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2-05-07 12:58:3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1

  经过同学和小伙伴的推荐,这个寒假我读了《万物简史》这本科学书。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我觉得这本书内容很精彩,而且读后有很多感悟。

  书中讲述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而奇妙的时刻: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话题作了极为精当的描写,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叹:在科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的一些发明又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比如:海洋危害、大气污染、动物濒临灭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2

  看到这书的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的内容一定很庞杂。因为以前也有读过好些科普类的书,能够将书的名字写成“万物简史”的,这就是第一本了。大学以前有看过好几本霍金的书,总体上,他的书传说中很浅显,但是要是认真读下去,会发现还是很复杂的,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理解。

  我原以为这本书也会很复杂,但是翻开目录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给出那种十分前卫的名词,诸如“选择历史”、“弦理论”、“表象奇迹”之类的名词。而是一些很平易近人的如“爱因斯坦的宇宙”、“欢迎来到太阳系”之类的短句。作为一个物理系的学生,我意识到这将是一本更接近我们普通人的书籍。

  首先要承认的是我没有将这本书全部看完,所能说的也不是全面的。

  看到这本书时,它确实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他没有用一套非常严密的逻辑给你讲诉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而是从很多侧面让你了解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还有一个事实。

  它会给出很多相关性的描述,我觉得是非常生动的。比如,其中有段关于牛顿的描述:他聪明过人,而又离群索居,沉闷无趣,敏感多疑,注意力很不集中,干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

  并没有像传统教科书中那样:聪明好学,勤奋努力,18岁就进入了剑桥的三一学院,二十几岁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一切看来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而科学家的形象就是坐在一间小屋里冥思苦想,最后得出了惊世结论。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但是很多时候在教科书上一些个性就被磨灭了,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各种职业形象。

  另外,“万物简史”中也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困难与艰辛。那段关于1735年法国皇家科学院的秘鲁远征,让人体会到了两个世纪前的让人感受到了法国人的坚强。而富兰克林不顾危险去放风筝,也让我看到了美国人的执著。而这点是很可贵的,因为科学研究确实是一件耗时间、耗精的事情。然而我们中国学生对这方面的接触的并不多,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学习模式是先看看公式,再看看推倒过程,最后把两个都记住就行了。

  而在科学研究中这样的态度是不太好的。一个人一生的科学研究中很难总结出很多的公式、结论,原因就在于其中的复杂性,而这个正是经常被我们忽视的,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复杂性,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科研道路中克服重重困难,而不是半途而废。

  其中有一段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一次公开课上看到的。大致是这样的:斯特恩老先生在听了一次报告会之后,决定去验证空间量子化。于是他就找了博士生盖拉赫和他一起去做实验。结果是花了八个月的时间,依旧是没有结果。经费不足,再加上一战战败,德国的各种物资十分缺乏,日子过得也是相当清苦。最后还是再一次偶然中才发现了结果,可贵的是他们坚持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Stern-Gerlach实验。

  而本书关于对生物知识的讲解也正我所欠缺的,尤其是在最后它提到的一句话“一个星球,一次实验”,让人很触动。当我们身边的物种都消失后,我们还能走多远?我们人类占有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资源,但我们给了其他物种多少空间?

  也许生命的奇迹不在于一个物种的繁荣,而是一群物种的兴盛。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3

  《万物简史》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比尔。布莱森把19~21世纪的科学发展进程记录了下来,让人们明白科学家以前的猜想和创造,更加深入的把大自然的几番不同的模样描述了一遍。全书分为六部分:寥廓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

  正像《出版商周刊》说,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他的故事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了解了爱因斯坦、牛顿、弗里茨?兹威基等科学家。知道原子、铅、细菌的组成、形成部分。可以说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有些内容让我非常地震惊,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知识不知道。宇宙一开始只有人的手掌大小,后来,经过不断爆炸而引发了巨大的膨胀而变成了原来的几千万亿倍。科学家提出,宇宙也应该有好几个,我们所住的`只是其中一个,世界应该更大;以前大家一致认为铅不据有毒性,生理学家找了几个志愿者来做人体试验,几个月后来医院复查,身体并没有发现异常,那时他们根本不知道,铅在人的血液和骨头里!一旦把许多铅都吸到体内去了,就很难将毒取出来。每天,我坐在床上看报纸,报纸里的铅到了床上,夜晚还要睡觉,铅不是到人身上了?所以以后再也不能在床上看报纸,;人去世后,人体内有一部分的原子会跑出来,到另外人的体内,有可能你身上还有牛顿的原子呢!

