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03-15 15:23:34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端午节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教案(精选15篇)

端午节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目韵味。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子一个,长方形纸、彩色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引发幼儿兴趣。

  2.初步了解端午节。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重点引导幼儿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阴历的五月五日。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给幼儿讲《端午节的`传说》,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阴历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为端午节。

  4.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师:端午节那天,人们都有那些风俗习惯?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那天人们有很多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制作香囊。

  5.体验包粽子。

  (1)让幼儿用长方形纸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纸绕并进行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作品并评价。

  6.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包的粽子都不错,回家后把你们学会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活动反思: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端午节教案2

  一、活动来源: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大班年龄段节庆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三、大班节庆活动实施概况:

  1、屈原的故事(语言)

  2、童谣《拍手歌》(语言)

  3、感受赛龙舟(社会)

  4、美丽的龙舟(艺术)

  5、龙舟竞赛(健康)

  6、我爱吃粽子(科学)

  四、端午节庆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1。各班级幼儿进行手工粽子折纸和涂色,并进行环创布置;

  2。大班活动领域三楼音美大厅走廊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展板三个班级一组,主题明显,体现端午主题活动;

  4。龙舟的制作,六个班级合作制作;

  5、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3、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

  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

  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

  ③动手区: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

  4、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五、家园共育: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可以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一起包粽子活动(大一班),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端午节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

  二、展示与交流

  1、汇报生字词。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

  (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

  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感情朗读。

  三、反馈与检测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

  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导入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二、展示与交流

  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

  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3、组织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引导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

  (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

  ●投江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

  ●人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通过5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

  (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

  (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6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

  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

  三、反馈与检测。

  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

  3、指名在全班复述。

  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2、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百姓——爱戴——纪念屈原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

端午节教案4

  活动:

  话说端午节

  重点领域:

  (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

  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

  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端午节教案5

  执教者:

  班级:

  时间:

  课 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并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2、以鸭蛋为造型对象进行装饰表现的技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利用鸭蛋为表现对象,学习在鸭蛋上作画的技巧。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与习俗的资料、准备绘画工具,鸡蛋。

  2、教师:准备相关信息资源。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导入。

  二、 导入:

  师:同学们,再过不久,端午节就要到了。你家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答:(吃粽子,在门口挂艾草,吃鸭蛋等等)我们、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在每年的这一天庆祝传统节日。

  三、交流资料,认识端午:

  1、介绍端午节

  播放FLASH《端午节的由来》

  师: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以各种活动来庆祝节日,谁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生答师补充

  师:端午节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楚国被秦国打败后,屈原悲愤投江了,这天正是五月初五,爱他的人们怕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到江里去喂饱鱼虾,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以吃粽子的方式来怀恋他呢!

  2、 端午节的风俗:

  师问:据你所知,中国民间还有哪些端午风俗?

  生答: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吃咸蛋。 ①谁来说说划龙舟习俗的由来?

  欣赏各种龙舟比赛的图片,介绍龙舟比赛活动总结民族精神(课件欣赏)

  师:原来人们划上龙舟是为了去打捞屈原的尸体,渐渐地就变成了现在端午节上的`民间活动啦,看龙舟就是把船做成了巨龙的模样……它也体现了咱们民族的精神就是团结协作、奋勇拼搏!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看还把老外也吸引来啦!

  ②介绍粽子的来历和种类?(课件欣赏)

  师:古时候,粽子叫角黍,它的原料主要包括尖角和黍料,味道比较单一,现在的粽子种类可丰富拉,有枣泥、豆沙、咸肉……味道有甜有咸可好吃啦!老师的粽子还没煮好,让我们先来一饱眼福吧!

  ③欣赏香包图片,介绍挂香包习俗

  师:香包的外观都很小巧别致,一般还要配上五彩丝线,挂在身上非常漂亮!香包里装着药材,据说可以去疫祈福,所以大人们都会在端午节这天为孩子们系上一个漂亮的香包!赠送香包,借节日表达祝福。

  ④挂艾草饮雄黄(课件欣赏挂艾草饮雄黄)

  师:端午节正好是在天气变暖的五月,很多害虫病菌都跑出来了,所以人们会采取很多预防措施。什么措施呢?

