用开汽车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音乐欣赏部分,教师采用倾听的模仿两种方式让幼儿感知音乐不同的性质。在音乐游戏部分,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听辨性质不同的两种音乐。

  游戏体验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多处采用模仿游戏。

  操作体验法:幼儿在教师地指导下,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按一定的要求,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活动,学习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法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法,对幼儿而言是幼儿自身学习的重要方法,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操作去寻求答案的活动,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发展幼儿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受到两种不同(欢快的、低沉的)音乐的性质。(重、难点)

  2、乐意扮演动物角色,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一起去郊游。

  过渡语: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提问:

  1、这里有幢新房子,是谁的家呀?

  2、熊爸爸的新房子怎么样?它今天正准备搬新家呢,你们搬过家吗?搬家的时候要搬得东西多吗?

  二、欣赏感知:听听谁来了?

  1、播放欢快的音乐

  提问:今天有两种动物朋友要来帮熊爸爸搬家呢,听一听,是谁来了?

  提问:这段音乐听上去感受怎么样?你觉得是谁来了?为什么?(先用手的动作尝试后集体练习。)

  小结:小兔子走路蹦蹦跳跳,就像这段音乐一样,很欢快。

  2、播放低沉的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听上去跟前面一段音乐一样吗?你觉得是谁来了?为什么?

  (先用手的动作尝试后集体练习。)

  小结:大象很重,所以走起路来脚步声很重的,就像这段音乐一样低沉。

  3、幼儿听辨完整的两段音乐,并进行模仿。

  三、尝试表现:动物们搬家忙。

  1、提问:你们想不想也来做做小兔子、大象,帮熊爸爸一起搬新家啊?

  (幼儿自由选取动物胸饰后互相讲讲自己是谁。)

  2、请动物朋友们根据相应的音乐动一动、热热身,准备帮忙搬家。

  3、幼儿听音乐帮熊爸爸搬家。

  (播放音乐,幼儿扮演的动物根据相应音乐选一样物品进行搬家游戏。)

  四、分享交流:给熊爸爸送礼。

  过渡语:今天熊爸爸搬家,有你们的帮助他可开心了,熊爸爸带来了一大罐糖果,熊爸爸要谢谢你们帮他搬家,请你们一起吃糖!

  活动延伸:

  可在角色游戏中提供其他类型的音乐让幼儿听辨,模仿。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使用响板模仿鸭子的叫声,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反复感复倾听歌曲,能更好地感知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

  3、感受鸭子愉快的心情,并激发幼儿大胆的表现欲望。

  活动准备

  1、主材料:乐曲响板、鸭子头饰。

  2、辅助材料:音乐歌曲《母鸭带小鸭》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

  老师讲述故事:在一个池塘边,有一群快乐的鸭子们在那里戏水。它们一边快乐的唱歌,噢。原来是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子在那里唱歌。小朋友们,知道鸭子是怎样唱歌的吗?

  二、使用乐器响板,拍击歌曲节奏

  1、老师边唱边拍节奏,让幼儿欣赏并感知节奏。

  老师:快看今天鸭妈妈把谁请来了?是我们的新朋友响板。今天它为我们唱首好听的歌吧!

  2、欣赏音乐,并拍节奏。

  老师模仿小响板边拍击边说:请小鸭子们边听边伴奏吧。

  你们听到了什么?

  3、重点节奏节拍练习,使用响板拍击节奏。

  (1)×××(2)××××

  嘎嘎嘎嘎嘎嘎嘎

  三、唱唱跳跳,歌表演

  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母鸭带小鸭》,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快乐的演唱。

  2、引导幼儿歌表演。在教室里围成一个圆形,边用响板拍击节奏,边围成圆形,学鸭子走路。

  四、音乐游戏

  老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小鸭子,随着音乐节奏鸭妈妈去请小鸭子跟在鸭妈妈身后,最好邀请一长串的小鸭子,集体变成小小演奏家,跟在鸭妈妈身后高声歌唱。

  五、活动结束

  整理材料,装回袋子,放回盒子。

  活动反思:

  《小鸭小鸡》这个音乐活动的目标就是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我先带领孩子们学习用断音唱小鸡、小鸭不同节奏的叫声,初步学习有控制的演唱。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在演唱“呷呷呷、叽叽叽”这些象声词时,有的孩子总会刹不住车,原来歌词中是有两个“呷呷呷、叽叽叽”,但是幼儿在演唱时,唱完两个后还会接着唱,于是这时候我就想了个办法,在唱完两句“呷呷呷、叽叽叽”后,在接下去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符那里就拍一下手,提示幼儿要换一句歌词了,结果几遍下来,刚才的现象一下子好多了,可见运用手势与动作对幼儿暗示后,就能解决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小困难。

  如果一堂课让幼儿不停地唱,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如果加上一些有趣、形象的动作,就能提起幼儿活动的乐趣,加强活动的效果。在《小鸭小鸡》中,歌曲中的两个主角,小鸭小鸡是幼儿很熟悉的,而且也知道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做小鸭和小鸡,所以在活动中,我一边让幼儿歌唱一边让幼儿表演,唱“呷呷呷”时就表演小鸭的动作,唱“叽叽叽”时就表演小鸡的动作,有了动作的融入,孩子们唱得非常带劲。

  小班的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让幼儿在一堂活动中,从头到尾来学习记忆歌词演唱一首歌曲,那么我想没有多少幼儿能够坚持到底。教师适当地加上一些手势与动作,即用老师的手势来传达歌词的意思,让幼儿理解歌词,再让孩子们和教师一起做做歌词的动作,那么我想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设计:林虹

  一、设计思路:

  树是儿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本课以此为题材,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立体造型练习。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大树妈妈”的生动情境导入新课,并以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能初步创编树的造型并随乐曲节奏表演。

  3、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光盘

  2、幼儿已学会了鸟飞的律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多媒体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二、教师手拿大型树叶扮演大树妈妈,进行表演唱两遍,幼儿边听边摇晃身体做风吹大树状。

  (用多媒体光盘放音乐)

  三、启发幼儿创编各种树造型。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模仿其中较好的造型动作,边哼音乐边随乐曲做动作。

  四、分角色表演。

  教师扮大树妈妈,幼儿扮小鸟,小鸟围在大树妈妈身边做鸟飞,睡觉,刮风下雨及依偎大树妈妈的动作。

  五、结伴表演。

  三、点评:

  这个活动是基于幼儿年龄、幼儿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创设环境、氛围,利用多媒体让幼儿表达已知,在设置的几个环节中层层递进,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不仅运用师生互动发展幼儿,还运用生生互动,促使幼儿互相传递信息,互相感染情绪,在游戏中获得成功。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在音乐教学之前认真考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在活动设计时,教师旨在充分挖掘活动中的音乐元素,并结合幼儿园思维特色,在情景化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小鱼游的不同姿态,感受音乐的优美。

  活动目标:

  1、 大胆尝试用手的不同动作表现小鱼游。

  2、 在优美的旋律中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重点:运用手不同的方位变化和动作表现小鱼游的姿态

  难点: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小鱼游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掌握最基本的鱼游动作。

  物质准备:

  1、音乐,鱼儿游的视频,彩色袜子等。

  2、活动室场地布置:背景装饰有立体的水草、珊瑚、石头道具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学做小鱼体验音乐的优美

  (一)模仿鱼游——师生进入游戏场景

  提问:小鱼尼莫生活在哪里?

  你们能像妈妈一样游到它的家吗?

  (教师扮演鱼妈妈,鼓励幼儿用学过的动作来表现小鱼游动。)

  (二)畅游大海——复习巩固鱼游的基本动作

  1、了解鱼游动作和手的甩动之间的关系

  重点提问:小鱼怎样才能使自己游起来?

  如何让小鱼游的快?(尾巴甩的快)

  小结:小鱼是靠尾鳍、鱼鳍帮助它游水、掌握方向。摆的速度快,游的速度也快。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甩动双手。

  请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小鱼游的很美?

  (三)鱼儿共舞——感受旋律的优美

  1、欣赏旋律

  重点提问:音乐听起来感觉如何?(幼儿回答:很美、听了想睡觉……)

  2、感受音乐

  (1)师生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各部位。

  (2)师生共同随音乐模仿鱼游。

  (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巩固已有的基本动作经验,并通过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法感知音乐的特性,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尝试表演——模仿鱼游的各种姿态

  (一)师生互动——一条小鱼游啊游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颜色及花纹。

  重点提问:尼莫的朋友好看吗?为什么?