  其实,我喜欢《万物简史》的理由很简单,它的奥秘和知识包罗万象,就像饮不完的水,让我不顾一切地去饮用它,使人回味无穷。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4

  《万物简史》讲述了宇宙中的许多秘密,从微小的粒子、原子的组成到生命的来源;从伽利略发明的单筒望远镜到现代化大型哈勃天文望远镜;从小小的单细胞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它从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数学等几个方面解释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就像一个百变魔盒。原子、粒子的`组成、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科学家的讲述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东西。

  其中,我最喜欢生命这一节。生命是由无数个没有生命的原子集结在一起而成的,如果用镊子(当然很小)钳出身上的原子,人其实也就是一堆原子尘土。而且,只要是一个生命,就都是运气好得不得了:你每一个祖先都没有被烧死,被压死,被累死,被饿死,都能成功地找到对象、生儿育女,在每一个你的祖先身上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并最终产生了——你。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只要原子的排列出现了一点点的差错,哪怕是最细微的,你现在也许就是啃食岩石表面的海藻,或是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趴在岩石上晒太阳,或是在海面上喷一口气,然后钻到海底十八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既然生命是如此不易,我们当然要利用好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社会进步,“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追求,而那些答案和剩下的未被人发现的秘密,还藏在那黑洞洞的宇宙深处中,人类目前已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想要得到那些藏在更深处的秘密,只有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去探索。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5

  四年级上学期末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万物简史》,它是由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撰写的。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续十周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最前列。

  这本书写的很精彩,它分六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寥廓的空宇、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从这些章节中我不但知道了宇宙的形成,还知道了质子有多少。其实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质子小到什么程度呢?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莫5000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多。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你看质子是不是非常的小,小的都不能形容。

  我还非常喜欢第六部分,“通向我们的路”之中的'冰河时代。书中描写了1816年那个可怕的灾难的一年。仅仅是因为全球气温下降了不足1摄氏度,1816的爱尔兰的春天停止了她的脚步,夏天也不再温暖,饥荒及斑疹伤寒的流行致使65000人死亡。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那年被人们称为“19世纪冻死年”。霜冻一直持续到6月,种到地里的种子根本不会发芽。由于缺少饲料,牲畜大量死亡,或者被提前宰杀。科学家们从中了解到了,地球上大自然的恒温系统是如此的脆弱。我也知道了,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让地球更适合我们生存,不再发生象1816年那样的灾难。我想如果由于我们不爱护环境,而使地球变暖,打破了大自然的恒温的话,那么我们所遭受的灾害远远要超过1816年的那次。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特别是那些喜欢探索科学奥秘的人,请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6

  最近,我读了有关万物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万物简史》,作者是比尔。布莱森(一位美国著名旅游文学家)。虽然呢,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呢,它已经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寥阔的空宇、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人类进化史……一个个标题都是那么的.吸引人……

  科学家们的奇闻异事: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卡尔。威尔海姆。舍勒习惯亲自“品尝”一下发现的化学元素,最后死于“汞中毒”;爱因斯坦在还是一个专利局三级审查员时,发表了几篇足以改变历史的论文,但是却没有一个物理学家去重视他,原因是因为他们不重视专利局职员发表的东西。于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遭到后来在申请大学讲师、中学教员时的拒绝!