  生答师补充

  师:比如人们会在房上挂艾草或菖蒲,据说这些药草能驱逐蚊虫,预防病菌。听说雄黄有去百毒的功效,所以人们会在节日这天喝些雄黄酒或把雄黄涂抹在额头或肚子上以消毒驱邪。

  ⑤画彩蛋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江苏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挂彩蛋

  师:咱们江苏一带也有很多端午节的风俗呢,咱们江苏地区到端午节还要以挂彩蛋的形式来庆祝节日呢!

  2、 出示鸭蛋资料,引出彩蛋

  师:不要小看我们的鸭蛋,它们不仅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还能变成好看的装饰品呢!(欣赏一组彩蛋装饰)今天我们也来画一个彩蛋来庆祝端午节吧。

  3、欣赏彩蛋的图片

  师:我们先来想想可以在鸭蛋上画哪些东西,老师已经总结了几块,可以是点线面的装饰,可以是小动物,可以是水果自然,也可以是植物等等, (1)画出重要的点

  (2)添加细节线条

  (3)涂上漂亮颜色

  4、让学生思考自己想画的内容并互相讨论(四人一组设计鸭蛋外衣)

  四、学生画彩蛋,(播放有节日气息的背景音乐)师巡回辅导并提示在鸭蛋上作

  画的注意事项:

  (1) 将鸭蛋固定在透明胶带的圈内以便操作。

  (2) 涂过颜色的地方要小心避让,否则容易将颜色蹭掉。

  五.展示评价

  1、欣赏学生的作品,老师做简单评述

  2、传授学生一些简单包装的方法,使彩蛋更具生活情趣

  六.艺术彩蛋欣赏

  1、介绍中国彩蛋制作作品。(课件欣赏)

  2、西方复活节彩蛋的介绍

  师:除了我们有彩蛋艺术,西方也有一个和彩蛋有关的节日,就是复活节,这个是为了庆祝基督诞生的节日,(课件欣赏)

  ?拓展总结

  1、讲述一则韩国将粽子作为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遗产保护的消息。

  师: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是非常重视的,老师不禁想起一则消息,就是20xx年韩国将粽子作为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遗产保护,大家说我们能不能答应他们?当然不能,因为粽子也好端午节也好,它们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怎么能被其他国家给抢走呢,老师相信他们的申请是不会成功的!

端午节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端午节教案7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

  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的各种习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端午节教案8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屈原为了楚国的安危,为了百姓的疾苦,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图片画的是什么吗?这些图片与我国什么传统节日有关系? 根椐学生回答板书:30 端午节的由来

  二、检查复习。

  完成导学案的“课前热身”习题。

  1. 看拼音写词语。

  qū yuán ài dài chuán sòng wū xiàn zòng zi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 ( ) ( ) ( ) ( ) ( )

  2. 多音字组词。

  Sháng( )

  盛 强àng(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

  1、根椐课文内容填空。

  (1)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已有( )年的历史。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 ○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书上找到有关句子,然后填到横线上。

  1、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屈原为什么受到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权贵们是如何对待屈原的?(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 。

  无中生有: - 。

  6、欣赏屈原的爱国诗歌。(见课件)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答: 。

  2、 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3、 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三、学习第三部分。( 第5--6自然段) ○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组写得好。

  2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

  3、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

  四、教师检查小组完成情况,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五、复述课文: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六、拓展延伸: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七、总结提升,朗读课文。

  1、学完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子孙,你懂得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课后检测。(完成导学案当堂训练题目)

端午节教案9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国务院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认为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决定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开这些谜团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

  二、学情分析:

  我们四年级孩子,懂事、好学,喜欢阅读,但家庭条件一般,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学习,家里有电脑的只在极少数,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网络、老师和课外书。他们对于的端午的认识也仅仅是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带彩线辟邪之类,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对屈原的了解也甚少。

  资源分析:

  电脑网络的普及,学校图书馆的开设,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为孩子们提供了的实践的空间和取之资源;走访经验丰富、不忘传统的家长,也是实践中重要的社会资源。

  三、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来源及历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中国传统节日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进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并通过分组合作,感受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和与人交往的实

  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时间安排:

  1.确立主题,成立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一课时)

  2.各小组实践活动(四课时

  3.成果展示(一课时)

  4.活动延伸(一课时)

  五、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提出课题。师引导:“家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有多少?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得知?”