  2、打扮小鱼,随音乐进行各种方位的游动。

  (1)小鱼穿衣服

  引导幼儿双手套上彩袜,说说自己是什么鱼。

  (2)模仿一条小鱼游啊游

  重点提问:怎样让自己变成一条鱼?

  (引导幼儿发现将双手掌心合拢,在胸前左右摆动,如鱼儿游动)

  (3)随音乐游动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一条鱼儿的不同方位游动姿态,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转弯游等。

  重点提问:这条小鱼正在往哪里游?

  (在幼儿模仿的过程中,教师以鱼妈妈身份不断观察幼儿的姿态,并有意识的帮助幼儿交流不同方位的鱼游动作)

  (二)生生互动——两条小鱼游啊游

  1、幼儿用手表现鱼游的不同方位,丰富动作表现经验。

  重点提问:一条鱼太孤单,怎样变出两条小鱼?

  (教师引导幼儿在一条鱼游的基础上探索两条鱼游的动作,如两只小手分开摆动。)

  2、激发想象,鱼儿间的互动交流。

  (1)重点提问:两条小鱼在一起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如:玩滑滑梯、捉迷藏、荡秋千、跷跷板、转圈圈等)

  (2)请幼儿演示自己独创的鱼游动作,引导同伴猜测鱼儿在干吗。

  3、幼儿随音乐表现两条小鱼游。

  (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有意识地对幼儿给予动作指导)

  (三)与环境互动——许多小鱼游啊游

  1、观看视频,熟悉鱼儿嬉戏的情景。

  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鱼儿在水草、珊瑚间穿梭的情景。

  重点提问:尼莫的朋友怎样和水草、珊瑚做游戏的?

  2、引导幼儿与活动背景进行互动。

  教师以鱼妈妈身份带领幼儿进入水草丛中,模仿鱼儿雨水从游戏的情景。

  重点提问:鱼儿鱼儿你在干吗?

  (幼儿回答;我在亲亲水草;我在捉迷藏;我在找东西吃……)

  3、根据音乐的提示进行游戏

  (1)教师交待游戏要求:当音乐停止时,小鱼躲在水草旁;

  当音乐响起时,小鱼继续自由游。

  (2)师生共同游戏若干次,教师以鱼妈妈身份提醒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变化。

  (从一条小鱼游,到两条小鱼游,再到许多小鱼游,教师以妈妈的角色,利用游戏化的语言和场景结合,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探索不同方位的手部动作变化,表现鱼游姿态,调动生活经验想象鱼儿的嬉戏内容,为幼儿的表达表现予以新的挑战。)

  三、接受邀请——游向新的快乐水域

  教师扮演鱼妈妈带着孩子游向新的水域

  活动反思:

  “创造性韵律活动”是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赋予个性和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的身体动作。针对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模仿,但注意力易分散、情绪易受影响等特点,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选择了幼儿熟悉且喜欢的`小鱼作为音乐形象,通过看看、说说、变变、游游,在情境中、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幼儿表现美、感受美,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一、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层层推进。

  幼儿年龄小,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时期,以生动有趣的游戏贯穿始终,在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达表现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中从一条小鱼游到两条小鱼游再到许多小鱼游,层层递进的同时,又给幼儿不断想象与探索的空间。如何让自己变成美丽的小鱼,两条小鱼喜欢怎么玩,许多小鱼喜欢与水草、珊瑚玩什么等等,打开幼儿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仅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韵律动作,还创造出了捉迷藏、滑滑梯、跷跷板、荡秋千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俗话说,生活经验是幼儿想象的基础,幼儿头脑中有丰富的表象,在身体动作时才能够迁移已有的经验,进行模仿与创造。

  二、巧妙运用“袜子”,帮助幼儿主动思维、展开想象。

  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五彩袜子”,将幼儿将幼儿带入身临其境的活动中,不仅唤起了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更能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小班幼儿的兴趣不断被激发。

  专家点评:

  以情景化游戏的方式,在音乐中感受模仿鱼游动作,快乐而随意。探索了激发小班上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编动作的潜能之方法。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学情分析:

  体态律动学是瑞士心理学家达尔克罗斯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小班音乐活动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小班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稳定性差、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我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乐曲的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律动,使音乐与体态韵律活动融为一体。然后通过情景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感知、理解韵律动作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意义,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反应能力和手脚协调能力。同时,选择世界名曲作为活动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从小感受不同的世界名曲的特色,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并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2.使幼儿乐意用身体表现叮咬、飞舞和拍打动作。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幽默曲》的分段音乐、完整的《幽默曲》音乐、小蚊子跳舞音乐。

  活动过程:

  1.以“我和小蚊子跳舞”游戏作为开始

  (师做被蚊子叮咬状,并表现出非常痒的样子)“小朋友,我怎么了?我被小蚊子咬得好痒呀,你想不想来玩这个游戏呢?那请你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玩‘我和小蚊子跳舞’的游戏,好吗?”(幼儿玩游戏)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现在想让小朋友自己扮演小蚊子和自己玩游戏,应该怎样玩呢?”(幼儿尝试用另一只手来叮咬自己的身体)

  分析: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加入教师的动作暗示,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第一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一只淘气的小蚊子飞在了我的手上,它咬了我一下,好痒呀!”(教师用一只手分别从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耳朵、头硕等部位用五指轻轻敲过,并表现出特别痒的滑稽的表情)

  “小蚊子都咬我哪里了?”

  “小朋友想不想玩一玩?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

  分析:此环节中教师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让幼儿理解乐曲的第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并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蚊子叮咬的部位培养幼儿的顺序感。

  3.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第二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一只小蚊子飞来了,它要飞到哪里去呢?又一只小蚊子也飞来了,它看了看小朋友,心里想;‘我要飞到哪里去呢?’飞呀飞呀!小蚊子很高兴,在欢快地向小朋友们表演它们的飞行绝技。这只小蚊子落了下来,另一只小蚊子也落了下来。”

  “小朋友,你想不想来学一学小蚊子飞舞的动作?让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

  分析:教师在这一环节用双手不断地交换,做出蚊子不停的飞舞的动作,并用动作提示幼儿:眼神要关注双手飞舞的状态。

  4.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第三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小朋友来听一听这段音乐,这段音乐表明小蚊子要干什么了?我们来表演一下。(第三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相同)小蚊子又飞来了,咬得我好痒,小蚊子可真调皮呀!”

  5.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第四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小蚊子咬了我后,我又痒又难受,我一定要抓住它,教训一下这些调皮的小东西。谁有好的办法来抓住这些调皮的小蚊子呢?”

  孩子们互相讨论。

  “我用手去抓。”

  “我做一个苍蝇拍来打蚊子。”

  “那我们怎样来扮演拍子呢?”(通过讨论,大家同意握紧双手来扮演拍子,不停地拍打蚊子)

  “小蚊子可真狡猾,跑掉了,这里面还有一只我们赶紧抓住它,相反的.方向还有一只,我们要努力呀,终于抓住了。”

  “好玩吗?你想不想玩?让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

  分析: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抓蚊子的方法,从而调动幼儿口头参与的积极性,并拓展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活动达到高潮。

  6.重复之前的动作,将音乐分段进行表现

  “孩子们,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玩一次好吗?”

  7.教师依据音乐讲解故事,并和幼儿共同随音乐进行表演

  “夏天来了,小蚊子们跑了出来,跑到了我的身上,它咬了我的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脖子、头。好痒呀!”

  “好多调皮的小蚊子又飞了过来,它们在得意地表演自己的飞行绝技,慢慢地落了下来。”

  “调皮的小蚊子,把小朋友咬得这么痒,我们一定要抓住它,快,拿起拍子,用力地拍.这边有一只,那边还有一只。好累呀!休息一下。”

  分析: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边讲述故事边表演的方法将整首乐曲的内容完整地表现在幼儿面前,将名曲律动更加游戏化,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参与律动活动,并主动地表演整首乐曲。

  8.活动结束

  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以增进幼儿与父母共乐的情感。

  “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你还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