  神奇的原子:原子非常非常非常的小,它是没有生命的,但,它又是组成世间万物的物质(包括人、动物、植物、石头、土、化学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死的。

  原子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它出现过,就不会消失。当你死亡之后,你身上的原子有趣组成另外的事物。可能是一棵草的、一块石头、一只猫、或是一个人的一部分……所以说,你的身上可能有一些莎士比亚的原子、爱因斯坦的原子,或是一只猫的原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的东西都是长久的、不死的、永恒的……

  太有趣了!太奇妙了!你还想知道更多的吗?那就去看这本书吧!记住——《万物简史》。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7

  《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于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清晰明了,风趣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故事。全书分为六大部分: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道路。

  就像《出版商周刊》说的,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它的故事像磁铁一样的吸引着我,让我去了解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科学家,说实话,我从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真正能学到科普知识的书。

  布莱森把枯燥的科学趣味化,把一个个科学家的逸闻趣事,巧妙的“缝合”在知识板块里。这样一来,不仅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门捷列夫,哈雷等科学巨匠都变得那么鲜活可爱,平易可亲,而且通过一连串的故事会明白许多深奥的科学道理。比如:门捷列夫“从北美洲的单人纸牌游戏中获得灵感。在那种牌里,纸牌按花色排成横行,按点球排成纵列”,这个故事使我们悟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真谛。又如:“贝克勒尔不慎把一包铀盐忘在抽屉里的'一块被包着的感光板上。过了一段时间当他取出感光板,吃惊地发现铀盐在上面烧出了印子,就好像感光板曝了光,原来铀盐释放了某种射线”,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经过,而且生动地说明了放射性放射线的特点——不可见却有着很强的穿透力。

  读完《万物简史》你会感觉布莱森是一位真正的“博”士:从冥王星到三叶虫,从臭氧到地震,从DNA到恐龙,从天气到海洋,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容万物沧桑于书中。读完书中的广博知识会使我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也使我们晓古通今,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喜欢这样的书吗?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8

  这是一本介绍科学知识的书,书中对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地球的`主宰的?等问题做了回答。我现在上二年级,有时候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方说:地球有多重啊?为什么我们养猫狗而不是猫狗养我们呢?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读这本书后我就知道了,在”地球“这个主题中,我知道了可以用三角测量法来测量地球的大小,还知道了地球原来是中间鼓起来的, 这样的发现源自于牛顿的《原理》中的一项发现——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会使两级有点扁平,赤道有点鼓起,这样,地球看上去更像个椭圆形的”橄榄球“,而不是我想象的圆圆的”足球“啦。

  看,多么有趣的科学知识啊!你也来看看吧!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9

  《万物简史》,英国比尔。布莱森的一部科普书。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多读几遍的书——第一遍,我只读懂了三分之一,缘于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和对于英式幽默的思维方式不理解。好在还有时间多读几遍,等儿子到五年级时,再详细给他讲解。

  有许多问题,在书中得到了答案。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冥王星为什么被开除出行星俱乐部?旅行者一号走到哪里,要去向哪里?月球为什么不会被地球吸引过来?地球上的陨石坑什么样?等等。边读书,边查资料,边给儿子讲解。这本书也是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科学课。

  感触最深的是关于旅行者一号的故事: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重815千克,于1977年9月5日发射,截止到20xx年7月仍然正常运作。它曾到访过木星及土星,是提供其卫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航天器;现时,它是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目前处于太阳影响范围与星际介质之间。20xx年9月12日,NASA确认,”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离开太阳系,一系列相关资料证明了旅行者号已经脱离了包裹着太阳系的由炽热而活跃的粒子组成的太阳圈顶层,进入了寒冷黑暗的恒星际空间,它将成为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且将需要4万年的'时间才能抵达下一个行星系。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过去36年的时间里飞行了180亿千米的距离,使”旅行者1号“成为飞越距离最远的人类探测器。

  韩寒在他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台词:你们的偶像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万物简史》,也可以称得上科普读物的卫星,指引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比尔。布莱森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所以观世界,后有世界观。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10-24

《万物简史》心得体会06-22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4-03

【热门】《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1-07

万物简史读后感04-29

万物简史读后感01-07

时间简史有感06-17

《时间简史》读书感悟11-18

读时间简史有感12-08