  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设计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调查表,对初

  一至初三各一个班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问卷的制作与整理。师进一步引导:“通过调查结果,你最想说什么?最想知道什么?”

  生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活动结果: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就以部分同学比较熟悉的端午习俗粽子艾叶命名———粽艾香里话端午。

  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活动发现问题,从而有兴趣解决问题。调查结果让一些同学感受有些传统节日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的悲哀!

  2、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师: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探源呢?生活动,同学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提醒引导,决定从五方面探源:

  师:子课题已经确立,根据兴趣自愿分成五组。

  生自由组合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兴趣选择与合作交往的辅导和鼓励,使他们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

  老师提议:各组民主推选出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小组长。 学生活动,各组或口头推选或投票选举。

  3、制定活动方案。在小组长带领下,各组同学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任务内容确定活动方式。师建议每个组长根据组员特长

  分配任务,合理安排,鼓励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各组长上台交流活动方案,师生提出建议。师巡回指导组长分工明细,根据兴趣负责到人。各小组草拟活动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后制定完整的活动方案。

  4、阶段性评价。从参与的积极程度、选择的活动内容及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实践活动

  1、各小组预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内资源查找所需的资料,教师协调各组查资料的时间和地点,保证活动进度。

  2、学生自愿报名当主持,在不影响小组进度的情况下准备台词。

  3、探源组活动,交流整和所有材料后,决定编排小品以纪念屈原,教师适当指导动作、表情等。

  4、习俗组三位同学整理搜集各地端午习俗的资料,两位搜集图片,两位美术爱好者画习俗画,并联系摄制组拍照片。

  5、文化组分工搜集端午诗词与故事,三位同学一组,争取脱稿复述。

  6、摄制组采访当地的老人,配合其他各组活动,教师首先对照像机的使用提出要求,由李娜同学专管,对与人交往的礼貌以及怎样设计采访问题等提出意见,然后与习俗组合作学习包粽子。

  7、涉外组主要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外国端午风俗,交流感想,畅谈体会。

  另外,教师经常询问小组长,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及时指导帮助,来统一协调各组员意见。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同学有个性地表达,发扬创新精神。

  (三)成果展示

  主持人杨焕、王群带领同学慷慨激昂的高歌《中国人》引入成果展示。

  1、探源组汇报。

  (1)讲端午节的六种起源:

  ①源于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②源于伍子胥的忌辰。

  ③源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④源于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⑤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⑥源于田文。

  (2)几个同学表演了小品“屈原颂”。

  (3)讲端午节名字的来源及别称。

  (4)通过对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

  通过集思广益,用思想风暴的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

  2、习俗组汇报。学生各代表发言:

  (1)介绍各地端午习俗,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的核心内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卫生防疫节。

  (2)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赛龙舟图片以及自画农村端午风俗画。

  (3)讲端午节戴五彩线的讲究。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不过,我们这儿的大人为了祈求孩子平安、幸福,小孩子的双手双脚上都带五彩线。

  (4)搜集了许多关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新闻和灾区小朋友快乐过端午的照片。

  (5)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本环节关注灾区,激发同学的爱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3、文化组汇报。学生代表交流:

  (1)关于端午节诗词。(2)门楣上挂菖蒲和艾叶的传说。(3)黄巢与艾叶的故事。

  通过传说、故事,让学生明白:信任与爱心也是端午节的另一来源。

  (4)组员互评活动表现。

  4、涉外组汇报。

  (1)外国也有端午节。

  (2)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

  (3)还搜集到20xx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全班同学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形成一场小型辩论赛:

  甲方:端午节仍是中国人的节日。

  乙方:端午节是汉文区的共同节日。

  通过辩论,引起同学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增强爱国情

端午节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 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发布于和谐亲子社区

  (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粽子包得可真棒!现在我们带上自己包的粽子请厨房阿姨帮我们煮一煮,好不好?

端午节教案11

  今年的6月2日是端午节,我选择端午节之后再上本次社会课。因为刚过完端午,孩子们会比较熟悉端午节的习俗。

  课前,我先给孩子课前延伸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初步了解为什么会有端午节,端午节是干什么的.。由于课前已经有了延伸活动,所以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端午节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

  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二、基本部分(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

  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

  做五彩绳。

端午节教案13

  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四(下)的第11课《端午节》,属于络应用单元,整个单元主要是上资料的应用,体现一个收集信息、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过程。而本课侧重于主题性综合运用与练习,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下载管理。

  1、猜词游戏——激趣导入、实用体现、锻炼能力

  导入部分教师,采用猜词游戏,要求学生根据端午节的三个习俗猜节日。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掳取学生的学习心。教师设计了三个学生相对陌生的习俗,提升猜测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搜索来获取正确答案。一方面由于未知,才需要搜索,为用而学,进一步体现出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是关注学生关键词的选择,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搜索能力。

  2、主题探究——感受文化、激发思维、自主探索

  本课的重点是主题性应用,而主题应源于学生的生活。通过说一说“你了解的端午节”,让学生一起感受身边的端午节,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再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由学生自主提出希望进一步研究端午节的内容。教师则从由来、习俗、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归纳引导,并最终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进行探究,充分体现出主体性。

  3、竞赛比拼——寓教于乐、合作奋进、显现

  本着快乐学习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了一个“赛龙舟”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由于每组主题搜索文件资料的质和量决定着龙舟前进的速度,所以组员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一定会合作奋进,有效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教师巧用小程序将比赛结果显现展示,有效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学生更为量化,更加显现化。

  4、对比体验——落实技能、培养习惯、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体验不同关键词对搜索效率的影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键词提炼的`重要性,进一步落实操作技能。同样,通过文件归类前后的不同,让学生充分领会分类保存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学会建立分类目录;

  技能目标:

  能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分类保存;

  情感目标:

  感受民族节日的浓郁文化气息;

  教学重点:

  主题性应用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出示PPT,让学生根据画额、悬钟馗像、用癞蛤蟆皮洗澡三个活动猜一猜是什么节日。

  2、学生利用络查找正确的答案;教师巡视掌握情况。

  3、

  ①个别学生示范如何查找;

  ②根据学生情况,在学生操作未出现多关键字的情况下,教师以《教你一招》的方式,强调多关键字在搜索中的重要作用。

  二、确定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知道端午节的……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欲望。

  3、说一说:你还想从哪些方面端午节?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归纳,传说、由来、习俗、文化等,并板书。

  4、引导学生明确要将找到的资料保存下来,并且能分类保存;请个别示范操作过程;在学生示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先建立〈端午节文件夹〉;然后在WORD中进行保存。

  5、在查找和保存资料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文件夹,便于以后这些资料的查帐和使用。

  三、竟赛比拼

  1、让学生确定查找的内容;并且在电脑中建好“端午节”的文件夹。

  2、赛龙舟:

  ①明确比赛规则:PPT出示。

  ②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和保存(用时10分钟左右)。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

  ③展示龙舟赛的结果。

  3、让个别学生说一说在查找对端午节的新发现。

  四、

  1、本课内容,做一定。

  2、布置作业。

端午节教案14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难点);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活动准备: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活动过程:

  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一、开始部分

  1、打招呼2、手指游戏——《手指歌》

  二、基础部分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

  (2)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1)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图片,了解其用途。

  (幼儿讨论)师: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还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三、学习儿歌1、欣赏儿歌2、跟读儿歌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四、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五、活动结束(播放背景音乐,游戏退场)师: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假设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哪种习俗过端午节?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欣赏故事、玩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端午节教案15

  小班教案《端午节》含反思适用于小班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观看卡通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最后通过观看赛龙舟视频,感受赛龙舟时的紧张的气氛。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端午节教案】相关文章:

端午节教案02-23

【荐】端午节教案03-22

【精】端午节教案03-22

【推荐】端午节教案03-22

端午节教案【热】03-22

端午节教案【热门】03-20

【热门】端午节教案03-20

端午节教案【推荐】03-20

端午节教案【精】03-20

【热】端午节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